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搞好计划免疫(计免)是贯彻“预防为主”方针的重要内容,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近20年来,我县的计划免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在1988年、1990年和1995年分别实现了以省、县、乡为单位四苗接种率达到85%的目标。儿童免疫水平的明显提高,有效地控制了相关传染病的发生,保障了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但是,计划免疫工作是一项长期、持续的系统工程,对每个新生儿来说计免工作都是从零开始。由于我县经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脱位的原因与预防。方法:对12例(12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围手术期脱位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4例脱位因髋臼假体安放位置欠佳,5例因髋后侧软组织缺失或薄弱,1例因患者术后活动范围过大,2例因脑梗死后遗症。结论:术前对髋关节周围结构全面的评估、假体的准确安放、术中头臼的稳定性检测、术后的规范化及因人制宜的功能锻炼是降低围手术期及后期脱位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融合与非融合固定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2例,术后患者获得6~30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 I)评定患者手术后疗效。结果术后无感染、神经根损伤、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VAS及OD I分值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融合与非融合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减压效果明显、固定可靠,可有效减缓相邻椎间盘退变,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4.
孙义忠  刘宝平  范先东 《河北医学》2016,(11):1825-1827
目的:探讨改良经皮克氏针固定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分为改良经皮克氏针固定组(观察组)和小夹板外固定组(对照组)各20例,手法复位后,观察组采用改良经皮克氏针固定,对照组采用小夹板外固定,观察两组恢复状况(强力性水泡、切开复位、愈合天数)、影像学情况(Carrying角、Baumann角、Tilting角)、关节活动情况,参照Flynn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强力性水泡发生率、切开复位率、愈合天数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arrying角、Baumann角、Tilting角改变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前臂力量和伸、屈角度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优良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的6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优良率优于小夹板固定治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5.
自1996年起,我院开展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双骨折,全部置于胫腓骨内侧。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65例,男49例,女16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16岁,平均年龄35.3岁。按AO分类:开放型骨折(AO1、AO2)20例。其中A1A2型5例、B2型8例,闭合型骨折(IC1、IC2共35例、IC5共10例)45例。其中A型29例、B型16例。伤后急诊手术20例。24h内手术10例。4-7d消肿后手术35例。皮肤均一期缝合,无手术切口感染。治疗结果:65例中6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8个月获骨性愈合,于6-12个月取外固定架,平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6周,无畸形愈合。1例因针孔感染于2个月后取外固定架,6个月后骨性愈合。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 探讨椎间孔镜技术(PTED)与椎板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影像学(X线、MRI)改变,进而评价2种术式对脊柱运动保留的优势.方法 对行PTED(36例)和传统椎板开窗手术(43例)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片示手术椎间隙变窄PTED 5例、椎板开窗术12例,手术节段保留活动度分别为(10.3±2.8)°和(5.4±2.2)°,均未显示椎间不稳定.MRI复查手术节段可见突出物分别为8例,均无腰腿痛症状;影像学分2种术式椎间隙狭窄率、相邻椎间盘退变率和手术节段保留活动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降低手术节段椎间隙狭窄率、相邻椎间盘退变率,最大限度保留手术节段活动度.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侧梨状肌综合征凸显的原因及应对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院收治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凸显患侧梨状肌综合征36例,回顾性分析其病因并总结诊治方法.结果 10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患侧梨状肌综合征36例(35.2%),经手法+锻炼+痛点封闭治疗后症状消失,6个月后随访未复发.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出现梨状肌综合征的概率较高,应重视其诊断和治疗,手法+锻炼+痛点封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