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3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49篇
药学   30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了解并确定2002-2008年杭州地区伤寒沙门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优势菌株的分子特征.方法 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多位点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或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对2002-2008年杭州地区分离的31株伤寒沙门菌、40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进行分型并分析.结果 40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可分为6个PFGE型,P1型和P2型属于同一个克隆系,99.0% (400/404)菌株属于该克隆系,其中P1型菌株占该克隆系菌株的93.3% (373/400).31株伤寒沙门菌株存在高度多样性,可分为14个PFGE型、28个MLVA型(分辨率90.3%)、3个MIST型.根据MLVA各型靶位点多态性差异,本地区流行的伤寒沙门菌株与东南亚地区菌株相近,但与欧洲菌株差距较大,呈高度多态性的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NTR)位点TR1、TR2、Sal02可作为本地区伤寒沙门菌株的检测标志.伤寒沙门菌株MLST型别包括了目前国际上发现的所有3个型别,但以ST2型为主(23/31,74.2%).结论 近年杭州地区甲型副伤寒疫情由同一亚系菌株感染所致,但本地区流行的伤寒沙门菌株呈现高度多样性.  相似文献   
22.
匡弢  王雷  宋文  孟冬梅 《中国临床康复》2011,(36):6718-6721
背景:肿瘤干细胞是否存在于所有肿瘤中仍有争议。目的:从人胃癌细胞中分离并鉴定类肿瘤干细胞,对胃癌的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原代培养胃癌细胞,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和CD29等细胞因子的阳性表达率,分选阳性细胞进行成脂诱导。结果与结论:胃癌细胞中CD44、CD29的阳性百分率分别为5.67%和5.53%,CD44和CD29阳性细胞具有成脂能力,证明胃癌肿瘤细胞中存在具有分化能力的类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指标定量检测的变化,以期 为乙型肝炎后肝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临床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 年2 月—2016 年 2 月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及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肝癌的患者59 例,选择82 例同期住院的单纯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 HBeAb、HBV DNA 的差异。结果 肝硬化并发肝癌组HBsAg、HBeAg 的含量低于单纯肝硬化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HBsAb、HBeAb 及HBV DNA 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随 着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病情的进展,HBsAg、HBeAg 含量可能会逐渐降低,但这并不意味着病情得到控制或好 转,有可能进展为肝癌,所以对病毒载量较低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仍需积极抗病毒治疗,且应至少3 个月 复查1 次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定量检测,以提高早期肝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从杭州一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 O157∶ N M 的致病性。方法对一重叠感染大肠杆菌 O157∶ N M 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急性腹泻患者,调查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分析、血清学鉴定、毒力试验等, 并采集发病后第4 、18 天血清与分离菌株试管定量凝集试验, 检测其特异性抗菌抗体。结果 菌株26 - 1 为大肠杆菌 O157∶ N M, Vero 毒素阴性, 未携60 M Da 质粒, E H E C 溶血素基因阴性: 菌株26 - 2 为副溶血性弧菌, 为强毒株。患者第4 、18 天血清与分离菌株未见凝集阳性反应。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资料, 考虑诊断该病例为急性副溶血性弧菌肠炎。结论 我国人群和家畜肠道中可能存在一类致病性不明或非致病性的大肠杆菌 O157 菌株; E H E C 的鉴定应重视毒力因子的检测, 同时亦不能忽视患者是否有其它肠道病原体的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从杭州一生腹泻患者烘便中分离的大肠杆菌O157:NM的致病性。方法对一重叠感染大肠杆菌O157:NM和副溶血性弧菌的急性腹泻患者,调查其临床表现及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同时对分离菌株进行生化特性分析、血清学鉴定、毒力试验等,并采集发一第4、18天血清与分离菌株试管定量凝集试验,检测其牧民性抗菌抗体。结果 菌株26~1为大肠菌O157:NM,Vero毒素阴性,未携60MDa闰,EHEC溶血素  相似文献   
26.
O157:H7大肠杆菌在浙江的发现及防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O157:H7大肠杆菌一直被学术界认为是一种非致病的罕见菌株.自1982年首次在美国密执安州和俄勒冈州发生O157∶H7大肠杆菌引起的暴发流行以来[1],已先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等[2]发达国家发生流行或暴发流行,而且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体验式管理培训对提升新任护士长领导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新任护理单元护士长36名,围绕体验、分享、交流、整合、应用5个方面进行体验式管理培训,采用柯式评估模型,从反应、学习、行为、结果4个方面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访谈发现体验式管理培训能提升新任护士长领导力,提高其个人素质,使其尽快适应管理者角色。培训后护士长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显著优于培训前;护士长领导力得分显著高于培训前(均P0.01)。结论体验式管理培训可有效提升新任护士长个人素质及领导力,提高培训参与度与积极性,有助于护理团队的良好建设。  相似文献   
28.
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及生命。据报道,全世界曾经感染过HBV的人大约有20亿,其中慢性HBV感染者约2. 4亿人~([1]),HBV感染引起的肝硬化、原发性肝癌(PHC)和肝衰竭的死亡人数每年约有65万人~([2])。中国是一个HBV感染多发的大国,据调查可知,我国普通人群的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为7. 18%,因此估计我国大概有9 300万的慢性HBV感染者,而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大约2 000万人~([3])。据统计,未经过治疗  相似文献   
29.
目的了解杭州市及浙江省部分地区O139群霍乱弧菌分离株的核糖体基因分型特征及其与抗生素抗性关系。方法对1994~2004年杭州市分离的105株及2000年浙江省部分地区分离的5株O139群菌株,PCR法检测ctxA和tcpA基因,纸片扩散法测定抗生素抗性,应用核糖体基因分型技术进行分子分型;并与1997~2001年分离的20株O1群霍乱弧菌流行株代表菌株的分子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杭州市105株O139群菌株中,95株ctxA阳性菌株分为8个型(Ⅰ、Ⅱ、Ⅲ、Ⅳ、Ⅴ、Ⅵ、Ⅶ和Ⅷ型),其中Ⅱ型菌株为2000年后的优势克隆群(占73.7%,70/95),并于2004年引起一起较大规模的爆发;10株ctxA阴性菌株被分为3个型(α、β和γ型)。2000年浙江绍兴市4株ctxA阳性O139群分离株属Ⅱ型,浙江湖州市1株ctxA阴性分离株属γ型。20株O1群流行代表菌株被分为5个型(A、B、C、D和E型),其中A型和B型分别与O139群中的Ⅵ型和Ⅶ型的带谱相同。ctxA阳性和ctxA阴性O139群菌株间的耐药谱显著不同。67株Ⅱ型O139群菌株中共有28种耐药谱,最少的仅对2种抗生素同时耐药,最多对11种抗生素同时耐药;分别有对11种和10种抗生素耐药的菌株在2002~2004年间成为优势菌(81.5%,22/27)。结论1994~2004年间多种核糖体基因型O139群霍乱弧菌在杭州同时或替换流行,多重耐药的核糖体基因型Ⅱ型O139群菌株于2002~2004年间成了杭州优势流行菌株。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