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8篇
  1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筛选中药葛根抗高脂蛋白血症的活性成分,预测葛根抗高脂蛋白血症的潜在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TCM数据库收集葛根的化学成分;采用Drugbank数据库基于结构相似性原理,筛选与葛根药效分子结构相似的药物,并预测其作用靶点;采用OMIM数据库筛选高脂蛋白血症的相关蛋白。借助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 3.6.0软件构建疾病蛋白-靶点网络、药物活性成分-靶点-疾病蛋白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分析和聚类分析法预测葛根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关键蛋白。通过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对靶点进行通路富集分析,预测葛根抗高脂蛋白血症的关键信号通路。结果:葛根抗高脂蛋白血症的主要活性成分有7种,即4-甲氧基葛根素、黄豆苷、大豆黄素4’-7二葡萄糖苷、蝙蝠葛碱、γ-谷甾醇和甲基对羟基肉桂。葛根治疗高血蛋白脂症有20个潜在作用靶点,即酪氨酸蛋白激酶(Src)、核因子κB (NF-κB)、过氧化物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雌激素受体α(Esr1)、芳香烃受体(AHR)、载脂蛋白A (APOAⅠ、APOAⅡ、APOAⅤ)、载脂蛋白B (APOB)、载脂蛋白C (APOCⅠ、APOCⅡ)、载脂蛋白E (APOE)、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脂蛋白脂肪酶(LPL)、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蛋白A1(ABCA1)、溶血磷脂酸(LPA)、糖基磷脂酰肌醇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1(GPIHBP1)、纤维蛋白原A (FGA)、细胞色素P450(Cyp158A2)和雄激素受体(AR)。KEGG通路有8条,主要是PPAR信号转导通路。结论:采用网络药理学筛选出葛根治疗高脂蛋白血症的7种可能的药效分子,通过活性成分-靶点-疾病网络特征分析,得到20个潜在治疗靶点和8条相关通路,借此预测葛根可能通过PPARs、AR、LDLR等受体和相关蛋白调节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LDL)的代谢,以发挥抗高脂蛋白血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探索阴道微生物多样性、特定阴道细菌与女性阴道毛滴虫感染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6月-2020年10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妇科就诊的80例阴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患有滴虫阴道炎将受试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拭子取阴道液体于细菌培养液中进行培养与测试.通过t检验比较两组间连续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 sealing drainage technique,VSD)治疗骨科开放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骨科开放性创面患者5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 VSD 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治疗,比较2组住院时间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VSD 可有效地治疗骨科开放性创面,其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治疗方法,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升血调元颗粒联合节拍化疗治疗晚期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住院治疗中评估不能耐受规范化疗或不接受规范化疗的晚期肿瘤患者5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采用升血调元颗粒联合节拍化疗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节拍化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Karnofsky评分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下降≥Ⅱ度、血红蛋白下降≥Ⅱ度、恶心呕吐反应≥Ⅱ度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升血调元颗粒联合节拍化疗治疗晚期肿瘤,可以改善患者一般状况,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抵抗力,对不能耐受规范化疗和不接受规范化疗的乳腺癌患者,是个体化治疗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AMSCs)移植治疗宫腔粘连(intrauterine adhesions,IUA)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体外实验:将细胞分为3组,即hAMSCs空白对照组、AdRFP腺病毒转染hAMSCs组、...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病因及其发病率。方法对2010年5月~2011年5月到我院妇科就诊的1 017例慢性盆腔痛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219例普通妇科疾病患者中,慢性盆腔痛就诊者1 017例,占19.5%。5 219例中20~40岁就诊者2 012例,慢性盆腔痛发病率为27.1%;41~55岁就诊者3 207例,慢性盆腔痛发病率为1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 017例慢性盆腔痛就诊者较常见病因:慢性盆腔炎占35.0%,子宫内膜异位症占28.5%,盆腔肿物占13.2%,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占12.9%。已生育组中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盆腔肿物所致的慢性盆腔痛的构成比明显大于未生育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生育组慢性盆腔炎所致的慢性盆腔痛的构成比较生育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生育组中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原因不明所致慢性盆腔痛的构成比与已生育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盆腔痛就诊者中既往有剖宫产手术史者占慢性盆腔痛患者53.0%,顺产者占1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盆腔痛常发生在育龄期妇女,其妇科常见原因是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肿物及盆腔静脉淤血综合征等。剖宫产术可引起慢性盆腔痛,临床上要严格掌握剖宫产适应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7.
海洛因对大鼠腺苷脱氨酶和血尿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阿片类作用与核酸代谢变化的关系,国内外报道很少。控制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关键酶有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和黄嘌呤氧化酶,ADA占优势地位,故通过检测ADA和血浆尿酸含量,研究海洛因是否影响了机体的核酸代谢,探讨海洛因作用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28.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对大鼠血浆尿酸含量和脾中腺苷脱氨酶(ADA)、黄嘌呤氧化酶(XOD)的影响。 方法:剂量递增腹腔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50只正常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3 d给药组、9 d给药组、3 d戒断组及8 d戒断组,每组10只。测定各组脾组织中ADA、XOD和血浆中尿酸的含量。 结果:3 d和9 d给药组大鼠血尿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戒断组均低于9 d给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脾中ADA 3 d和9 d给药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8 d戒断组与9 d给药组相比明显下降(P<0.05);脾中XOD 9 d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戒断组与9 d给药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呈下降趋势。 结论:海洛因给药使脾中ADA、XOD活力升高,引起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增强,而且脾细胞核苷酸分解代谢增强是海洛因依赖引起的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9.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发现时多已进展为晚期,且约80%的晚期患者在治疗后3年内复发,因此卵巢癌成为妇科恶性肿瘤中死亡率最高的肿瘤。早期有效的筛查及预后评估机制对卵巢癌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CA125是监测卵巢癌病程和转归的重要标志物,然而其特异性不足,其他标志物包括HE4、CA199对卵巢癌的诊断和预后也缺乏敏感性和特异性。因此,寻找和鉴定新的分子标志物用于早期筛查和诊断卵巢癌以及评估预后至关重要。本文基于目前卵巢癌生物标志物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0.
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聪  求一秋  王维红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4):203-203,211,M004
目的 评价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拟小肠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双入操作推进式插入法,不辅以外套管,循腔进镜,适当滑进,反复勾拉进退。结果 15例拟小肠疾病患者中14例越过屈氏韧带下50~100cm,平均插达屈氏韧带下80cm;另1例因十二指肠末端梗阻拟新生物,肠镜不能扩张未能进镜。总插镜成功率100%,病变检出率为66.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推进式电子小肠镜检查应作为检查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及上段空肠病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