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4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7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是一种无创伤性测定脑电磁活动的技术,主要测定脑皮层神经元细胞内电流产生的微弱磁场。1968年Cohen在麻省理工学院磁屏蔽室内使用诱导线圈和信号叠加技术首次测量了脑的仪节律产生的磁场。1969年超导量子干涉仪(super-conducting quantum interfere device,SQUID)的发明,  相似文献   
52.
老年人大脑听觉皮质功能区老化的神经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人随年龄增加出现的大脑听觉皮质老化的发生发展规律,为老年聋的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所有受试者为2002-01/2005-01在河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者。以306通道全头型脑磁图仪分别测试青年组(18~28岁)30例、老年前期组(45-59岁)35名、老年期组(60-80岁)32名健康受试者0.5,1,2,4,6kHz纯音诱发的双侧大脑半球听觉皮质脑磁场M100,并与其MRI解剖影像信息叠加整合,得到大脑听觉皮质磁源性影像。分析比较不同年龄组各刺激频率纯音所诱发M100的潜伏期、波幅及其等电流偶极在X、Y,Z坐标轴的三维定位。 结果:97名健康人均完成全部测试,进入结果分析。①老年前期组和老年期组与青年对照组比较,其纯音听力在所有测试频率均随年龄增加显著逐渐下降(P〈0.01);M100的潜伏期随年龄增加逐渐延长.波幅逐渐降低。②老年期组在各刺激声频率诱发的M100潜伏期和波幅均较老年前期组和青年组出现了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延长或降低;M100的等电流偶极位置双侧大脑半球听觉皮质均在2,6kHz刺激声发生向内、后、下方向的位移或偏离,在4kHz均发生向内、后、上的位移或偏离;等电流偶极的位置分布亦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分散。 结论:老年人的大脑听觉皮质随年龄增加而发生的老化主要表现为大脑听觉皮质在激活的时间、程度和空间位置的重组,探寻纠正和改善这种重组发生的方法可能成为未来有希望预防和治疗老年人年龄相关性听力下降发生和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3.
应用脑磁图对人脑初级体感皮质功能定位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通过脑磁图确定脑初级体感皮质的位置。方法 对 16名右利手健康受试者腕部正中神经进行电刺激 ,引起支配手的脑初级感觉皮质兴奋 ,脑初级感觉皮质的兴奋产生微弱的颅外磁场 ,用脑磁图机对这个微弱的颅外磁场进行测量。脑磁图检查后 ,受试者进行MRI检查 ,扫描序列为SE序列 ,矢状T1WI。结果 所有受试者均出现M 2 0波峰及M 3 5波峰 ,只有 2例出现明显的M 60波峰。将同一受试者M 2 0波峰及M 3 5波峰的等电流偶极与MRI叠加 ,即可明确显示手区初级体感皮质在左、右侧半球的位置。同一受试者M 2 0偶极位置与相应半球的M 3 5偶极位置相近。结论 将脑磁图获得的脑电生理学资料与MRI获得的解剖学资料叠加到一起所得到的磁源性影像可准确地确定脑的手区初级体感皮质的位置。  相似文献   
54.
背景:随着多层探测器螺旋CT的广泛应用,已使胃肠道等空腔脏器的CT检查成为可能。目的:通过结肠充气CT结肠造影扫描,评价二维和三维图像对结肠病变检出的有效性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方法:38例患者导泻后经肛门注入适量空气,行多层螺旋CT扫描,再经工作站对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多平面重组的冠、矢状面图像、表面重建、透明重建、仿真内窥镜和管腔展开图像,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上述图像进行分析,评价结肠病变的性质、位置、大小和肠外表现,并与电子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和结论:除1例为家族性息肉病外,其余37例患者共检出17枚息肉、20个结肠肿块和5例结肠炎性病变。对3种类型病变的检出率,多平面重组分别为82%、100%和100%;仿真内窥镜分别为100%、100%和80%;表面重建分别为41%,90%和40%;透明重建分别为47%、90%和40%。管腔展开技术对所检病变的显示率达100%。二维图像可对结肠病变准确定位并精确测量大小,在显示结肠病变肠外表现方面的优势明显,仿真内窥镜的敏感性较高,管腔展开技术又进一步避免了检查盲区,表面重建和透明重建在显示结肠全景方面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一次性联合检查同时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的能力和成像质量。资料与方法 60例急性胸痛患者进行64层MSCT检查,应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一次性联合成像,采用多种重组方式显示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对照50例单纯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30例单纯肺动脉成像和20例单纯主动脉成像,进行分析比较,评价成像质量和能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 一站式成像平均扫描时间为(8.0±1.5)s,对比剂用量100 ml,注射流率为4.0~4.5 ml/s。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成像质量优于研究组;主动脉成像中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降主动脉和整体胸主动脉的成像质量在两组整体和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两组成像质量同样优良;肺动脉中央段、周围段和整体肺动脉的成像质量在两组整体和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P<0.01),研究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64层MSCT能够在10 s内完成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动脉一次性联合检查。主动脉、肺动脉成像质量优良,同单纯主动脉成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较单纯肺动脉成像质量为佳,冠状动脉成...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技术在脑静脉性血管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静脉性血管畸形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均进行了常规MRI平扫及SWI检查.其中6例同时行MRGd—DTPA增强扫描,5例行CT平扫。结果:MRI平扫部分(14/18例)可显示扩张的引流静脉及髓静脉;而SWI可显示全部的引流静脉及扩张的髓静脉,呈典型“水母头”样改变.4例同时显示了静脉畸形同一部位伴发的海绵状血管瘤。结论:SWI无需注射对比剂,能够清晰地显示静脉畸形以及伴发的隐匿性血管畸形,可以作为脑静脉性血管畸形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石性胰腺炎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我院2008年1月到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30例急性重症胆石性胰腺炎患者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19例早期手术患者中,治愈18例(94.74%),11例保守治疗患者中,治愈7例(63.6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X2值=4.8517,P<0.05).结论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择的恰当的治疗措施,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治愈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8.
周汝明  孙吉林  柳溪  陈英敏  贾秀川 《河北医药》2011,33(19):2964-2965
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focal cortical dysplasia,FCD)是一种主要累及大脑新皮层的局灶性脑皮质结构异常疾病,是皮质发育异常(malformations of cortical development,MCD)的一种,MRI是一种无创、敏感术前诊断,可作为评估FCD的检查方法,现结合我院病例对其临床表现及MRI特征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9.
背景:随着多层探测器螺旋CT的广泛应用,已使胃肠道等空腔脏器的CT检查成为可能。 目的:通过结肠充气CT结肠造影扫描,评价二维和三维图像对结肠病变检出的有效性以及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方法:38例患者导泻后经肛门注入适量空气,行多层螺旋CT扫描,再经工作站对扫描获得的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获得多平面重组的冠、矢状面图像、表面重建、透明重建、仿真内窥镜和管腔展开图像,由2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师对上述图像进行分析,评价结肠病变的性质、位置、大小和肠外表现,并与电子结肠镜或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和结论:除1例为家族性息肉病外,其余37例患者共检出17枚息肉、20个结肠肿块和5例结肠炎性病变。对3种类型病变的检出率,多平面重组分别为82%、100%和100%;仿真内窥镜分别为100%、100%和80%;表面重建分别为41%,90%和40%;透明重建分别为47%、90%和40%。管腔展开技术对所检病变的显示率达100%。二维图像可对结肠病变准确定位并精确测量大小,在显示结肠病变肠外表现方面的优势明显,仿真内窥镜的敏感性较高,管腔展开技术又进一步避免了检查盲区,表面重建和透明重建在显示结肠全景方面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通过脑磁图,描述了黑白棋盘格图形刺激的视觉诱发磁场(visual evoked field, VEF)特点,着重探讨图形刺激的时间频率即棋盘格的翻转率对VEF的影响,以及不同时间频率时的偶极位置是否有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