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肺局限性磨玻璃结节(GGN)的高分辨率CT(HRCT)征象与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病理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 选取121例GGN患者,按病理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组(22例)、浸润前病变(PIL)组(21例)、微浸润癌组(26例)和浸润癌组(52例),总结患者肺GGN的影像、病理及预后资料,分析不同病理类型GGN间的差异。结果 GGN的最大径、边缘、空泡征、实性成分、形状及是否有血管穿行在4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945~31.068,P<0.05)。浸润癌组的最大径、边缘与良性组、PIL组、微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良性组空泡征与PIL组、微浸润癌组、浸润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是否含有实性成分、形状在浸润癌与微浸润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是否有血管穿行在良性组与浸润癌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仅1例浸润癌出现远处转移。结论 当GGN的最大径≥16.35 mm、出现毛刺征或分叶征提示浸润癌;当GGN内部出现空泡征则提示其为恶性;GGN内部含有实性成分或其形状不规则,可以鉴别浸润癌与微浸润癌;GGN内部有血管穿行可以用于鉴别浸润癌与良性病灶;GGN的预后好,仅0.83%病例出现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56岁.2000年8月因左侧乳腺癌就诊于我院乳腺中心,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见肿瘤6.0 cm ×7.0 cm.  相似文献   
13.
子宫和输卵管腺瘤样瘤3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和输卵管腺瘤样瘤的发生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子宫和输卵管腺瘤样瘤33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33例患者中,31例发生于子宫,2例发生于输卵管,肿瘤多位于浆膜下及近浆膜的肌壁间。其中32例呈结节状生长,结节直径1~5cm不等,1例妊娠患者肿瘤弥漫性生长伴梗死。子宫腺瘤样瘤中合并子宫平滑肌瘤19例(58%),子宫腺肌病6例(18%),同时合并两种情况者2例(6%);合并卵巢畸胎瘤4例(12%),仅为腺瘤样瘤3例(9%)。镜下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腔样结构组成,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肿瘤腺腔样成分呈现CK及Calretinin阳性,CD34阴性。结论子宫和输卵管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子宫为最常见部位。检测CK及Calretinin有助于腺瘤样瘤的诊断。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  相似文献   
14.
椎体肿物     
1.病例简介:患者女,30岁.主因"胸背部疼痛1个月,加重1周"于2006年11月20日入住本院.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背部疼痛,近1周症状逐渐加重,下床活动疼痛明显,卧床后可缓解,在外院就诊,行相关辅助检查后发现T12椎体病变,随后来我院住院诊治.胸椎CT检查:T12,椎体病变:右侧横突、双侧椎板、棘突等可见骨质破坏(图1).骨扫描:T12椎体异常浓聚.遂行手术治疗,手术中见:T11右侧附件、T12双侧附件及T12右侧方被肿物侵犯,向右侧方延伸包绕肋骨形成10 cm×6 cm大小软组织肿块,肿块质韧,色黄.行前后联合T12肿瘤切除,内固定术.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及转移征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现有实体瘤临床评估体系,对骨来源恶性肿瘤术前化疗前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对比病理学评估结果,进一步提出并完善适合骨来源恶性肿瘤疗效的临床评估体系。  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190例连续病例,最后纳入研究157例,通过病理学Huvos分级将病例进行分组,对术前化疗前后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径变化、代谢参数的变化,以及一些公认的描述性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及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计算肿瘤各项参数的变化率对术前化疗病理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并判断病理学分级的截点。  结果  对原发肢体骨包含软组织包块的病例,判断坏死率为100%、90%及50%的最大径变化率截点分别为86%、50.7%和0.02%,骨扫描的T/B值变化率对坏死率预测效果不好,而PET/CT的SUVmax变化率对应坏死率为90%和50%的截点分别为60.7%和31.4%;而骨性边界变清晰及骨性密度增高为90%以上的病理学特异性表现形式。对不含软组织包块的原发纯骨内病变的病例,尚未发现有意义的临床评估指标。对中轴骨(包括颌面骨、脊柱及骨盆等)的病灶,由于病例数少,临床评估的截点目前区分度不大。  结论  本研究对骨来源肿瘤的疗效临床评估提出了更具体的定义和不同病理学分级的界值,该临床评估体系的完善需通过前瞻、多中心、大宗数据进一步验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余兵  孙雪  叶阮健  孙昆昆  高占成 《临床荟萃》2010,25(7):622-623,F0003
例1,女,86岁,因间断头痛2周,发热3天,于2006年4月16日入院。患者于2周前出现头痛,以双侧颞颌关节及双侧颞部、前额、枕部为主,左侧颞颌关节疼痛症状尤著,呈阵发性,以下午和夜间易出现,至某医院就诊并行鼻窦X线片提示双侧颞颌关节炎可能,给予布洛芬口服对症治疗及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头痛症状迅速缓解。3天前出现发热,午后明显,体温波动在38~38.4℃,无畏寒、咳嗽、咳痰,无咯血、胸痛、憋气等症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和输卵管腺瘤样瘤的发生,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表达特征及鉴别要点。方法对33例腺瘤样瘤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33例腺瘤样瘤,31例发生于子宫,2例发生于输卵管,肿瘤多位于浆膜下及近浆膜的肌壁间。其中1例妊娠患者肿瘤弥漫性生长伴梗死,32例呈结节状生长,结节直径1-5cm不等。临床表现无特征性,本组33例子宫腺瘤样瘤中合并子宫平滑肌瘤19例(57.6%),腺肌症6例(18.2%),既有平滑肌瘤又有腺肌症2例(6.1%),合并子宫平滑肌瘤和卵巢畸胎瘤2例(6.1%),卵巢畸胎瘤2例(6.1%),只有3例仅表现为腺瘤样瘤(9%)。2例输卵管腺瘤样瘤中分别合并有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宫颈大细胞癌合并输卵管子宫内膜异位症。镜下,肿瘤由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腺腔样结构组成,周围可见增生的平滑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在33例腺瘤样瘤中,所有病例腺腔样成分均呈现CK(100%)及Calretinin(100%)阳性,CD34阴性(0%),其中20例同时进行EMA染色,仅10例呈阳性表达(50.0%)。其鉴别诊断主要包括:平滑肌瘤或腺肌瘤、印戒细胞癌和低分化腺癌、血管平滑肌瘤及淋巴管瘤。结论女性生殖系统腺瘤样瘤为间皮起源,子宫为最常见部位。免疫组化染色对于腺瘤样瘤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帮助。其生物学行为为良性,预后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非典型性富于细胞的绒毛膜血管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对1例非典型性富于细胞的绒毛膜血管瘤的病理学特点进行观察,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结节状肿物2个,大小分别为3.5cm×2.3cm×1.6cm,2.3cm×1.5cm×1cm,有包膜,切面灰红、质软。光镜特点:肿瘤呈结节状分布,肿瘤表面局灶被覆滋养叶细胞,部分区域呈典型的毛细血管瘤样结构,细胞直接形成血管腔隙,内可见红细胞成分,部分细胞丰富,呈上皮样,轻度异型,生长活跃,核分裂象易见。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1、CD34、Fli-1、角蛋白18均阳性,角蛋白、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抑制素、CD10、结蛋白、钙结合蛋白、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均阴性;表面被覆的滋养叶细胞:CK18、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阳性。结论非典型性富于细胞的绒毛膜血管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肿瘤,在胎盘肿瘤的鉴别诊断中应考虑该病。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56岁.2000年8月因左侧乳腺癌就诊于我院乳腺中心,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见肿瘤6.0 cm ×7.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