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18篇 |
免费 | 413篇 |
国内免费 | 2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5篇 |
儿科学 | 75篇 |
妇产科学 | 27篇 |
基础医学 | 291篇 |
口腔科学 | 85篇 |
临床医学 | 802篇 |
内科学 | 460篇 |
皮肤病学 | 44篇 |
神经病学 | 141篇 |
特种医学 | 243篇 |
外科学 | 911篇 |
综合类 | 1700篇 |
预防医学 | 961篇 |
眼科学 | 52篇 |
药学 | 709篇 |
14篇 | |
中国医学 | 676篇 |
肿瘤学 | 3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0篇 |
2023年 | 201篇 |
2022年 | 216篇 |
2021年 | 271篇 |
2020年 | 187篇 |
2019年 | 203篇 |
2018年 | 193篇 |
2017年 | 120篇 |
2016年 | 178篇 |
2015年 | 216篇 |
2014年 | 358篇 |
2013年 | 340篇 |
2012年 | 403篇 |
2011年 | 498篇 |
2010年 | 454篇 |
2009年 | 454篇 |
2008年 | 464篇 |
2007年 | 350篇 |
2006年 | 280篇 |
2005年 | 346篇 |
2004年 | 267篇 |
2003年 | 258篇 |
2002年 | 174篇 |
2001年 | 147篇 |
2000年 | 181篇 |
1999年 | 80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83篇 |
1996年 | 85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46篇 |
1990年 | 50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13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征兵和新兵训练期间 ,军医只有做好精神疾病监测才能使军队精神疾病降到最低水平。因此 ,新兵精神疾病的监测是防止带病入伍、筛选新兵精神疾病和严重适应不良的主要和必备手段。1 量化评估现状目前 ,新兵精神疾病监测首先由新兵连长、排长或班长向监测人员口头报告一些可疑有精神问题的新兵 ,然后由专业监测人员逐个进行精神医学检查 ,以诊断或排除精神疾病。这是我军新兵精神疾病监测“堵、防、治、退”四大措施的首要措施。但是 ,这也存在着某些问题。例如 ,在传统的新兵精神病筛选中由带兵班长向专科医生口头报告新兵的情况。由于班…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总结6例短肠综合征病人肠管倒置手术失败的教训,强调合理选择手术适应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短肠综合征合理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短肠综合征病人,均在外院接受肠管倒置手术,除1例为结肠倒置外,其余均为小肠倒置,倒置肠管长度从10~50cm不等,5例小肠倒置手术均在广泛肠切除的同时进行,术后1例出现吻合口瘘,4例出现肠梗阻。结果 1例病人因肝功能衰竭于术后5年死亡,1例病人放弃治疗,1例行肠瘘及倒置小肠切除治愈,2例行倒置肠管切除治愈,1例行倒置肠管复位治愈。治愈病人依靠普通饮食和部分肠内营养支持维持正常营养状况。结论 短肠综合征病人应首选肠康复治疗和小肠移植。只有极少数病人适宜进行肠倒置手术,手术时倒置肠管不应超过10cm,手术时机应在广泛肠切除2年以后进行.手术时应注意倒置肠管的血液供应,避免肠缺血。 相似文献
73.
��ǻ��ʳ���ѿ�������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 2 0 0 1年 3月至 2 0 0 3年12月天津南开医院行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 1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行裂孔疝修补后同时行胃底折叠术 ,其中 7例行Nissen胃底折叠术 ,3例行Toupet胃底折叠术 ,1例仅行裂孔修补术。术后症状完全缓解。食道下段压力由 (8 6± 2 4 )mmHg(1mmHg =0 133kPa)提高到 (18 2 0± 3 4 3)mmHg(P <0 0 1) ,2 4hpH值监测评分由 5 3 4± 39 7降低到 8 0 4± 2 12 (P <0 0 1) ,较手术前有明显改善 ,并达到正常范围。无手术并发症 ,无中转开腹及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食道裂孔疝 ,腹腔镜食道裂孔疝修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4.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联合经皮内镜下胃造口行外引流胆汁回输及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癌性阻塞性黄疸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研究报告3例癌性阻塞性黄疸患者,首先行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cholangialdrainage,PTCD)治疗阻塞性黄疸,然后再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percutaneousendoscopicgastrostomy,PEG),通过PEG建立长期肠内营养支持途径,同时回输外引流胆汁入胃肠道,此方法可以明显改善癌性阻塞性黄疸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资料2001年6月至2002年12月,对3例恶性阻塞性黄疸、不能耐受内引流手术或行胆道金属内支撑失败的患者,行PTCD联合PEG治疗。本组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分别为65、73、88岁。PTCD采用B超引导局麻下行经皮经肝胆道穿… 相似文献
75.
腹腔镜和内窥镜联合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腹腔镜和内窥镜联合治疗复发性胆总管结石的方法。方法 :回顾总结经内窥镜鼻胆管引流术 (ENBD)配合实施腹腔镜胆总管探查 (LCBDE)、Ⅰ期缝合术 (内衬ENBD导管 )治疗胆道术后复发性胆管结石 2 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2 1例手术成功 ,1例中转开腹 ,全部Ⅰ期缝合胆总管探查切口。术后无残石及胆瘘等并发症。手术时间 1 5 7± 31 4min ,术后住院 9 6± 1 2d。随诊 1 7例未见复发。结论 :应用腹腔镜和内窥镜联合治疗胆总管复发结石安全、可行 ,体现了微创治疗的优点 ,但分离粘连及解剖、缝合胆总管较困难 ,治疗初期应适当放宽中转开腹手术的指征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收治的5例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SA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全身综合治疗联合局部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5例患者均行肠内营养支持,3例机械通气,3例持续血液滤过;针对小网膜囊、十二指肠旁、肾周间隙的胰腺坏死组织感染,5例患者均采用分步引流策略,先行CT或B超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然后中转开腹手术引流;合并胰腺坏死组织出血的4例患者经动脉栓塞止血和(或)“三明治”法填塞止血成功.局部治疗:针对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5例患者均在中转开腹后采取CT引导下经臀经皮置管引流治疗,穿刺距入院时间平均为38.4 d,坏死组织CT密度值平均为24.4 Hu(20~28 Hu).5例患者均在中转开腹手术后穿刺并一次性置管成功,引流管留置平均时间为21 d.患者经臀经皮置管引流后体温及WBC计数均下降,复查CT示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引流干净,患者痊愈出院.5例患者平均ICU治疗时间为(47 ±20)d,平均总住院时间为(88 ±34)d,平均住院费用为(186 342±15 467)元.随访至2012年5月,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无复发.结论 分步引流策略联合CT引导下经臀经皮置管引流是SAP合并盆腔腹膜后坏死组织感染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 观察17-β雌二醇预处理对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脏组织细胞凋亡及Bcl2、Bax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肝保护的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肝切除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E2+ IR组).检测各组大鼠再灌注后lh、3h、6h、12 h、24 h肝功能变化.光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TUNEL法观察再灌注后12 h大鼠肝细胞凋亡情况、流式细胞学方法测定再灌注后12h肝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再灌注后12 h Bcl-2和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Sham组相比,在IR组各时间点均可见ALT和AST增高,且在再灌注后的12h达到了最高值;病理学检查可见肝细胞肿胀,肝窦变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片状坏死等变化;在再灌注后12h,凋亡细胞增多及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肝脏组织Bcl 2表达减少,Bax的表达增加.17-β雌二醇预处理组在灌注后各时间点ALT和AST值明显下降,肝脏病理损伤改善;在再灌注后12h,凋亡细胞减少及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肝脏组织Bcl-2表达增加,Bax的表达减少.结论 17-β雌二醇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可能通过促进Bcl-2表达及抑制Bax表达,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9.
背景:传统开放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由于剥离肌肉广泛及长时间牵拉,可导致部分患者持续性腰背痛。随着脊柱微创技术的发展,采用微创手段实施TLIF技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小切口经扩张通道系统的微创TLIF仍不可避免存在肌肉剥离,需探索更加微创的手术方式。
目的:探讨显微内镜辅助经皮微创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7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了单节段TLIF手术,腰椎失稳症36例,腰椎管狭窄症25例,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1例。采用VIPER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结合椎间盘镜下TLIF手术32例(微创组),传统开放TLIF手术40例(开放组),对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并发症、术中射线暴露指标等进行比较。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中出血量、伤口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应用镇痛药剂量均明显低于开放组(P〈0.01);微创组术中射线暴露时间及剂量高于开放组(P〈0.01);微创组术后疼痛(VAS评分)及ODI功能指数较开放组明显降低(P〈0.01)。微创组出现术中减压错误1例,置钉位置错误1例,导针穿透椎体前壁1例,硬膜撕裂1例;开放组出现术中硬膜撕裂3例,术后伤口浅表感染1例。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神经损伤并发症。
结论:显微内镜辅助经皮微创TLIF较传统开放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具有良好的近期疗效,是治疗腰椎失稳症值得推荐的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表达、纯化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 利用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改良型TAT-VP3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表达,经GST标签纯化树脂纯化蛋白,并用PreScission Protease酶切除标签,以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ELISA进行效价检测,Western blotting鉴定其特异性.结果 诱导表达并纯化了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纯度大于90%,蛋白浓度为1.2 mg/ml.制备了该蛋白的多克隆抗体,ELISA表明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32 000,Western blotting证明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良好.结论 成功纯化出改良型TAT-VP3融合蛋白,并制备出高效价、高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体内外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