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41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梗阻性黄疸肝功能受损机制——胆盐诱发肝细胞凋亡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铎  孙家邦  孙海晨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10):624-626,I117
梗阻性黄疸呆导致肝功能受损,其机理尚不清楚,细胞凋亡规律的失常与许多肝胆系统疾病有关,本实验观察胆盐是否诱发肝细胞的凋亡。方法经胶原酶灌注取肝细胞后35mm,6孔培养板短期培养,培养基为F12/DMEM各半,胰岛素0.5μ/ml,胶原铺底,分别加入25、50、100、200、300μmol的甘氨鹅脱胆酸后培养3、6、9、12、18、20、24小时,行流式细胞术检测,抽提DNA电泳,涂片后生物素-d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毒鼠强中毒后多脏器功能障碍(multipleorgandysfunctionsysdrome,MODS)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我科2002年9月14日收治的急性重症毒鼠强中毒后MODS的2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11例死亡,13例存活。结论:急性重症毒鼠强中毒后MODS,预后差,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3.
创伤后机制防御系统功能低下是创伤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单核/巨噬细胞在机体防御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是TNF、IL-1、PGE_2等众多因子的分泌细胞。因此,研究创伤后巨噬细胞功能,特别是分泌功能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变化,探讨其在创伤感染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对创伤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4.
解痉多肽在应激胃黏膜适应性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解痉多肽(spasmolytic polypeptide,SP)在水浸束缚应激(WRS)大鼠胃黏膜的基因表达变化,探讨其在应激胃黏膜适应性保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单次和重复水浸束缚应激制作模型,动态监测胃黏膜血流量(GMBF),大体及光镜下观察黏膜损伤程度(UI)及组织学变化,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研究SP基因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证实SP表达.结果 ①单次应激造成胃黏膜广泛损伤,但损伤指数在3、5、7 d逐渐减小,至7 d降为208%,GMBF逐渐恢复,至7 d上升为正常94.5%,SP基因表达逐渐增强(0.50±0.12 vs 0.71±010,P<0.01),免疫组化染色计分为0.94±0.10 vs 1.50±0.13 (P<0.01);②重复应激后胃黏膜产生适应性,胃黏膜血流量上升,损伤逐渐减轻,4次应激后,损伤指数降低为单次应激的22%,胃黏膜血流量上升为正常94.2%,并且胃腺区细胞增殖,SP基因表达增强(0.57±0.01 vs 0.97±003,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计分为1.25±0.11 vs 2.56±0.16(P<0.01).结论 SP可能参与了应激胃黏膜适应性细胞保护.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利用原代培养肝细胞,研究鹅脱氧胆酸损害肝细胞机制。方法 SD大鼠肝细胞原代短期培养,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甘氨鹅氧胆酸(glycochenodeoxycholate,GCDC)后,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细胞和坏死肝细胞的比例;抽提DNA电泳,涂片后生物素-dUTP标记凋亡细胞。胆总管结扎SD大鼠肝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Bcl-2基因表达。肝细胞与100μmol/L GCDC和不同浓度的果糖培养后,  相似文献   
36.
IL-8、IL-10在大鼠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IL- 8、IL- 10在大鼠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的方法,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模型。分别对胰腺损伤、肺损伤程度进行病理评分,测定肺组织湿/干质量比;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IL- 8、IL -10水平。结果 造模后1 h,大鼠即出现较明显的胰腺损伤,随着时间的延长,胰腺损伤逐渐加重,以12 h为最。造模后1 h,即出现肺损伤,光镜下表现为白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厚、肺水肿及肺泡腔萎陷;至4 h肺组织湿/干质量比开始增加,此后,肺损伤程度逐渐增加,以24 h为最。造模后1 h,大鼠血清IL- 8、IL- 10水平逐渐升高,至24h达最高。结论 IL -8、IL- 10参与了大鼠胰腺炎肺损伤的病理过程,胰腺炎肺损伤的过程可能是体内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代偿性抗炎症反应综合征(CARS)失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caveolin-1基因对乳腺癌细胞系Hs578T对阿霉素的耐药株(Hs578T/Dox)增殖和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在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中转染caveolin-1基因,筛选出耐G418的稳定高表达caveolin-1蛋白的细胞系(Hs578T//ox-cav),通过WesternBlot方法证实转染成功。通过绘制转染前后细胞的生长曲线比较生长速度的差别;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分布。[结果]转染caveolin-l后Hs578T耐药株的生长速度明显加快(P〈0.01),转染caveolin-1后Go/G1,期的含量明显下降,而S期和G2/M期的含量明显上升(P〈0.01)。[结论]Caveolin-1促进了乳腺癌细胞系Hs578T耐药株生长和增殖的一个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38.
盐酸戊乙奎醚用于重度有机磷中毒的救治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与阿托品在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中的疗效。方法以作者及所在科室既往救治的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新就诊的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作为治疗组,以盐酸戊乙奎醚替代阿托品作为抗胆碱药物,比较两组的治愈率、病死率、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严重并发症的病死率等。结果对照组总治愈率为80·0%,总病死率为20·0%,中毒治疗时间平均为8·3d,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3·3%,严重并发症的病死率为27·3%。治疗组总治愈率为94·7%,总病死率为5·3%,中毒治疗时间平均为10·2d,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47·4%,严重并发症的病死率为11·1%。两组间治愈率、总病死率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严重并发症的病死率及平均中毒治疗时间上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阿托品相比,盐酸戊乙奎醚能进一步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分析27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的胸部临床表现、胸部X线与CT表现,探讨胸部影像学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对27例急性氯气中毒患者进行胸部X线、CT检查,将X线、CT检查结果与临床表现作对照分析.采用急性肺损伤改良评分表项目对确诊患者的X线、CT与临床表现评分.结果 根据国家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GBZ65-2002),27例患者中诊断为氯气吸入刺激反应9例,胸部X线、CT均阴性.轻度中毒3例,中度中毒4例,重度中毒11例.确诊为氯气中毒的18例患者中,胸部CT、X线与临床表现相符者13例;临床表现较严重、全胸片未见明显异常或表现较轻,而肺部CT与临床表现相符合者5例.整体来说,胸部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体现较强的一致性,但CT评分峰值出现早于临床表现,X线评分峰值滞后于临床表现.在病情恢复过程中,CT与X线检查评分较为接近,而当CT、X线评分仍处于较高数值时,临床表现评分已有明显改善.结论 胸部X线、CT表现能反映急性氯气中毒程度,与临床表现密切相关,整体表现一致;胸部CT较X线显示的胸部病变出现早,甚至早于临床症状、体征;胸部CT诊断价值优于X线,建议氯气中毒患者尽早行胸部CT检查,建议在国家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中增加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40.
创伤小鼠注射内毒素后巨噬细胞Ia抗原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毒素注射对创伤小鼠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以双侧股骨骨折及软组织挤压致伤,伤后次日静脉注射内毒素(1ml/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动物腹腔和肺泡巨噬细胞Ia抗原的表达;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创伤后小鼠巨噬细胞Ia表达明显降低,伤后第1日为最低水平,第7日恢复至接近正常。注射内毒素后巨噬细胞Ia抗原表达降低更为剧烈,持续在较代水平,伤后7日仍显著低于伤前。伤后血清IL-6含量显著升高,注射内毒素后升高更为显著。结论:内毒素能够显著加重创伤后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