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94篇 |
免费 | 92篇 |
国内免费 | 146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1篇 |
儿科学 | 9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79篇 |
口腔科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388篇 |
内科学 | 143篇 |
皮肤病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61篇 |
特种医学 | 11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7篇 |
外科学 | 408篇 |
综合类 | 694篇 |
预防医学 | 181篇 |
眼科学 | 17篇 |
药学 | 209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70篇 |
肿瘤学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篇 |
2023年 | 34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57篇 |
2019年 | 53篇 |
2018年 | 56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42篇 |
2014年 | 94篇 |
2013年 | 146篇 |
2012年 | 146篇 |
2011年 | 139篇 |
2010年 | 152篇 |
2009年 | 161篇 |
2008年 | 150篇 |
2007年 | 141篇 |
2006年 | 133篇 |
2005年 | 114篇 |
2004年 | 107篇 |
2003年 | 101篇 |
2002年 | 101篇 |
2001年 | 88篇 |
2000年 | 64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55篇 |
1994年 | 39篇 |
1993年 | 47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18篇 |
1989年 | 20篇 |
1988年 | 16篇 |
1987年 | 10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3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4篇 |
1966年 | 2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国产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PFN),在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总结自2002年3月-2004年5月使用国产PFN治疗56例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男25例,女31例;年龄6284岁,平均70.2岁)。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在C形臂X线机下行闭合复位、锁定技术。随访观察骨折愈合情况、颈干角变化,以关节功能、疼痛情况、是否畸形等制订随访标准。结果:56例中随访49例,平均随访时间6.5个月。全部病例骨折均愈合,1例术后感染,2例出现颈螺钉切割股骨头(其中1例出现明显的外旋短缩畸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37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93.8%。结论:国产PFN内固定具有损伤小、固定牢固、生物力学优点突出等特点,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加压冷敷的镇痛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将本组86例欲行单侧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TKA术后将毛巾包裹的10%盐水冰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冷敷,持续24 h;对照组给予同等规格的常温软包装盐水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外敷,持续48 h;两组均于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均经静脉镇痛泵滴注吗啡行自控镇痛(PCA),疼痛难以忍受时予以肌注吗啡5~10 mg。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静息和活动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隐性失血量、吗啡使用情况、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膝关节活动度( ROM)以及并发症来分析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镇痛效果。结果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患者,其术后36 h内各时间段以及总的吗啡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第一次肌注吗啡的时间亦明显推迟。术后第6、12、24、36 h,试验组静息痛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36 h活动痛VAS评分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 h引流量间接显示,试验组隐性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患者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两周膝关节活动度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在术后伤口愈合、感染发生率、血压、心率、皮疹、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的监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周持续10%盐水冰袋冷敷,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镇痛剂消耗量,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且可以有效减少隐性出血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局部冰敷疗法的早期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关节外科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冰敷组平均年龄(27±8)岁,对照组(27±7)岁。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冰敷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立即给予10% NaCl冰袋冰敷,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度,肿胀度,膝关节活动度,足趾氧饱和度的区别。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个月,冰敷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0,P<0.05;t=5.286,P<0.05;t=6.799,P<0.05;t=14.150,P<0.05;t=5.670,P<0.05)。冰敷组患膝取三定点测量术后24、48、72 h肿胀值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髌骨中点t=4.101,P<0.05;t=9.430,P<0.05;t=5.800,P<0.05;髌骨上极2 cm处t=3.187,P=0.003;t=6.539,P<0.05;t=3.002,P<0.05;腓肠肌最粗处t=4.105,P<0.05; t=8.437,P<0.05;t=5.670,P<0.05)。冰敷组术后6 w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03,P<0.05)。冰敷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2,P=0.067)。冰敷组与对照组患肢足趾末梢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立即给予冰袋冰敷并持续72 h,并结合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减轻患肢肿胀发生、改善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同时冰敷并不会影响患肢末梢血运。 相似文献
35.
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培养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分离培养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的简便实用方法,采用胰蛋白酶和胶原酶联合消化的方法,简便快速地获得大量成活率高的人半月板纤维软骨细胞,在F-12培养液中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并对传代培养纤维软骨细胞进行了免疫组化鉴定,光镜及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显示,光镜下,原代培养细胞呈线形,单层排列,电镜可见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及线粒体,细胞呈多极性,表面有突起,纤维软骨细胞免疫组化Ⅱ型胶原染色阳性,提示本实验建立的人纤维软骨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间隔器制作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假体周围感染治疗方面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研究纳入2009年7月至2012年1月间收入院的6例TKA术后慢性深部感染患者,采用二期翻修手术治疗第一阶段彻底清创后使用消毒后的股骨假体、新内衬和抗生素骨水泥作为关节间隔器,确认感染控制后行第二阶段膝关节翻修手术。术后观察感染控制情况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共5例患者按计划接受新型间隔器的二期翻修术。平均随访时间(24.4±10.5)个月(8—37个月);术前、间隔器安置后、二期翻修后平均HSS评分分别为(40±5.3)分(32-46分),(47±2.6)分(43~50分),(65.4±2.3)分(62~68分)。术前、间隔器安置后、二期翻修后平均关节活动度分别为(75°±3.5°)(70°-80°),(94°±4.2°)(90°~100°),(106。±4.20)(100°-110°)。总体感染消除率为83.3%。结论消毒后假体和抗生素骨水泥组成的间隔器在治疗TKA术后假体周围感染上有优良的临床前景。 相似文献
37.
目的回顾性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滑膜切除治疗晚期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行髋关节切开滑膜清理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例晚期髋关节PVNS感染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8例为局限型,5例为弥漫型,平均年龄33.7岁(21~65岁)。患者术前活动受限症状明显,术前检查提示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狭窄,严重的伴有股骨头变形。术中采用关节切开滑膜广泛清理人工髋关节置换。随访分析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平均术后随访5.6年(0.5~10.3年),未出现复发,假体稳定,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7.6分提高到90.8分,能进行日常活动。3例出现复发,其中1例再次行切开清理术,术后良好;1例目前暂时行放射治疗;1例因复发面积广泛压迫下肢血液循环,减容手术无效最终行髋关节离断术。结论全髋关节置换结合增生滑膜切除是治疗局限型PVNS伴有骨质破坏的合适手术方式,能极大改善临床症状,复发率较低。对于弥漫型的治疗,复发率较高,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探讨髌外侧小切口辅助麻醉下手法松解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膝关节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例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6周内)发生膝关节僵硬的患者行髌外侧小切口辅助麻醉下手法松解。其中男性3例,女性7例;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74.4±9.44)°(60°~85°),平均年龄(72.8±7.18)岁(59~81岁)。排除因感染、假体松动、假体位置不良等明确原因导致术后关节僵硬的患者。术中给予蛛网膜下腔麻醉,反复、柔和、持续地对膝关节进行手法松解,结合髌外侧小切口,使其达到最大的活动度。采用KSS评分对膝关节术前及术后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平均随访(2.6±1.04)年(1~4年),术中能达到的平均活动度为(112.5±9.20)°(100°~125°),末次随访时平均活动度为(105±6.97)°(95°~115°)。KSS评分从术前平均69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平均82分。术前术后K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40,P〈0.01)。结论髌外侧小切口辅助麻醉下手法松解是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发生膝关节僵硬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通过早期治疗,能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40.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旋转对线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以经上髁轴和股骨后髁轴外旋3°置放股骨假体外侧支持带的松解率.方法 15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股骨上髁轴确定股骨假体的旋转对线(股骨上髁组),另一组参照股骨后髁连线外旋3°确定股骨假体旋转对线(股骨向髁组).假体安装完毕后以"无拇指"技术评价髌骨轨迹,决定是否需要做外侧支持带松解.结果 股骨上髁轴组外侧支持带松解率为6.3%,股骨后髁轴组外侧支持带松解率为15.8%(P<0.05). 结论 TKA中股骨假体旋转对线对于髌股轨迹的优劣有着显著影响,股骨上髁轴作为旋转对线的参照可以显著改善髌股轨迹,降低外侧支持带松解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