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1.
目的:观察基于“腰为肾之府”理论运用按穴擦腰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阐述肾虚与腰腿痛之间的病机内涵,倡导通过温补肾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拿手法。方法: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俯卧位腰椎拔伸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按穴擦腰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体临床疗效、腰部JOA评分和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以按穴擦腰手法治疗腰突症是“腰为肾之府”理论指导临床治疗的具体体现,其疗效较腰椎拔伸法更为显著,同时也更为舒适安全,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系统而达到“补肾止痛”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风湿热痹中医病机以脾虚湿盛、湿热瘀结、痰瘀阻滞为主,以脾虚湿盛、痰瘀互结、虚实夹杂为特点。刘健教授在长期临床实践与经验积累下精心研制的黄芩清热除痹胶囊治疗风湿热痹疗效显著。通过对健脾化湿、清热通络方治疗痹病方面理论、药学、临床、实验进行综述,以期从多层次、多角度、多指标来系统讨论中药复方治疗痹病,为临床治疗痹病提供相关思路。  相似文献   
13.
薛己是明代具有承上启下作用的名医,秉承先父遗志,博览全书.早年以"疡医"为科,后内外妇儿骨伤诸科无不擅长,并于诸科均有医著,自撰书籍及批注数十册,积极传播医术,治病多有效验,创立后世学术上的温补学派和地域上的吴门医派.  相似文献   
14.
《圣济总录·诸痹门》涉及痹证的外治方有7首,分别为治疗痛痹的当归摩膏方,治疗著痹的摩风膏摩之方、龙虎膏方,治疗皮痹的蒴藋蒸汤方,治疗风湿痹的无名熨方、陈元膏方及涂摩膏方。通过归纳总结,可知《圣济总录·诸痹门》痹证外治七方有以下特色:疗法不一,摩法为主;专治寒湿,兼治他因;多以辛温,用药峻猛;配以脂类、调味之品。探析《圣济总录·诸痹门》痹证外治七方的组方思路、用法操作,对当代运用外治法治疗痹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及随机行走模型,评价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新风胶囊对类风湿关节炎湿热证患者免疫炎症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病科2012年6月至2019年5月类风湿关节炎湿热证患者的病历资料。以使用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新风胶囊的患者为试验组,以仅使用新风胶囊的患者为对照组,以实验室指标为基础,构建随机行走模型,评价黄芩清热除痹胶囊与新风胶囊联合用药对患者实验室指标的影响。结果:①共计1029例类风湿关节炎湿热证患者符合本研究要求,其中试验组350例,对照组679例。②试验组在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G(IgG)、补体C3、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方面均优于对照组。③经随机行走模型分析,2组患者ESR、IgG的综合评价指标和接受的干预措施存在长程关联。结果表明,试验组ESR、IgG在行走正向增长率、随机波动幂率值、改善系数、期望改善值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芩清热除痹胶囊联合新风胶囊能够有效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湿热证患者的异常免疫炎症指标,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新风胶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记录、分析整理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病案,从病因病机、用药特点等方面总结分析刘健教授的临床经验,并列举验案加以佐证。[结果]刘健教授认为脾虚湿盛是本病的重要致病因素,围绕脾虚湿盛制定了健脾利湿、温肾暖脾等治疗法则。健脾利湿常用薏苡仁、山药、茯苓、陈皮、半夏等,温肾暖脾常用桂枝、附片、杜仲、桑寄生等,同时善用大黄。验案首诊时辨为脾虚湿盛证,治以温阳通络,后因外感内伤,辨为湿热证,治以清热舒脾,收效良好,充分体现了刘健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圆机活法"的临床经验。[结论]刘健教授从脾虚湿盛论治强直性脊柱炎,善用大黄治疗脾虚夹实证,临床疗效良好,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血清的蛋白质组学识别有炎症功能的蛋白质信号,为临床诊断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寻找生物标志物。方法: 运用RayBiotech细胞因子抗体芯片检测并筛选10例AGA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血清标本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确定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注释及信号通路的富集。ELISA法检测差异蛋白质在60例AGA患者和60名健康志愿者中的表达。构建ROC曲线以评估差异表达蛋白质对AGA的诊断价值。结果: 确定了AGA患者4种表达差异最显著的蛋白质,包括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TNF RⅡ)、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IP-1β)、IL-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差异表达蛋白质与炎症、代谢及细胞因子通路等相关。AGA患者和健康者血清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M-CSF预测AGA的AUC为0.657(95% CI:0.560~0.760),敏感度为68.33%,特异度为50.00%;IL-8预测AGA的AUC为0.994(95% CI:0.980~1.000),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61.67%;MIP-1β预测AGA的AUC为0.980(95% CI:0.712~0.985),敏感度为95.00%,特异度为98.33%;TNF RⅡ预测AGA的AUC为0.965(95% CI:0.928~1.000),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10.00%。结论: 采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可以识别AGA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AGA的风险预测和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程氏蠲痹汤(JBT)对TNF-α诱导的滑膜成纤维细胞(FLS)焦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以FLS为研究对象,按CCK8实验结果将其分为A:FLS组;B:TNF-α+FLS组;C:TNF-α+FLS+JBT组(最佳程氏蠲痹汤剂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使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测定各组质膜孔隙形成的情况,采用RT-qPCR、Western Blot(WB)实验观察各组细胞中细胞标志基因、蛋白的表达,CO-IP检测NLRP3和Caspase-1相互作用。结果 CCK8实验结果发现JBT冻干粉浓度在0.5 mg/mL,培养48 h效果最佳。透射电镜显示总体病变程度B组0.05)。RT-qPCR及WB结果显示,A组和C组、B组相比,NLRP3、Caspase-1、IL-18、IL-1β 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B组相比,C组的NLRP3、Caspase-1、IL-18、IL-1βmRNA及蛋白的表达下调(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