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MCF7细胞系中基因组DNA的甲基化水平.方法 采用Nano LC(75 μm×15 cm,5 μm)和Micro LC(1.0 mm×15 cm,5 μm)的C18反相色谱柱,以甲醇-醋酸铵缓冲液(pH 5.0)为流动相,使用线性梯度程序,将MCF7细胞中基因组DNA水解产物进行分离,两种体系流速分别是300 nl/min和40μl/min,在273 nm波长处检测,利用外标法分别检测DNA中脱氧胞嘧啶(dC和甲基化脱氧胞嘧啶(5mdC)含量.结果 MCF7基因组DNA的水解产物,经反相色谱分离得到的峰图有较好的准确性与重复性;DNA水解后的产物为弱保留化合物,且Micro LC分离效果优于Nano LC;乳腺癌细胞MCF7甲基化水平为19.3%,高于正常细胞中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结论成功的将MCF7细胞中基因组DNA水解产物经反相色谱分离;使用Micro LC分离DNA水解后的弱保留产物较佳;MCF7细胞系基因组DNA甲基化水平高于正常细胞.  相似文献   
22.
新西兰白鼠狼疮性肾炎易感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新西兰白鼠 (NZW)狼疮性肾炎 (LN)的遗传易感基因。  方法 :建立 (NZBxNZW )F1xNZB回交小鼠模型 ,采用覆盖小鼠除性染色体以外全部 19条染色体的多态性微卫星遗传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 (QTL)分析进行基因定位 ,并应用限制性长度多态方法比较LN易感基因的多态性 ,将小鼠的累积蛋白尿定性作为LN的表现型。 结果 :QTL分析结果显示 ,(NZBxNZW)F1xNZB回交小鼠LN易感基因位点分别与NZW小鼠第 11染色体微卫星遗传标记D11Mit2 6 3及 17染色体微卫星遗传标记D17Mit6 1肯定连锁 (Lod值 >3)。D11Mit2 6 3位点附近存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基因 ,D17Mit6 1位点附近存在 (TNF)α和H 2基因。同时携有D17Mit6 1基因B/W型和D11Mit2 6 3基因B/W型两个易感基因位点组的蛋白尿的阳性率比单基因组增高。  结论 :NZW来源的Csf3基因及TNFα(或H 2 )基因是新西兰小鼠LN重要的易感基因。易感基因之间有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系统评价非那雄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并发血尿的有效性。方法:电子检索MED-LINE(1966年12月至2009年4月)、EMBASE(1974年12月至2009年4月)、Cochrane图书馆(2009年第1期)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年12月至2009年4月)、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1989年12月至2009年4月)、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12月至2009年4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杂志。纳入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至少两位系统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查和质量评价,分歧通过讨论解决,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Meta分析结果显示:12个月后与安慰剂组比较,非那雄胺组的血尿发生率明显降低(OR0.11,95%CI:0.06~0.2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非那雄胺对BPH并发血尿有良好的治疗及预防作用。建议大样本、多中心、设计良好的RCT,提供更佳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24.
目的 研究在特异抗原桥粒芯糖蛋白3(desmoglein3,Dsg3)刺激下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一级亲属淋巴细胞Th1/Th2、Tc1/Tc2极化状态的变化,探讨PV发生机制.方法 PV患者一级亲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Dsg3刺激下体外培养3 d,流式细胞仪四色胞内染色分析PV患者一级亲属CD4~+ T细胞和CD8~+T细胞中IFN-γ~+和IL-4~+细胞的百分率,观察PV患者一级亲属Th1/Th2、Tc1/Tc2比例的变化.结果 PV抗体阳性一级亲属中的PBMC经Dsg3刺激培养者与未经Dsg3刺激者比较,Th2、Tc2百分率均显著升高(10.13%±3.72%vs 7.28%±3.58%,20.01%±10.43% vs 14.91%±8.06%,P<0.05);经Dsg3刺激培养后PV抗体阳性一级亲属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h2、Tc2百分率均显著升高(10.13%±3.72%VS 6.10%±2.82%,20.01%±10.43% vs9.58%±5.49%,P<0.05).结论 特异性抗原Dsg3刺激下,自身反应性T细胞活化,Th1/Th2、Tc1/Tc2细胞分化失衡,可能在PV的启动阶段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5.
目的:体外比较白细胞介素10(IL-10)信号转导机制对C57BL/6和MRL/lpr-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功能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分离C57BL/6和MRL/lpr-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进行培养;用不同浓度IL-10(0.01、0.1、1和10ng/ml)进行刺激,用MTT法测定比较两种品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反应能力;Real time PCR分别测定其产生前炎性细胞因子IL-1α、M-CSF、TNF-α的量;用100ng/mlIL-10分别刺激两种品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10分钟,免疫印迹法比较两种细胞中JAK1、TYK2、STAT3及磷酸化水平。结果:C57BL/6小鼠巨噬细胞数及其产生的前炎性细胞因子量随IL-10刺激浓度的增加而递减;MRL/lpr-小鼠巨噬细胞数及其前炎性细胞因子IL-1α、M-CSF的量随IL-10刺激浓度的增加而递增,但巨噬细胞产生TNF-α的量随IL-10刺激浓度的增加而递减;MRL/lpr-小鼠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的磷酸化水平低于C57BL/6。结论:MRL/lpr-小鼠的细胞免疫和炎症反应不能被IL-10抑制,可能是由于其信号转导过程中的缺陷所致。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Fcgr2b基因对SLE小鼠血清总IgG抗体产生的影响;Fcgr2b基因单独及Fcgr2b基因与H-2复合体共同作用对SLE小鼠血清IgG抗DNA抗体产生的调控。方法:建立(NZB×NZW)F1×NZW回交小鼠模型,用特异性荧光抗体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及PC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以ELISA法测定血清总IgG及抗DNA抗体水平进行分析比较。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分析NZB,NZW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是否有多态性。结果:(NZB×NZW)F1×NZW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组血清总IgG水平明显高于W/W型组(P<0.0001)。Fcgr2b基因独作用时,回交小鼠Fcgr2b基因B/W型组与W/W型组间血清IgG抗DNA抗体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Fcgr2b基因与H-2复合体共同作用时,H-2复合体为d/z型时,无论Fcgr2b基因是B/W型或W/W型,其血清IgG抗DN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含H-2复合体Z/Z型组(P<0.01);H-2复合体为d/z型时,含Fcgr2b基因B/W型组血清IgG抗DNA抗体水平明显高于W/W型组(P<0.01)。NZB小鼠Fcgr2b基因启动子区扩增片段长度短于非自身免疫病小鼠NZW,C57BL/6及BALB/c小鼠,提示可能存在碱基缺失。结论:血清总IgG水平由Fcgr2b基因调控;IgG抗DNA抗体产生主要由H-2复合体调控,Fcgr2b基因单独作用对该抗体产生的影响不明显,但与H-2复合体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确定新西兰小鼠自身抗染色质抗体、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的遗传易感基因染色体定位。方法 :建立新西兰黑色品系 (NZB)和新西兰白色品系 (NZW)子代F1的回交小鼠模型 (NZB×NZW)×NZB和 (NZB×NZW)×NZW ,采用覆盖小鼠 19条染色体的微卫星遗传标记及数量性状位点 (QTL)分析进行基因定位。结果 :确定了自身抗染色质抗体产生的易感基因 ,位于NZW小鼠第 9染色体中段 30厘摩临近 (Lods=3 0 1) ;另外自身抗染色质抗体、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产生的共同易感基因 ,位于NZB及NZW小鼠第 17染色体 ,即H 2复合体及TNF α的基因区域 (Lods值 >4 )。结论 :(NZB×NZW)F1小鼠自身抗核抗体的产生受多基因调控 ,候选易感基因不仅来自于NZB ,也来自于NZW。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将神经钙蛋白阻滞剂转换为雷帕霉素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2例慢性移植肾肾病患者在确诊后将神经钙蛋白阻滞剂(CNI,包括CsA或FK506)转换为雷帕霉素(试验组),与同期未作调整的19例患者进行比较(对照组)。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移植肾功能、蛋白尿、血压、血脂、肝功能、血象及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血肌酐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的肾功能继续恶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蛋白尿、血脂显著增加,血红蛋白显著下降(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神经钙蛋白阻滞剂转换为雷帕霉素治疗慢性移植肾肾病安全有效,转换后引起的蛋白尿增加、高血脂和血红蛋白下降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9.
作者对17例胃恶性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及部分随访资料进行了初步分析,并对胃恶性淋巴瘤的组织学类型、免疫功能分类与预后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肾病综合征水肿治疗效果的循证医学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有关肾病综合征水肿治疗的临床研究进行系统评价,从而总结肾病水肿的治疗证据,以此指导临床应用。方法:以“肾病综合征”、“水肿或顽固性水肿或难治性水肿”、“治疗或利尿治疗”为中文关键词,以“nephrotic edema 或 recalcitrant edema 或 refractory edema 或 resistant nephrotic edema ”、“treatment 或diuretic therapy 或 human albumin”为英文关键词,采用电子和手工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6.12)、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 中心数据库(CEBM/CCD)、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MEDLINE(1966.11-2006.2)、EMBASE(1975-2006.12)、MEDLARS、SCI(1985-2006.12)及OVID。搜集有关肾病综合征水肿的治疗临床研究,并对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 4.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初检出有关文献113篇,其中中文60篇,英文53篇。病例回顾性分析所占比例较大,仅12篇为RCT。国内10篇RCT均为低质量研究,国外2篇RCT病例数少,且观察指标不统一,只能对其中3篇进行Meta分析,发现低分子右旋糖酐联合速尿对肾病水肿的治疗有效;白蛋白建议用于伴随有严重低白蛋白血症的肾病水肿;联合应用利尿剂或速尿持续静脉点滴可以用于对速尿抵抗的肾病水肿。结论:肾病水肿的治疗应个体化,其证据目前并不能明确定论,尚有待于设计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实验。[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2):139-1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