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篇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阐明膝关节屈曲时胫骨后方腘动脉(PA)位置的变化。[方法]应用MR检查,分别在关节0°伸直位和90°屈曲位对16个膝进行扫描,在胫骨的两个水平,相当于全膝关节置换术(TKR)和胫骨高位截骨术(HTO)的截骨水平,测量腘动脉到胫骨后方皮质的距离(骨—动脉距离,BAD),用配对t检验比较距离的变化。[结果]从伸直位到屈曲90°位,在TKR水平,BAD平均增加1.8 mm(-2~+5 mm),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05);在HTO水平,BAD平均增加1.4 mm(-2~+4 mm),改变也有统计学意义(P=0.005)。但在两个水平,各有2例表现为腘动脉的前移。[结论]屈曲膝关节是一个相对安全的体位,但在膝部手术中,并不能保证规避损伤腘动脉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62.
患者女,38岁。因发热,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半月入院。体检:T39.0℃,P104次/min。急性热病容,全身无皮疹,颌下、颈部、腋窝、腹股沟区均可触及0.6cm×0.8cm~2.0cm×2.0cm大的淋巴结,有触痛。心肺腹部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W...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对ICU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80例ICU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两组忠者均给予相同热量和氮量,对照组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干预组给予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观察干预前后两组患者营养状态指标、继发感染和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结果:干预组患者在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前白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时ICU病房忠者有更好的代谢效应及营养效果。  相似文献   
64.
孙然  冯娟   《中国医学工程》2013,(8):87-87
目的探索观察伴发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6例伴发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与同期在我院治疗的54例不伴有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对于两组患者的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等血清学指标及梗死的部位、数量及预后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结果①血清学指标相比:观察组中血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纤维蛋白原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梗死情况及预后相比:观察组中梗死多发于基底节区,多发病灶较多,预后多不良,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发2型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明显高于不伴糖尿病的脑梗死者,梗死多发于基底节区,多发病灶较多,预后多不良,因此应积极控制并发症以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65.
目的通过检测皮肤鳞癌及正常皮肤组织中p14ARF、E-cad、FOS、JUN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状态,探讨p14ARF、E-cad、FOS、JUN在皮肤鳞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30例皮肤鳞癌组织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基因启动子区附近CpG岛的甲基化情况。结果 30例皮肤鳞癌组织中发现p14ARF、E-cad基因高甲基化例数分别为18例(60.0%)和11例(37.6%),而20例正常组织分别为1例(5.0%)和2例(10.0%);30例皮肤鳞癌FOS、JUN基因非甲基化分别为22例(73.3%)和25例(83.3%);20例正常组织非甲基化分别为6例(30.0%)和1例(5%)。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14ARF、E-cad、FOS、JUN基因启动子区域异常甲基化状态与皮肤鳞癌发病联系紧密。  相似文献   
66.
<正>患者1男,50岁,主因"头部不自主颤动3个月余"于2016年11月24日收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神经内科。患者于2016年8月初出现头部不自主震颤,伴言语不利并逐渐加重,眼球颤动速度加快、视物晃动,头部震颤表现为上下左右方向不固定,劳累时加重,平卧位时消失,饮食、睡眠及大小便正常,体质量稍下降。既往有高血压病及糖尿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对比分析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国东部35所医院和西部28所医院诊治的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AO分型和Evans分型等数据。将东部35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A组,西部28所医院诊治的患者资料定为B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结果共收集9 233例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男女比为1.04∶1;骨折高发年龄段为71~80岁(28.71%);根据AO分型,31-A1型骨折2 464例(26.69%),31-A2型骨折5 251例(56.87%),31-A3型骨折1 518例(16.44%);根据Evans分型,稳定性骨折4 169例(45.15%),不稳定性骨折5 064例(54.85%)。A组6 856例,男女比为0.99∶1;B组2 377例,男女比为1.19∶1;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82,P<0.01)。A组患者中位年龄(74岁)大于B组(70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755,P<0.01)。两组骨折高发年龄段均为71~80岁,构成比分别为29.89%和25.33%。根据AO分型,两组患者骨折高发类型均为31-A2型,构成比分别为57.28%和55.70%;根据Evans分型,均以不稳定性骨折多见。两组患者年龄段分布和骨折Evans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AO分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成人股骨转子间骨折高发年龄为71~80岁,男性多于女性,高发类型为31-A2型,多见于不稳定性骨折。东部地区女性患者比例、中位年龄和稳定性骨折构成比高于西部地区,31-A3型骨折构成比低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68.
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以及高通量技术的发展,医学生物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以分子生物医学为主导的时代,基础和临床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这些研究中,高质量的生物标本的保存及完整而健全的病例信息和资料数据库的建立尤其重要,是研究的基础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和总结第一跖骨斜行截骨术治疗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和优越性.方法对一组46例54足术前常规摄前足负重正位片测量外翻角(HVA)、跖间角(IMA)、近侧关节固角(PASA).全部病例均施第一跖骨斜行截骨术19例联合趾近节趾骨楔型截骨术,6例联合其他跖骨截骨矫正外翻畸形.结果随访6.2~44.0个月,平均19.6个月.所有外翻畸形足全部矫正,术后前足负重正位片测的HVA,IMA和PASA与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优良率达94.4%.发生第一跖骨骨折1例.结论第一跖骨斜行截骨术对于矫正外翻畸形较之其他术式的适用范围更广,不仅可以单独使用,也可和其他术式联合使用,且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行早期功能锻炼,并发症少.对重度畸形者更显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0.
目的:比较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与其免疫指标的关系,为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93例SLE患者分为阴虚内热证、瘀热痹阻证、脾肾阳虚证、风湿热痹证4组.抗核抗体(ANA)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抗ENA抗体采用免疫印记法0BT)、抗ds-DNA抗体采用斑点免疫金渗滤法、肿瘤坏死因子(TNF)采用放射免疫法(RIA).结果:抗核抗体滴度风湿热痹组抗核抗体滴度与脾肾阳虚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抗ENA抗体按阳性率比较各组无差异.但瘀热痹阻组与脾肾阳虚组13.5 kD抗体有差异(P<0.05),17.5 kD抗体有差异(P<0.01);瘀热痹阻组与风湿热痹组比较17.5 kD抗体有差异(P<0.01);瘀热痹阻组与阴虚内热组比较13.5 kD抗体有差异(P<0.05);阴虚内热组与脾肾阳虚组73 kD抗体有差异(P<0.05).抗ds-DNA抗体风湿热痹组与脾肾阳虚组、瘀热痹阻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与阴虚内热组比较有差异(P<0.05).TNF脾肾阳虚组与风湿热痹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①抗ds-DNA抗体可作为中医"虚实辨证"的参考.②IBT法检测的73kD、17.5kD、13.5kD条带可作为辨证分型的参考依据.③ANA抗体滴度和TNF值与辨证分型密切相关,可以作为急性期和缓解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