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24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腹腔镜辅助下巨结肠根治术由于损伤小、伤口美观、术后恢复快,其应用越来越多,也日益受到重视,一般采用四戳孔或五孔进腹。我院治疗15例采用三戳孔进腹腹腔镜下  相似文献   
102.
骶管阻滞是小儿最常见的中枢性阻滞,因骶管阻滞适应症广,操作容易,可为脐以下各种手术提供镇痛。骶管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可减轻骶麻注射时引起的疼痛,提供的镇痛保护是小儿“无应激麻醉”的重要组成部分。异丙酚作为一新型麻醉药,其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快且功能恢复完善,术后呕吐发生率低等特点,适合小儿手术麻醉的选择。本文将我院自2002年至今完成的27例小儿下腹部手术以异丙酚辅助骶管阻滞进行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小脑传入神经纤维对成年大鼠中枢耳石器神经元生理特性的影响。方法:用外科吸引术毁损小脑蚓垂和小结,观察中枢耳石器神经元自发性放电活动的变化。结果:小脑蚓垂小结毁损后,规则型放电神经元的比例增加,C神经元呈现出规则的和不规则的两种放电类型,而少数I神经元表现出规则型放电。同时,各类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均值或增强或减弱,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小脑蚓垂小结毁损后,中枢耳石器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受到了明显影响。提示当动物处于正常生理状态下,具有功能特性的中枢耳石器神经元的自发性放电活动受小脑蚓垂和小结的调控。  相似文献   
104.
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的物理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5.
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中相关蛋白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具有活性的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为人工合成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杂色豚鼠35只活杀断头,生理盐水冲洗咽鼓管,收集冲洗液。应用氯仿/甲醇萃取分离为磷脂和蛋白部分,蛋白部分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进行分离、纯化,所得各组分采用可控闭泡式表面张力测定仪进行体外表面活性测定。并将活性组分进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初步分析。结果亲水性蛋白质经HPLC分离,得到A、B两个组分,测表面活性,A、B组分γmax、γmin明显小于生理盐水,S明显大于生理盐水;而将A、B组分分别与磷脂组合,则其γmax、γmin、S均与原液无明显差异。SDS-PAGE凝胶电泳分析:A组分仅一种蛋白,分子量为61.8kD,而B组分蛋白分别由17.5kD、55.5kD、67kD组成。结论在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中有一种分子量为61.8kD的亲水蛋白质发挥着重要的降低表面张力的活性作用,同时对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单分子膜的稳定性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非小细胞肺癌Ⅰ期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蛋白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脆性组氨酸三联体基因 (fragilehistidinetriad ,FHIT)位于3p14.2 ,跨越人类染色体最常见脆性位点FRA3B[1] 。近年研究发现 ,人类肺癌、胃肠道癌、乳腺癌及头颈部癌中存在FHIT基因及其转录产物的异常 ,多数学者认为FHIT可能是肿瘤抑制基因[2 ,3 ] 。FHIT是组氨酸三联体 (histidinetriad ,HIT)基因家族成员之一 ,由 10个外显子组成 ,其中第 5~ 9外显子为编码区 ,其编码的蛋白产物 (Fhit)可能的功能之一为具有多磷酸二腺苷水解酶活性 ,尤以AP3 A为最适底物 ,该活性依赖于…  相似文献   
107.
老年高血压与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研究针对老年这一特定人群,了解CRP在高血压不同级别水平变化,了解CRP对高血压的发生及病情发展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老年高血压患者97例,按血压水平分为3个级别,正常对照组43例,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清晨空腹采肘静脉血测定血清CRP的水平、血总胆固醇(TG)、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分析CRP水平与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血清CRP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4,P〈0.0001),且高血压3级组CRP高于2级和1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为不同级别过程中血压、血清CRP水平、BMI过高是危险因素。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CRP水平增高,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CRP水平与血压水平有关,随血压水平增高。CRP水平也相应增高;经多因素分析血清CRP水平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炎症参与了高血压发生、发展成为不同血压级别过程。  相似文献   
108.
近年来,头颈部鳞癌的治疗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患者通过手术治疗、放疗或化疗,疾病控制和患者生活质量均可得到较大改善,但是总体生存率依旧很低,主要原因是肿瘤的复发和转移。对于头颈部鳞癌患者肿瘤复发的监测,临床医生需要借助某些手段来协助发现肿瘤的局部复发及转移,从而有助于及时采取治疗。因此,寻找一个确切的肿瘤标志物来辅助临床诊断、判断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以及及早发现肿瘤的局部复发和转移已经成为一个需要被关注的问题。该篇文章主要综述的是目前研究认为对头颈部鳞癌可能有预后作用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技术在盐城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及必要性。方法选取在2015年3~12月盐城地区采集的至少一种酶免试剂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55186例,采用RocheCobass201检测系统和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的仪器及试剂开展HBVDNA、HCVRNA及HIVRNA联合NAT检测,采用6/8人份混样池血液筛查核酸检测。对筛查阳性的部分标本送至江苏省血液中心进行确证。结果至少一种酶免试剂阴性的55186份标本共检测了7965个pool,其中罗氏系统检测3930个pool,检出47个反应性pool,pool阳性反应率为1.20%。达安系统检测4035个pool,检出39个反应性pool,pool阳性反应率为0.97%。拆分检测共筛查出42份核酸反应性标本,总反应性率为0.076%。其中罗氏核酸检测系统反应性率为0.12%,达安核酸检测系统反应性率为0.04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6份送检标本中,有25份被确认为HBV DNA阳性,确认阳性率为69.44%。所有标本中无HCV RNA和HIV RNA的检出。结论在常规血清学检测的基础上进行核酸检测,能降低常规血清学检测漏检率,提高血液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分析2001-2010年北京市城区老年人超重、肥胖率变化趋势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变化。方法 分析数据来自课题组对北京市万寿路社区/>60岁老年人2001年(2277人)和2010年(2102人)进行的两次横断面调查。结果 2001年男女性年龄调整BMI(kg/m2)均值分别为25.3(95%C/:25.1~25.5)和25.8(95%Cl:25.5-25.9),2010年分别为25.0(95%C/:24.8~25.1)和25.0(95%C1:24.7.25.1),男女性BMI均值均呈下降趋势(P<0.05)。年龄标化后,按WHO标准,lo年间超重(BMI≥25kg/m2)率男性由48.3%下降为44.5%,女性由46.3%下降为39.9%;肥胖率(BMI≥30kg/m2)男性由5.4%下降至4.9%,女性由11.6%下降至7.3%,其中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下降均存在统计学意义,而男性均不显著;按中国标准,10年问超重(BMI>,24kg/m2)率男性由47.9%下降为47.2%,女性由44.9%下降为41.0%;肥胖率(BMI≥28kg/m2)男性由19.2%下降至15.5%,女性由24.2%下降为18.0%,其中男性超重率下降不显著(P>0.05),女性有统计学意义,两性别人群肥胖率下降幅度均有统计学意义,女性超重率和肥胖率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男性。两次调查m糖、血脂、血压水平均与超重或肥胖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10年间人群中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对体重变化有一定影响。结论 10年间研究人群的BMI及超重和肥胖现患率均呈下降;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仍是老年人超重或肥胖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其健康生活方式对降低超重和肥胖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