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08例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组,手法复位后采用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者分入联合固定组,手法复位后单纯采用石膏外固定治疗者分入石膏外固定组,两组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周采用Leeds影像学评价标准评价的骨折复位情况、术后1年采用Baird踝关节评分系统评价的踝关节功能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08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4个月,中位数12.5个月。术后6周,联合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50例、可4例,石膏外固定组骨折复位优良38例、可13例、差3例;联合固定组骨折复位情况优于石膏外固定组(Z=-3.006,P=0.003)。骨折均愈合,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47±1.59)周,(8.52±1.62)周,t=1.496,P=0.175]。术后1年,联合固定组Baird踝关节评分高于石膏外固定组[(93.51±5.18)分,(84.18±4.32)分;t=8.483,P=0.011)。联合固定组术后3周时出现针孔感染1例,经换药治疗1周后感染控制;联合固定组6例患者和石膏外固定组9例患者术后1年踝关节僵硬、疼痛;均无二次骨折、骨折再移位等并发症发生;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90,P=0.588)。结论:对于旋后外旋型Ⅱ度踝关节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较单纯采用石膏外固定,骨折复位好、更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但二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穿针固定治疗42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患者。结果 42例均获随访,时间4~24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疗效根据Green-O'Brien腕关节评分标准:优21例,良18例,一般3例,优良率92.9%。结论经皮穿针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下尺桡关节脱位的有效技术,疗效较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3.
2003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采用胫骨高位嵌插截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48例膝内翻型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满意。 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48例54膝,男19例21膝,女29例33膝,年龄60-75(66.8±3.4)岁。病程3-15(8.5±2.5)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2月~2009年12月,对17例前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行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其中5例将隐神经断端与创面内皮神经相吻合。结果: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9cm×11cm,最小为5cm×7cm,平均平均7.2cm×9.2cm;蒂长10~14cm。15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缘发生浅表性坏死。经6个月~3年随访,皮瓣外形满意、富有弹性、耐磨;所有患足步态正常,无继发性溃疡形成。5例行神经吻合皮瓣,两点辨别觉达8~12mm,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隐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取材方便,血供可靠,不牺牲主要动脉,是修复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梳理近20年骨碎补研究领域的现状、热点及趋势,预测未来的发展方向。方法 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和CiteSpace软件,利用文献挖掘和可视化手段,对2001年—2020年骨碎补相关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从论文发文量、科研合作网络(作者和机构)、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发性检测等多个维度进行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494篇中文文献,结果显示发文量呈阶梯式增长趋势,主要刊文杂志水平较高;发文量最多的作者为谢雁鸣和徐展望,均为16篇;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为发文量前2名;高产作者之间形成了8个主要合作团队,科研机构合作方面形成了3个跨地区和1个同地区的合作网络关系。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显示骨碎补研究主要表现在药材鉴定、有效成分分析及定量、药理作用、防治疾病(骨质疏松、骨关节炎、骨折、骨缺损、口腔疾患等)作用及机制、调控骨细胞或干细胞等方面。结论 中药骨碎补研究整体呈增长趋势,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合作团队,基础和临床研究水平较高,研究重点在骨碎补有效成分及防治疾病的作用机制方面。应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相关技术,预测骨碎补作用疾病靶点或信号通路,进而进行实(试)验验证可能是未来的研究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自2015年1月至2019年9月采用闭合复位逆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4例,男15例,女19例;年龄12~72岁,平均54.6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h^7d,平均4d。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3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7个月,1例失访。末次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优27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3.9%。结论:闭合复位逆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率高、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距骨骨折是足踝部的严重创伤之一,发病率低,仅占足部骨折的3%,其中距骨颈骨折占50%~80%[1],是最为常见的距骨骨折类型.由于骨折后继发距骨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js of talus,AVNT)[1,2],创伤性关节炎以及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预后差,其治疗成为临床医生感到棘手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经皮穿针与弹性钉髓内固定治疗青少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13年6月采用钛制弹性钉髓内固定(TEN组)或经皮穿针固定(PP组)治疗并获得随访的113例青少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钛制弹性钉髓内固定65例,经皮穿针固定48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资料、影像学结果、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TEN组患者手术时间(33.1±6.3)min、透视(8.2±2.7)次、骨折愈合时间(6.2±1.2)周;PP组患者手术时间(36.3±8.2)min、透视(11.6±4.1)次、骨折愈合时间(6.1±1.1)周。TEN组透视次数少于P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8,P=0.029);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18、0.527,P=0.230、0.668)。TEN组与PP组术后6周随访时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90.4±9.6)、(81.8±9.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6,P=0.003)。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Constant-Murley评分分别为(95.9±5.1)、(96.3±4.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4,P=0.815)。末次随访时,两组Neer-Horwitz分型及最大成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72,P=0.830;t=0.672,P=0.504)。PP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于T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660,P=0.000)。结论 TEN与PP固定均是治疗青少年肱骨近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与PP相比,TEN固定具有透视次数少,功能恢复早,并发症少等优点。应对术者的经验以及患者的因素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在糖尿病肾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检测50例健康老年人和56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和血肌酐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两组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胱抑素C及血肌酐的AUCROC分别为0.742,0.716。结论:血清胱抑素C水平检测有助于评估肾小球功能,是反映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肾损害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20.
李嘉  孙晋客  王晨霖 《中国骨伤》2017,30(6):499-502
目的 :探讨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的手术技巧,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自2013年5月至2016年10月采用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35例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患者,男22例,女13例;年龄18~65岁,平均38.2岁。受伤至手术2 h~10 d,平均5 d。采用Burwell-Charnley放射学复位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根据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术后33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0~28个月,平均14个月。骨折于术后10~18周(平均12周)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根据Burwell-Charnley放射学复位标准评定复位质量:解剖复位30例,复位可3例。根据Baird-Jackson评价系统,总分93.8±5.4,其中优17例,良12例,可2例,差2例。结论:手法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部骨折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但对术者闭合整复技术手法要求较高;骨折端粉碎严重及关节面压缩骨折不适用于该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