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前,对于常规手术无法根治的终末期肝泡型包虫病,国内外学者实施的异体肝移植已超过65例,疗效肯定.我国肝包虫病患者多为农牧民,难以承受异体肝移植的高昂费用.因此,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不失为治疗该病的一种理想选择.2010年8月22日,我们为1例巨大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施行体外肝切除+自体肝移植,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张玉清  冯爱芳  季学闻  梁瑞 《武警医学》2006,17(12):941-942
直肠前突(Rectocele,RC)又称“阴道后壁膨出”,是一种早为人知的妇科疾病。因直肠前突导致出口阻塞引起便秘,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越来越被更多的外科医师所注意。笔者采用直肠闭式修补术(Block)治疗直肠前突所致的排便困难、肛门出口梗阻,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急性反应期液体复苏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6月~2008年8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7例SAP,将病人分为死亡组(32例)和治愈组(95例).比较2组发病急性反应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分析液体复苏参数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2组病例入院时均呈休克或休克前期状态,但死亡组的低平均动脉压、低中心静脉压(CVP)、尿量少和高红细胞压积(HCT)状态均较治愈组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入院72 h内2组总液体静脉输入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治愈组输入的胶体与晶体总量及比值,以及输液速度均较死亡组显著升高(P<0.05);2组的APACHEⅡ评分在入院第1天和第2天无差异(P>0.05),而在第3天死亡组的18.21±6.20.明显高于治愈组的15.78±4.31,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发病14 d内,死亡组的MODS发生率为和累计器官功能障碍个数分别为100%和3.21±0.41,而治愈组的这两项指标分别为43.16%和2.56±0.37,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呼吸机使用率、CRRT使用率和ACS发生率显著高于治愈组(P<0.05);死亡组ICU滞留时间为19±5 d,明显较治愈组(14±4 d)延长(P<0.05).结论:液体复苏治疗是维持重症急性胰腺炎急性反应期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基础,必须强调胶体和晶体合理的比例及输注速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治疗晚期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策略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年12月~2009年5月实施的6例晚期HAE患者原位肝移植的临床资料。移植前和移植后均给予口服阿苯达唑脂质体(15~20mg·kg-1·d-1)抗包虫治疗。结果 6例移植手术历时中位时间635.0min(490~760min),无肝期中位时间65.5min(44~90min),术中输注红细胞悬液中位数20.5u(9~40u)。除1例抢救性经典原位肝移植因严重的肝性脑病、肾功能衰竭和凝血功能障碍而于术后第1天死亡,余5例手术成功。术后随访时间中位数6.0个月(3~19个月)。3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54d、98d和6个月因胆道铸型、胆源性脓毒血症和急性排斥反应而死亡。1例活体肝移植受者术后8个月因胆道狭窄行胆肠吻合术而治愈。另1例左肺有转移灶的患者病情稳定而未发现新发病灶。结论肝移植治疗晚期HAE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时机,手术难点在于病灶的清除和肝后下腔静脉的重建,移植前后抗包虫药物和低剂量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是预防移植后泡状棘球蚴病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CT的高精度肝肿瘤数据,定量解析肝肿瘤微血管网络结构的灰度和纹理特征变化,探寻其微观病理形态学演化规律。针对肝肿瘤相衬CT三维切片,结合病理分析,提出4种肝肿瘤血管网络演化类型;提取了基于灰度直方图、灰度共生矩阵、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灰度差分统计及小波能量等49维特征值,构建了肿瘤微血管网络结构特征集。提出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组合的最优特征筛选法(AUC+PCA),获取能够高效反映图像特征变化的最简特征集;采用Random Forest和决策树C4.5算法挖掘肝肿瘤微血管网络不同演化类型的内涵特征及关联性,并采用参数评估、ROC(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对分类模型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4种肝肿瘤网络结构的内涵特征间均存在组织差异性和分化性,验证了肝肿瘤微损伤分类和演化递进关系。通过肝肿瘤微血管网络形态学特征变化的定量研究具体揭示了肿瘤生长所依赖的炎症微环境与肿瘤浸润发展与转移之间的定量关系,为肿瘤早期检测和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GF-β1,TGF-β2,TGF-βRI及TGF-βRⅡ在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用抗TGF-β1,TGF-β2,TGF-βR I及TGF-βRⅡ的多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分别检测38例肝外胆管癌、14例非肿瘤胆管组织(8例胆总管囊肿、6例正常胆管)中TGF-β1,TGF-β2,TGF-βR I及TGF-βRⅡ的表达。结果:(1)TGF-β1及TGF-β2的阳性表达率增高(94.75%与92.11%);TGF-βR I及TGF-βⅡ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降低(31.58%与28.95%)。(2)TGF-βRI,TGF-βRⅡ的阳性表达率在转移组中明显低于未转移组(12.5%,14.29%,33.33%对66.67%及18.75%,14.29%,0对58.33%)。结论:TGF-β1,TGF-β2,TGF-βRI及TGF-βRⅡ在肝外胆管癌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它们在肝外胆管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其进行检测可作为肝外胆管癌的辅助诊断参考指标之一,并可为肝外胆管癌自然病程的判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提高对肾癌的临床诊断、分期及病理学分类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 36例肾肿瘤病人的不同病理类型的 B超、CT的检查结果 ,并分析造成误诊的原因。结果 :不同病理类型的 B超、CT影像学特点不同。本组 CT诊断肾癌准确率为 93.2 % ( 2 2 0 /2 36) ,B超诊断准确率 90 .5 % ( 2 0 9/2 31 ) ,B超在肾错构瘤、乳头状肾细胞癌及肾盂癌方面的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 CT检查。IVU和 (或 )逆行肾盂造影检查的诊断准确率 42 .1 %。结论 :B超和 CT检查各有自身的影像学特点 ,任何一项检查必须结合病人病史及可能的疾病病理特点来选择 ,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其检查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 ,42岁。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 ,肝功能失代偿期 (腹水、胸水形成 ) ,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术后。于2 0 0 1年 1月 12日在全麻下行原位肝移植术 ,手术顺利 ,术后第 4天 ,因低血钾口服钾制剂补达秀 ,2片 /次 ,每日 3次 ,连续服用 5d。停服 1d后 ,在行CT检查时 ,偶然发现左上腹 (近胃底部位 )有2 .8cm× 0 .7cm大小的极强高密度区 (较骨密度高 ) ,似金属类物质 ,即怀疑腹腔内金属异物存在。重新核查手术器械及腹纱清点单 ,结果无误。同时迅速给患者行腹部卧位X线检查。X线片显示 :左上腹 (胃底处 )有 5枚钮扣状物存在。考虑…  相似文献   
19.
我院于 2 0 0 0年 11月为 1例先天性肝纤维化的病儿进行了同种异体减体积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报告如下。病儿男性 ,12岁 ,体重 2 6kg。临床诊断为先天性肝脏纤维化。自出生后 4个月 ,病儿反复发生消化道大出血。于 2 0 0 0年 11月 15日在全麻下行肝移植术。供肝取自体重 5 0kg、2 2岁男性。ABO血型与受者相同。取腹部“ +”字形切口 ,于腹主动脉末段插入双腔气囊导管 ,充盈导管尖端气囊 ,阻断胸主动脉 ,重力灌注 4℃HC A离体肾保存液 30 0 0mL。同时经门静脉插管先灌注肾保存液 2 0 0 0mL后继续灌注 4℃UW液 2 0 0 0mL ,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本研究比较不同年龄段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后的总体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对比分析高龄患者行手术切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137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 75岁,17例)、老年组(≥ 65岁~<75岁,75例)和年轻组(<65岁,45例)。比较3组患者间的手术切除时长、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果 肝转移癌患者30天、60天病死率均明显升高(高龄组:5.9%和5.9%;老年组:2.7%和4%;年轻组:0%和2.2%)与年龄无显著相关性。高龄组、老年组和年轻组的5年总体生存率(OS)均较高,分别为40%、32%和45%,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1、3、5年的无病生存率(DFS)没有明显差距。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患者1、3、5年无病生存率(D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年龄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研究显示高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与青年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而,年龄并不能作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手术切除的禁忌证,手术切除治疗仍是高龄肝转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伴随严格的术前患者情况评估后,高龄患者结直肠癌肝转移进行手术切除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