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正>普通腰椎侧位X线片由DR作为成像系统,传统X线探测器发出的锥形光束无法避免放大失真效应,对其测量骨盆参数和腰前凸的精确性、可靠性造成一定的影响。EOS是以多丝正比室为粒子探测器核心的全身影像采集系统,可以1:1无失真扫描,具有高灵敏度、低辐射量、图像质量高、成像快、可模拟三维重建等优点[1-4]。本研究比较了EOS和普通腰椎侧位片测量的骨盆脊柱参数,对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价,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2.
23.
 患者女, 39岁。 9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麻木, 痛觉过敏, 于外: 行 Cxiaobiaokaishi5xiaobiaojieshu, xiaobiaokaishi6xiaobiaojieshu节段颈前路减压、椎间盘切除、髂骨植骨 融合术。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基本缓解。患者 2个月前无 明显诱因再次出现颈痛伴双手麻木, 双下肢无力, 经保守治疗无明显缓解。患者于 2010年 4月就诊于我院, 仍有明显症状, 双侧腕屈肌肌力 4级, 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 JOA)13分,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得分 30分。  相似文献   
24.
超导经皮给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鞍型假体置换术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髋臼肿瘤切除术后髋关节的重建方式。髋臼肿瘤切除术后可造成患者骨盆巨大的骨性缺损,应用这种假体后仍易残留巨大死腔并且使髋关节中心处于非解剖位置,加大了护理难度。本研究对14例接受马鞍型假体置换术患者进行移埋,制订护理计划,指导其进行术前、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5.
马鞍型假体置换术是近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髋臼肿瘤切除术后髋关节的重建方式.髋臼肿瘤切除术后可造成患者骨盆巨大的骨性缺损,应用这种假体后仍易残留巨大死腔并且使髋关节中心处于非解剖位置,加大了护理难度.本研究对14例接受马鞍型假体置换术患者进行护理,制订护理计划,指导其进行术前、术后正确的功能锻炼,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6.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for the s disease who had been suffering severe back pain even after conservative therapy for months were treated with PVP. Their preoperative CT images indicated nonunion of factures and "vacuum signs". Dynamic X-ray films demonstrated formation of pseudoarthrosis in the involved vertebral bodies in some eases. Their back pain was evaluated with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Their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VAS scores and radiological index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mean VAS scores were 7.0±1.2 preoperatively, but 3.1±1.5 at the follow-up (P < 0.05) . The height of anterior margin of involved vertebral body was (2.1±0.3) cm pre-operatively, but (2.3±0.2) cm at the follow-up (P < 0.05). The ratio of anterior margin height to posterior margin height of the involved vertebral body was 0. 67±0. 10, but 0.84±0.08 at the follow-up (P<0.05), The focal kyphosis angle was 27.3°± 6.4° preoperatively but 20.7°±5.0° at the follow-up (P < 0.05). No pulmonary embolisms or neurological injuries happened. Conclusion PVP i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anterior margin of the involved vertebral body partially, and decrease the focal kyphosis.  相似文献   
27.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损坏而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所致的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并对社会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目前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以双膦酸盐类为主的抗骨吸收类药物。这类药物抑制骨吸收,但无法新生成骨组织。以重组人甲状旁腺素(1-34)[PTH(1-34)]为代表的促骨形成类药物作用于成骨细胞,通过刺激骨形成发挥作用,为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选择。多项临床研究证明PTH(1-34)可增加骨密度并改善骨结构,长期应用可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和非椎体骨折发生率。PTH (1-34)巳在中国获批用于治疗有骨折高发风险的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症不仅增加了患者发生骨折的风险,也使得骨折愈合更加困难。由于PTH(1-34)特殊的成骨作用机制,近年来其在治疗骨折不愈合和脊柱融合等骨科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并且巳经有一些成功的个案报道。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PTH( 1-34)在骨质疏松症和骨科领域的临床研究的进展,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孙宇庆 《癌症进展》2005,3(4):320-326
脊柱是骨转移瘤最常发生的部位.脊柱转移瘤的治疗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难题.对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多学科共同参与.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在患者出现明显的神经和功能障碍之前做出诊断和治疗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医师对脊柱转移瘤的了解和恰当地运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放疗仍是脊柱转移瘤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放疗、化疗和手术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着各自在治疗脊柱转移瘤中的地位,并使治疗效果不断提高.随着治疗手段的增多,多学科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影响脊柱转移癌患者生存期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确诊的56例脊柱转移癌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结果 原发肿瘤的类型(P=0.001)和患者的年龄(P=0.034)对患者生存期有影响.结论 原发肿瘤的类型是最重要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0.
背景: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在亚洲高发,连续型或混合型OPLL常采用颈椎后路椎板成形术治疗。此类病例中有骨化灶侵及C2或C2以上水平造成脊髓压迫的情况,需进行手术减压。但同时可能破坏颈半棘肌和头半棘肌的肌肉附着点,造成颈椎前凸丢失和术后轴性疼痛。目的:观察保留或重建棘突肌肉附着点的C2椎板穹窿状减压联合棘突纵割式椎板成形术(SLAC)治疗高位颈椎OPLL的临床及影像学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因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且骨化灶压迫侵及C2/3椎间盘水平及以上的手术患者,对该组患者行C2椎板穹隆状减压联合SLAC术。对比术前及末次随访的颈椎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肩痛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前凸角等指标,并记录并发症情况。部分患者行术后CT,测量脊髓容纳空间(SAC),并与术前对比,评价影像学效果。结果:共27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21例,女6例,年龄40~81岁,平均(63.9±8.3)岁。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9±4.0)个月。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颈椎JOA评分显著增加(10.8±1.2vs 12.9±1.7,P=0.001),NDI(26.3±6.2 vs 14.4±5.9,P<0.001)、颈椎前凸角(11.6°±6.9°vs 8.3°±6.2°,P=0.004)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颈肩痛VAS评分(2.4±1.0 vs 2.9±1.3,P=0.1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患者术后即刻行CT扫描,手术前后C2水平SA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1.9)mm vs(15.3±2.5)mm,P<0.001]。结论:保留或重建棘突肌肉附着点的C2椎板穹窿状减压联合棘突纵割式椎板成形术的临床及影像学结果满意,并不增加术后颈肩部轴性疼痛,可作为治疗高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