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3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125I粒子近距离放射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的临床分析。方法将40例经手术切除后组织细胞学确诊,且术后复发的恶性胶质瘤患者(采取患者自愿原则)为A组,采用立体定向的方法将125I粒子置入胶质瘤内,做肿瘤间质内放疗,同时配合直线粒子加速器放疗。B组以胶质瘤术后采用直线粒子加速器放疗2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客观疗效,临床受益反应,毒性反应,并发症及生存情况。结果 6和12个月累积生存率两组为57.0%比32.6%和20.5%比12.5%(P<0.05),中位生存时间两组为8.0比4.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两组为8.5比5.5个月(P<0.05)。结论 125I粒子植入治疗脑恶性胶质瘤有疗效肯定,可延长患者生存期,无明显毒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在恶性脑胶质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6例经组织细胞学确诊的复发恶性胶质瘤病人随机分成2组:125I组21例,手术切除复发肿瘤且术中植入125I粒子;对照组25例,手术切除复发肿瘤加或不加去骨瓣减压。两组术后均采用尼莫司汀辅助化疗。结果125I组肿瘤全切除15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3例;对照组肿瘤全切除1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4例。术后并发症125I组9例,对照组8例,均经保守治疗治愈。随访6~36个月,125I组中位生存时间8.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8.9个月,6个月累积生存率56.0%,12个月累积生存率31.4%;对照组中位生存时间4.0个月,平均生存时间5.4个月,6个月累积生存率16.8%,12个月累积生存率2.9%;两组生存时间和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脑胶质瘤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3.
患者女,35岁,主因突发失语、右侧肢体活动障碍于2010年2月6日入院.查体:神志模糊,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0分,完全运动性失语,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高.头部CT示:左额部可见类圆形高密度影,周围可见低密度水中带,中线结构未见明显移位,侧脑室未见明显扩张.头部MRI检查示:T1WI左额部可见类圆形高信号影,周围可见水肿带;T2WI示病灶信号略低于脑组织.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手术治疗1例右侧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女性患者,并结合文献分析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随访结果。结果此病例右侧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是由粗大移位椎动脉压迫所致,行显微血管减压术后病人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消失,无并发症。结论同侧三叉神经痛合并面肌痉挛少见,粗大移位的椎动脉通常是导致面肌痉挛合并三叉神经痛的直接或间接责任血管,微血管减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5.
近十年来,胚脑组织移植的实验研究取得长足进展,现已证明移植物能在宿主脑内成活并和宿主脑整合形成突触。为脑内移植技术应用于临床奠定了理论基础。从1988年4月以来作者用这种方法治疗小脑萎缩症、帕金森氏病(PD)等共25例,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6.
自1992年以来,采用自制头颅CT定位测量器定位锥颅置管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及高血压脑出血。现将头颅CT定位测量器制作和锥颅置管引流术式及治疗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100例中,男性6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82岁,平...  相似文献   
37.
自2002年12月1日至2006年12月21日,整理我院97例Chiari畸形并脊髓空洞行后颅窝手术的资料,术中硬脑膜旁开中线纵切开,术后硬脑膜原位缝合。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的进展。方法对我院连续收治的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病灶位于额叶6例,额顶区皮层至室管膜下巨大病灶1例,顶叶功能区4例,岛叶基底节1例,颞后1例,一侧大脑脚3例,桥脑及桥脑臂9例,桥脑一延髓4例,延髓2例。病灶大小1~7cm,半球病灶采用最近的骨瓣开颅;脑干病灶采用4种手术入路:经幕下小脑上入路、经一侧颞枕小脑幕入路、桥小脑角入路、枕后正中入路。结果全切30例,次全切除1例。偏瘫5例术后4例肌力增加,1例无变化;癫痫4例3例术后1个月内无发作,1例有1次轻微发作;眩晕患者症状明显减轻,除1例术后新出现复视外,其余颅神经损害或减轻,或保持原状。病理结果:海绵状血管瘤。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可行的,早期手术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岛叶区域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翼点开颅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岛叶胶质瘤34例。结果本组34例,肿瘤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有5例出现对侧肢体的不完全瘫痪,2例出现短期的语言障碍,均在1月内恢复。随访1个月至5年,27例生存良好,5例复发,2例死亡。结论翼点经侧裂入路显微手术是治疗岛叶胶质瘤的直接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0.
患儿 :女 ,18个月。因背部巨大包块并双下肢力弱 1年半 ,“上感”后呼吸困难并发热 3d ,于 2 0 0 1年 1月 2 6日入院。体检 :T 38.5℃ ,意识清晰 ,双肺可闻及散在小水泡音。双下肢肌力Ⅳ级 ,胸背部有一 14cm× 10cm× 9cm囊性肿物 ,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血常规示WBC18× 10 9/L ,N 0 .86 6。X线胸片示大叶性肺炎并左上肺不张。CT及MRI示左胸内脊椎旁有一球形占位病变 ,CT值为 6 0Hz,MRI呈长T1长T2 液性信号 ,占据左胸腔上 1/ 3容积 ,心脏受压向右移位 ;C7~T1段脊髓轻度增粗并脊柱裂 ,胸背部以此为基底有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