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41.
目的 评价后颅窝内减压(后颅窝减压+后颅窝颅骨成形术)治疗Chiari 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后颅窝内减压术治疗40 例符合标准的Chiari 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观察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采用远期生活质量评估(KPS)和美国Lawton 和Brody1996 年制定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评价疗效,并且通过影像学检查对脊髓空洞的变化、脑脊液流速情况以及颅颈交界区稳定性情况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KPS 分值由术前的(70 ±10)分提高到到末次随访时(80 ± 10)分(P <0.01),ADL 分值由术前的(20.6 ±2.2)分降至末次随访时(15.8 ± 0.5)分(P < 0.01),最终疗效评价优良者占86%.颅颈交界区影像学观察脊髓空洞缩小及消失率为90.5% (19 /21).脑脊液流速较术前加快.结论 后颅窝内减压术治疗Chiari 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42.
目的 探讨125Ⅰ粒子植入在恶性脑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46例经组织细胞学确诊的复发恶性胶质瘤病人随机分成2组:125Ⅰ组21例,手术切除复发肿瘤且术中植入125Ⅰ粒子;对照组25例,手术切除复发肿瘤加或不加去骨瓣减压.两组术后均采用尼莫司汀辅助化疗.结果 125Ⅰ组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对照组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并发症125Ⅰ组9例,对照组8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6~36个月,125Ⅰ组中位生存时间8.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8.9个月,6个月累积生存率56.0%,12个月累积生存率31.4%;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4.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5.4个月,6个月累积生存率16.8%,12个月累积生存率2.9%;两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野战医疗所无CT装备的条件下进行颅脑损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模拟野战医疗所条件,模拟战时条件,随机选择患者年龄在18~60岁患者根据医学伦理学原则,首先行头颅CT扫描,由野战陕疗所两名神经外科医师在未知CT扫描结果的情况下与已知CT扫描结果的两名相同资质神经外科医师同时对伤情进行判断,判断是否手术,最后由已知CT扫描结果的两名神经外科医师决定是否手术,最终选择不宜长时间后送、需紧急手术的患者45例行开颅手术,术式亦由两组医师同时判断,由后者决定.野战医疗所医师实施手术,术中先行超声检查,记录检查结果,随后与CT扫描结果进行比对,在于术过程中实时超声扫描.结果 超声共发现病变64个,需手术处理60个.CT扫描结果为82个,需手术处理64个.与头颅CT检查或手术探查进行对比发现,硬膜外血肿及硬膜下血肿的超声检出率最高,脑内血肿次之,硬膜下积液及脑挫裂伤的枪出率较低,总检出符合率为87.1%.结论 超声检查能在我军野战医疗所无CT装备的条件下帮助医师在颅脑损伤开颅手术中正确地判断病灶,减少术中操作的盲目性,避免遗漏病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外科显微手术切除后瘤床内植入5-氟尿嘧啶(5-Fu)多聚缓释体局部化疗联合125I粒子局部增敏放疗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65例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切除,术中于瘤床周围植入5-Fu多聚缓释体和125I粒子,术后(3个月~1年)立体定向引导下再次植入1~2次。随访6~36个月,观察疗效、瘤周水肿情况和患者不良反应。并与同时期经随访的40例接受显微镜下全切后常规放化疗的脑胶质瘤患者相比较。结果 术后1周内患者头痛明显,脑脊液WBC不同程度升高,瘤周水肿较单纯手术明显,经治疗所有患者都顺利出院。44例患者获完全随访,生存期明显延长,半年内复发4例(9.1 %),无死亡;1年内复发14例(31.8 %),无死亡;2年内复发20例(45.5 %),死亡12例(27.6 %);3年内复发29例(65.9 %),死亡20例(45.5 %)。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患者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显微镜下手术全切肿瘤是治疗的关键,术后于瘤床内植入5-Fu多聚缓释体局部化疗联合125I局部增敏放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治疗人类脑恶性胶质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125Ⅰ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的临床分析.方法 将40例经手术切除后组织细胞学确诊,且术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患者(采取患者自愿原则)为A组,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将125 Ⅰ粒子置入胶质瘤内,做肿瘤间质内放疗,同时配合直线粒子加速器放疗.B组以胶质瘤术后采用直线粒子加速器放疗2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客观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毒性反应,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 6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两组为57.0%比32.6%和20.5%比12.5% (P <0.05),中位生存时间两组为8.0比4.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两组为8.5比5.5个月(P<0.05).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脑恶性胶质瘤有疗效肯定,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非动脉性压迫因素的处理对策,以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术中资料。根据不同的原因,单独或联合采取压迫静脉电凝切断、蛛网膜松解以感觉根纵向梳理术等处理方法。结果岩静脉接触或压迫18例,所有病例均将岩静脉电凝、切断,12例同时进行三叉神经感觉根纵向梳理术。岩静脉接触或压迫合并蛛网膜粘连8例,岩静脉电凝、切断同时行三叉神经颅内段全长蛛网膜粘连松解术。单纯蛛网膜肥厚、粘连5例,全部行三叉神经颅内段全长蛛网膜粘连松解术,同时进行三叉神经感觉根纵向梳理术。既无静脉压迫,也无蛛网膜粘连3例,均行三叉神经感觉根纵向梳理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疼痛消失者32例,2例明显缓解;3例出现面部轻度麻木,半年后消失;1例不全面瘫1年后恢复;1例术侧听力减退,1年后无恢复。结论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非动脉性致痛因素处理更为复杂,术中针对不同的原因,单独或联合采用压迫静脉电凝切断、蛛网膜松解、感觉根纵向梳理术,可望取得理想的止痛效果。  相似文献   
47.
第四脑室输出道疏通术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的手术方法。方法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经MRI确诊。小范围后颅窝减压 C1后弓切除,纵形切开硬膜,显微镜下分离小脑扁桃体与脑干的粘连,切除小脑扁桃体下疝,探察脊髓中央管开口,发现有隔膜或活瓣形成并切开,探察第四脑室侧孔及中脑导水管,使第四脑室脑脊液循环通畅。结果第四脑室输出道疏通术共计97例,术中显微镜下发现脊髓中央管开口有隔膜或活瓣形成,手术切除脊髓中央管口隔膜或活瓣,并探察第四脑室正中孔及两侧外侧孔,恢复第四脑室脑脊液循环,原位缝合硬膜。术后随访48例,平均1.3年,MRI检查示所有患者下疝的小脑扁桃体均消失,并存脊髓空洞明显缩小和消失。结论第四脑室输出道疏通术能够改善Chiari畸形Ⅰ型并脊髓空洞患者的术后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8.
扩大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扩大经蝶入路切除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扩大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其中侵袭单侧海绵窦者14例(4例微腺瘤).侵袭双侧者8例。结果 肿瘤全切13例,7例近全切.2例大部切除,3例术后出现脑神经损伤,无死亡。结论 扩大单鼻孔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合理有效的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对双侧海绵窦侵袭病人优点更明显。  相似文献   
49.
后颅窝内容物内减压治疗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6年1月到2007年11月,作者对10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行小脑扁桃体下疝及脊髓中央管隔膜切除,使后颅窝内容积扩大,恢复脑脊液循环通畅,后颅窝骨瓣复位,称之为后颅窝内容物内减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原发性中枢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PCNS-DLBCL)临床病理学、影像学特点,探讨其免疫组化、基因重排检测及microRNA表达特征。方法:收集确诊的PCNS -DLBCL 25例,观察并分析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免疫组化标记特点,并进行重链和轻链基因重排检测。对其中10例典型PCNS-DLBCL、10例颅外生发中心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C-DLBCL)和10例颅外非生发中心来源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NGC-DLBCL)的石蜡包埋组织块微切割提取microRNA,进行芯片杂交,对三者间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PCNS-DLBCL多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脑叶(10/25例),其中额叶受累最为常见(6/25例)。所有病例均可见中心母细胞样的大淋巴细胞围绕血管呈靶环样生长。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25/25例均弥漫强阳性表达CD20、CD79a,不表达CD3、CD5、CD23、CyclinD1,Ki-67阳性率在50%-90%(平均80%),仅有3例表达CD10(占12%),19例表达Bcl-6(占76%),22例表达Mum-1(88%)。基因重排检测显示24/25例呈B细胞单克隆性(96%)。microRNA芯片杂交显示,与NGC-DLBCL比较,升高2倍及以上者788个microRNA或片段,下降0.5倍以下者401个microRNA或片段;与GC-DLBCL比较,升高2倍及以上者611个microR-NA或片段,下降0.5倍以下者229个microRNA或片段。结论:PCNS-DLBCL以老年男性好发,常累及多个部位,免疫组化显示大部分为活化B细胞来源,基因重排检测B细胞单克隆性高,microRNA芯片杂交显示, PCNS-DLBCL microRNA表达明显不同于颅外NGC-DLBCL和GC-DLBCL,可能存在microRNA诊断性标志物。从microRNA表达差异的数量看,PCNS-DLBCL与颅外GC-DLBCL差异较小,此与二者的预后接近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