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方法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共有6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对照组30例,年龄75~85岁;实验组30例,年龄60~87岁。制定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观察防护表,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基于血栓三阶梯预防原则,进行血栓防护,观察术后7日内血栓的发生率是否有差异。结果实验组有1例发生血栓,发生率为3.33%(1/30);对照组有7例发生血栓,发生率为22.33%(7/30);实验组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传统药物预防基础上,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基础预防和物理预防,提高医护人员对血栓预防指南的依从性,降低围术期血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37例膝关节骨折患者,手术前后给予静脉泵消肿及术后持续被动活动和理疗,增加关节活动度,有效地促进手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优良率达86.5%(32/37)。 相似文献
14.
15.
16.
宋咪 孔丹 高远 陈亚萍 陈小华 崔怡 丁俊琴 冯乐玲 冯丽丽 郭锦丽 韩云 胡靖 胡三莲 黄天雯 贾宇 金艳 孔祥燕 李海燕 李辉 李伦兰 李水霞 林华 刘娟 鲁雪梅 宁宁 彭伶丽 史凌云 万昌丽 王洁 王琦 王谊 许蕊凤 应瑛 张萍 张世君 周文娟 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 《中华创伤杂志》2023,(3)
髋部骨折是老年人最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具有高致残率和致死率。手术技术的提高和多学科协作管理模式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也对围术期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患者整体功能衰退、器官合并症增多、麻醉及手术对机体储备的二次打击使护理难度增加, 且我国尚缺乏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术期护理的规范来指导临床实践。因此, 中华护理学会骨科护理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 基于循证医学方法, 制订《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护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2023版)》, 围绕老年髋部骨折围术期健康教育、病情监测与观察、并发症风险评估与预防、康复训练等方面提出11条推荐意见, 以指导临床实践, 提升围术期护理质量, 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孔祥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1,5(24):79
随着内固定技术及围手术期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更多的学者主张对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犤1犦。本院采用动力加压髋镙钉(DHS)对无手术禁忌证的患者行积极的内固定治疗,结合手术前后康复治疗。取得良好的疗效。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从1999年1月~2000年1月,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共26例,其中男16例,女10例,左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右粗隆间骨折11例,年龄59~86岁,平均66.5岁。按AO内固定长管状骨折的分类方法A1型骨折(骨折线从粗隆到远端内侧皮质,内侧皮质只在一处断裂)12例,A2型(骨折线方向平…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真空辅助闭合(VAC)技术管路固定方法在降低VAC管路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应用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留置VAC管路77例上肢创伤及感染患者,并根据管路固定方式分为两组,包括常规管路固定组41例,三明治法固定组36例,记录两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并加以分析。
结果传统管路固定组有8例发生非计划性拔管,三明治法固定组有1例非计划性拔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传统管路固定方法相比,采用三明治法固定上肢VAC管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有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