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9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71.
小切口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牙槽嵴裂及口鼻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小切口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牙槽嵴裂的手术方法及影响植骨成功的因素。方法:对同一术者所行牙槽嵴裂植骨术的唇腭裂患者22例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有术前及术后6个月以上的完整资料。探讨植骨区X线影像的临床分级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类型等的关系。结果:植入骨成活率95.8%,临床成功率为91.7%;(2)18岁以上年龄组、完全性唇腭裂组、双侧唇腭裂组患者植骨的临床成功率相对较低;(3)本组病例均采用小切口,以骨移植用圆筒形取骨器切取髂骨骨松质,局部创伤小,术后疼痛轻。结论:以骨移植用圆筒形取骨器通过小切口自体髂骨骨松质是进行牙槽嵴裂植骨的一种良好方法。(2)良好植骨床的形成和植骨区无张力的严密缝合是保证牙槽嵴裂植骨成功的关键;植骨时机是植骨成功是否的重要因素;(3)牙槽嵴裂的植骨效果与手术年龄、裂隙类型、裂侧类型等有关。  相似文献   
72.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较为常见的肿瘤,约占全部口腔颌面肿瘤疾患的1/5,其中上皮源性肿瘤占多数,其他组织来源(如间叶组织)肿瘤则比较少见.如同卵巢肿瘤,涎腺肿瘤的病理类型十分复杂,生物学行为也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73.
目的:应用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构建和鉴定真核表达载体pBiFC-VN173-p12,pBiFC-VC173-Nbp,为进一步研究p12CDK2-AP1蛋白和Nbp蛋白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奠定实验基础。方法:以原核载体pGEX-4T-1-p12,pGEX-4T-1-Nbp为模板扩增出p12CDK2-AP1蛋白和Nbp蛋白的目的基因序列,分别定向克隆到Venus双分子荧光互补载体pBiFC-VN173和pBiFC-VC173上,重新构建成真核表达载体pBiFC-VN173-p12和pBiFC-VC173-Nbp,双酶切及测序鉴定。结果:重新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BiFC-VN173-p12和pBiFC-VC173-Nbp经双酶切及测序结果均正确。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BiFC-VN173-p12和pBiFC-VC173-Nbp,为进一步观察p12CDK2-AP1蛋白和Nbp蛋白在活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4.
神经生长因子在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在体外体内腺样囊性癌(ACC)中的表达探讨NGF与ACC神经侵袭的关系.方法:采用Western印迹技术检测体外培养增殖期ACC-M中NGF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4 d ACC眶下神经侵袭的裸鼠模型中ACC-M癌组织和眶下神经的NGF表达;比较邻近神经的ACC癌组织与远离神经的癌组织中NGF阳性表达细胞的密度;比较侵袭侧与非侵袭侧眶下神经NGF阳性染色的灰度值.结果:NGF在体内、体外ACC细胞中均有表达. NGF阳性表达细胞的密度在邻近神经的ACC中为30.67±5.91,远离神经的ACC中为9.33±2.81,两者相差显著(P<0.01).受侵袭侧与非侵袭侧眶下神经NGF阳性染色的灰度值分别为46.79±2.91和47.01±2.56,无显著差异(P=0.299).结论:NGF参与ACC细胞的增殖,ACC中NGF表达增强与神经侵袭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NT-3对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M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Transwell培养小室测定不同浓度NT-3对ACC-M细胞的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ACC-M细胞与2.5、5、10 ng/ml浓度的NT-3共培养20 h后侵袭细胞数均明显多于未加NT-3组;而与浓度为100 ng/ml的NT-3共培养20 h后侵袭细胞数却明显减少.结论:NT-3对ACC-M细胞系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存在浓度依赖性.一定浓度的NT-3能够增强ACC-M细胞系的体外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5(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分型和嗜神经性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检测CCR5在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标本及正常唾液腺标本中的表达。结果 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标本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3.8%(30/32),与在正常唾液腺组织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CCR5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不同的临床病理分型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0例阳性表达的腺样囊性癌标本中,可见嗜神经现象组与未见嗜神经现象组中CCR5的表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CR5可能与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的发生相关,其表达水平与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类型无相关性,与侵袭神经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7.
口腔颌面肿瘤手术中医学美学原则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医学美学原则在口腔领面良性肿瘤、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具体应用,讨论应用医学美学原则对提高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手术治疗后生存质量的作用.方法:2004~2007年,口腔颌面部手术患者67例,36例良性肿瘤患者包括:颌骨囊肿,成釉细胞瘤,腮腺良性肿瘤,腮腺脉管畸形,鳃裂囊肿等;31例恶性肿瘤患者包括:唇癌.舌癌、口底癌、上颌窦癌、恶性淋巴瘤等.笔者结合患者对手术医学美学方面的要求,应用美容医学原则进行具体手术设计、手术实施.结果:下颌骨体部囊肿患者,可从口内入路手术,也可采用袋形手术,不截骨、植骨,面部不遗留手术瘢痕.青年单房性的成釉细胞瘤患者,可行瘤体扩大切除,也可加微波热凝处理,不做截骨.腮腺良性肿瘤患者,手术切口选择面部隐蔽部位,缝合皮肤时,采用美容外科缝合方法.恶性肿瘤患者,在切除肿瘤后的修复时,应考虑到面部外形的恢复,如唇癌切除后,应用唇颊侧滑行皮瓣修复组织缺损,不破坏对侧唇的组织结构.上颌窦癌上颌骨切除后的眶底重建,应考虑到上颌骨、颧骨的外形突起,恢复个体面部外形;手术后采用临时赝复体,及时恢复面部外形.恶性肿瘤切除后软组织皮瓣修复时,供区组织切取后的外形障碍也应予以考虑.颈部淋巴瘤活检手术时,选择侧颈部隐蔽部位等.结论:在口腔颌面一头颈肿瘤外科手术中应用医学美学原则,可以减少手术带来的对口腔颌面部外形、功能的破坏,提高患者手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8.
牙槽裂植骨术后的临床分级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提出牙槽裂植骨术术后效果的临床分级标准并分析影响植骨成功的因素。方法 :施行牙槽裂植骨术的唇腭裂 48例进行临床研究 ,探讨植骨区X线影象的临床分级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裂隙数量的关系。结果 :较合理的提出了牙槽裂植骨术术后效果的临床分级标准。 18岁以上年龄组、完全性唇腭裂组、双侧唇腭裂组患者植骨的临床成功率与对应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明显低于对应组。结论 :①牙槽裂植骨术是唇腭裂序列治疗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②良好植骨床的形成和植骨区无张力缝合是保证牙槽裂植骨成功的关键 ;植骨时机是植骨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③牙槽裂植骨成功与手术年龄、手术类型、裂隙类型、裂隙数量有关。  相似文献   
79.
平阳霉素、羟基喜树碱联合应用对Acc-M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体外应用羟基喜树碱(HCPT)、平阳霉素(PYM)两种药物单用和联合应用对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研究用药前后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两种药单用及合用对细胞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以HCPT和PYM合用最强。HCPT和PYM单用和合用可使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显著延长,以联合用药为佳。结论HCPT、PYM单独及联合用药均对Acc—M细胞在体外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以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0.
为观察体外应用羟基喜树碱(HCPT)、平阳霉素(PYM)两种药物单用和两两联合应用对人腺样囊性癌Acc—M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采用MTT法研究用药前后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观察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表明,两种药单用及两药合用对细胞均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以HCPT和PYM合用最强。HCPT和PYM单用和合用可使细胞的群体倍增时间显著延长,克隆形成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增加,以联合用药为佳。结论:HCPT、PYM单独及联合用药均对Acc—M细胞在体外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且与以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