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9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目的 观察自体软骨细胞团块植入对兔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 方法 24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8侧膝关节,随机分为三组(n=16)并制备双膝关节股骨滑车软骨缺损模型.空白对照组无特殊处理,骨膜移植组将骨膜覆盖缺损并缝合于缺损两侧的股骨髁上,实验组将自体软骨细胞团块植入缺损中.术后3、6个月分别取材(n=8),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修复组织行Wakitani评分并进行比较. 结果实验组共成功取材11个缺损关节,9个为透明软骨修复,2个因植入细胞生长状态差未修复;骨膜移植组修复组织为纤维软骨或纤维组织,修复组织薄,基质异染弱;空白对照组仅有少量纤维组织填充缺损底部.修复组织Wakitani评分:实验组3.82分,骨膜移植组6.71分,空白对照组9.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6,P=0.00). 结论自体软骨细胞团块植入能较好修复关节软骨缺损,修复的质量与植入细胞的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脱钙骨基质诱导成骨活性的因素分析(文献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影响脱钙骨基质诱导成骨活性的主要因素作了详细的阐述,认为只要在脱钙骨基质制备过程中对这些因素加以注意,则可以较好地发挥其诱导成骨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一种既能大量扩增人软骨细胞,又能作为细胞支架的人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方法切取人关节软骨,冷冻干燥后粉碎,筛取150~200μm的软骨颗粒,以质量分数为0.25%的胰蛋白酶37℃消化24 h,加入体积分数为1%的Triton X-100振荡72 h,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行HE、番红花O染色及软骨蛋白聚糖、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将微载体经60Co照射灭菌后与人关节软骨细胞共同培养.结果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关节软骨颗粒冻干后呈黄色,形状不一,可呈方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表面凹凸不平,可见多个陷窝.经胰蛋白酶和Triton X-100处理后,微载体呈淡黄色,关节软骨的基本形态消失,微载体绒毛化,呈绒球状或毛刷状,表面接触面积大幅度增加.微载体与软骨细胞在37℃培养箱中共同培养2 h时即见大量软骨细胞黏附于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上.HE染色显示已无软骨细胞成分;番红花O染色弱阳性,提示仍残留少许糖胺多糖;软骨蛋白聚糖免疫组化染色阴性,提示微载体内软骨蛋白聚糖已被敲除;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提示微载体内Ⅱ型胶原仍然存留.结论经胰蛋白酶和Triton X-100处理的关节软骨颗粒,不但脱去了软骨的细胞成分、敲除了软骨蛋白聚糖、使之呈绒球状或毛刷状、增大了表面接触面积,而且保留了对软骨细胞黏附、增殖和再分化起重要作用的Ⅱ型胶原和GAG,经与人关节软骨细胞共培养,证实关节软骨源性微载体与软骨细胞的体外相容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细胞和生物材料体外培养、体内移植,修复骨及软骨的缺损.检测新药、新材料毒性实验,需要不同类型的种子细胞.为了防止细胞老化和污染,让实验具有科学性和可重复性,特别是软骨细胞培养,建立细胞库更有必要.方法无菌取目的组织,用胶原酶、胰蛋白酶加纱巾法原代培养,建立具有增殖能力强,无污染,长期冻存,复苏成功率高的细胞系.结果自建骨、骨膜、软骨、骨髓、骺板软骨等20个细胞系.还收集了其他细胞系16个.为院内外35名研究生,98次复苏冻存细胞均获成功.结论原代培养用酶消化加纱巾法分离成功率高.22次原代培养,20次成功建系.建立种子细胞库为科研教学提供了方便.既省时,又节约经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快中子及光子对人成骨肉瘤细胞系OS-732的杀伤作用。方法:用快中子、光子及混合射线照射OS-732细胞系,检测各组细胞受照射后的集落形成率。结果:单次照射后第10天,混合线组对该细胞系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弱于单中子及单光子组。结论:单次照射后第10天,单纯快中子及单纯光子对该细胞系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明显强于混合线组,对临床上应用快中子治疗骨肉瘤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骨计量方法的不断提高,基于计算机技术的骨小梁结构体系的三维重建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应用。本研究利用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对松质骨空间结构进行了三维重建,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Micro-CT在松质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近年兴起的高分辨率Micro-CT (micm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μCT),作为一种无损检测手段,逐渐在各个领域得以应用。Micro—CT,从本质上讲,是临床上一般CT扫描仪的小型化,使用数学重建技术测定小区域组织吸收反复通过样本的小剂量X线束的能力。根据Micro—CT图像,研究人员能够对所检测的材料和试件进行影像学三维重建和形态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用旋转细胞培养系统(RCCS)进行大动物软骨细胞扩增的可行性。方法 将单层培养的具有正常表型的中国山羊软骨细胞和Cytodex-3微载体放入RCCS的培养容器中,加入DMEM 培养基进行培养。在细胞培养的第3、6、9、12 天,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ytodex-3微载体表面软骨细胞生长形态及增殖变化情况,并对收获的软骨细胞进行蕃红花"O"染色和Ⅰ、Ⅱ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结果 软骨细胞贴附于微载体表面生长,细胞初期呈球形、半球形凸起,逐渐向周围伸展,随时间的延长,贴附于微载体的细胞逐渐增多。收获的软骨细胞蕃红花"O"染色呈强阳性,Ⅰ型胶原染色呈阴性,Ⅱ型胶原染色则呈强阳性。结论 利用RCCS可简便快速地在体外扩增羊软骨细胞,培养的软骨细胞具有正常的表型,能特异性分泌软骨组织特有的基质成分。  相似文献   
19.
采用直径为6~7 mm钛铌涂层T iN i记忆合金棒与未经表面改性的T iN i记忆合金棒,相变温度平均为33.0℃,低温下在三点弯卡具上进行预弯,挠度分别为5.0、10.0、15.0和20.0 mm,保持位移恒定,分别在37℃及50℃的生理盐水溶液恒温水浴箱中测量其三点弯回复力变化特性。结果表明,T iN i记忆合金棒的回复力随回复温度、棒直径、变形量增加而增加;经钛铌表面喷涂后6 mm及6.5 mm棒的回复力有一定降低,但7 mm棒回复力没有显著性差异。依照以上数据可以为临床设计脊柱侧弯矫形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四肢关节专用低场强MRI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前交叉韧带损伤的MRI表现,评价四肢关节专用低场强MRI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价值。方法应用A-torscan0·2T永磁型四肢关节专用低场强磁共振机,对40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分别采用自旋回波(SE)T1W、快速自旋回波(TSE)T2W、梯度回波(GE)T2W的矢状位、冠状位进行扫描。结果四肢关节专用低场强MRI对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断灵敏度高达100%,矢状位T1W和T2W可精确地发现前交叉韧带损伤程度。结论四肢关节专用低场强MRI是临床诊断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一种重要、可靠的主要检查手段。对临床医生制订手术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