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2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安全、有效且可控性高的分娩镇痛方式一直是麻醉科和产科医生追求的目标,椎管内分娩镇痛是首选的分娩镇痛方式,其在确保母婴安全的前提下,通过降低产妇的分娩疼痛,提高了分娩质量。与分娩有关的盆底功能障碍(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产后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肛门括约肌损伤及女性性功能障碍等。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一直是许多临床和科研工作者关注和研究的热点,其对盆底肌、肛门括约肌有保护作用,不影响盆底肌的电生理功能,可降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且对产妇的性功能无不利影响。综述椎管内分娩镇痛对初产妇盆底功能的影响,为椎管内分娩镇痛技术的继续推广和初产妇PFD的防治工作提供更多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不同的免疫组织化学(IHC)诊断标准对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BLBC)预后分析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收集1996-2002年并有5年以上随访资料的浸润性乳腺癌284例,IHC检测ER、PR、HER2、CK5/6、CK14、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按照Nielsen标准[ER-/HER2-,CK5/6+和(或)EGFR+]、Kim标准[ER-/PR-/HER2-,CK5/6+和(或)CK14+和(或)EGFR+]、基底样CK标准[CK5/6+和(或)CK14+]、三阴性标准[ER-/PR-/HER2-]标准分型并比较其5年生存率.结果 在4种标准下,284例浸润性乳腺癌中BLBC的发病率分别为15.5%(44例)、14.8%(42例)、43.3%(123例)、21.1%(60例);复发率分别为18.2%(8/44)、21.4%(9/42)、10.6%(13/123)、11.7%(7/60),均明显高于其他亚型,但仅在Nielsen和Kim标准中之BLBC型的复发率与其他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ielsen和三阴性标准中BLBC型之5年无病生存率(均P<0.01)和5年总生存率(P<0.05和0.01)显著低于腺腔A型;Kim标准中BLBC型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腺腔A型(P<0.01),但5年总生存率与其他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基底样CK标准的BLBC型与非BLBC型之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不同的IHC诊断标准下BLBC均呈高复发和预后差的趋势,但不同的分型标准影响其预后分析结果 ,相对完善、统一的诊断标准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6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进行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中,平均年龄52.6岁,男:女为1∶1,其中2例位于胰头部,4例位于胰体尾。临床表现均为胰腺囊性占位。本组6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微囊型3例、寡囊型2例、囊实型1例。组织学上,囊壁内衬扁平或立方上皮,胞质透亮,核圆形、卵圆形,大小一致,无明显核异型和核分裂象。6例肿瘤细胞均表达EMA、CK7、CK19阳性,且PAS阳性。4例患者随访时间4个月至2年不等,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转移,2例术后痊愈,出院失访。结论: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是一种良性肿瘤,术前确诊率较低,手术切除后预后好。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估分化不良型早期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探讨其内镜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9月-2008年12月经手术证实的100例分化不良型早期胃癌患者,对其年龄、性别、肿瘤大小、部位、大体类型、溃疡、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淋巴管肿瘤浸润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分化不良型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达18.00%。多变量分析显示肿瘤大小(〉2cm)、侵犯至黏膜下层、淋巴管肿瘤浸润均是分化不良型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肿瘤大小和淋巴管肿瘤浸润是分化不良型黏膜内早期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直径≤2cm且无淋巴管肿瘤浸润的分化不良型黏膜内早期胃癌中未发现淋巴结转移。结论直径≤2cm且无淋巴管肿瘤浸润的分化不良型黏膜内癌患者可考虑内镜治疗,术后需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46.
<正>我院1984年1月至2008年10月共收治30例创伤性膈肌破裂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24例,女6例,年龄15~58岁。以青壮  相似文献   
47.
朱瑞昌  孟凡青 《右江医学》2000,28(6):487-487
先天性巨结肠几乎占小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随着现代医学的进展 ,无论在诊断及治疗方法上均有突破性改进。尽管目前手术方式繁多 ,但仍有一定并发症。 1982年以来 ,我们利用Duhamel改良术式治疗先天性巨结肠 2 8例 ,取得满意疗效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2 8例均为男性。 2 1例为新生儿 ,诊断依靠钡灌肠X线摄片。痉挛段全部在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有 14例入院后急症横结肠造瘘术 ,6个月后行根治术 ;其中 7例行Ⅰ期根治术 ,有 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其余 7例最小者 1.5岁 ,最大者 13岁 ,均行Ⅰ期根治术。结肠夹或Kocher钳…  相似文献   
48.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间质性病变一直是病理医生诊断的难题,主要是因为不同的致病原因可以引起共同的形态学改变,一种疾病在不同的时期或不同个体,可以有不同的形态学改变,类似的组织学表现可能有完全不同的临床过程,该类病变组织学的异质性、非特异性及没有足够的活检标本都是造成诊断困难的原因,缺乏非肿瘤性肺病变的知识也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谷氨酰胺对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取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在不含谷氨酰胺的DMEM培养液中孵育24h作为空白对照组(C组),43℃孵育1h、37℃恢复4h作为阳性对照组(PC组),不同浓度(2、4、8、12和16 mmol/L)谷氨酰胺的DMEM培养液中孵育24h作为不同浓度谷氨酰胺诱导组(Gln2组、Gln4组、Gln8组、Gln(12)组和Gln(16)组),8mmol/L谷氨酰胺的DMEM培养液中孵育不同时间(1、2、6、12、24和48 h)作为不同时间谷氨酰胺诱导组(T1组、T2组、T3组、T4组、T5组和T6组)。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HSP70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PC组和不同浓度谷氨酰胺诱导组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HSPTO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升高,Gln8组HSP7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Gln2组、Gln4组、Gln(12)组和Gln(16)组(P<0.01),而与P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PC组和不同时间谷氨酰胺诱导组HSP7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升高,T5组HSP7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高于T1组、T2组、T3组、T4组和T5组(P<0.01),而与P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可明显上调体外培养人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HSP7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50.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nflammatory fibroid polyp (IFP)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ethods The clinical symptoms, hist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immunohistochemical (ABC method) staining in 9 cases were observed. Results IFP presented either as a solitary pedunculated or sessile lesion arising from the submucosa and protroding into the lumen; composed of a background of fibroblasts and blood vessels infiltrated by a variable number of inflammatory cells, often numerous eosinophilias leukocytes.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the spindle cells of all cases reacted with Vimentin. The partial cells of several cases react with Actin, NSE, a -AT. 7 cases were follow-up. No patients had a recurrence of the lesion. Conclusion IFP are rare lesions, and may represent an exaggerated response to inflammatory or other injury process. The prognosis is good when treated by segmental resections of endoscopic remov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