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 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11-01至2011-01-3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同一手术治疗组31例非转移结肠癌(不合并肠梗阻)的临床资料。 结果 31例均行CME,中位淋巴结清扫数19枚,Ⅲ期病人中26.67%(4/15)的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阳性。所有病人中位手术时间2.75h,术中出血量100mL,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2.9%(4/31)。中位术后排气时间4d、排便时间6d、住院时间19.5d。病人出院30d内再入院率和术后30d病死率为0。 结论 CME可以达到结肠癌的根治性完整切除,达到系膜和淋巴组织切除的最大化,但并未增加手术风险,甚至术中出血量较传统根治手术有减少趋势。术后短期效果良好,不影响病人康复,但能否提高远期疗效尚待随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检测和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16型E6E7癌基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状况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运用含有HPV16 E6E7癌基因的重组腺伴随病毒(rAAV—E6E7)感染HCT116和SW480结肠癌细胞株,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效率,Western blot法检测HPV16 E6癌蛋白的表达。MTT法和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检测感染前后结肠癌细胞的增殖状况和细胞周期。结果rAAV—E6E7感染结肠癌细胞后24h开始可以检测到HPV16 E6癌蛋白的表达,未感染的细胞不表达HPV16 E6蛋白。rAAV—E6E7感染后,HCT116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缩短为对照组的68.42%,OD540值升高47.48%,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S期细胞比例增高。SW480细胞群体倍增时间缩短为对照组的77.06%、OD540值升高47.18%。结论高危型HPV的E6E7癌基因能够促进结肠细胞的增殖、干扰其细胞周期,有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3.
王杉  姜可伟  杜如昱 《医学信息》2007,20(6):575-576
普通外科是以腹部疾病(特别是消化道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为主要领域,兼顾甲状腺、乳腺、腹壁、血管等疾病,以外科手术为最重要的治疗手段的外科专业学科,是所有外科临床专业的基础。现代普通外科学已开始分化出结直肠外科、肝胆胰外科、血管外科、器官移植外科或腹腔镜外科等亚专业。普通外科受训医师必须获得外科专科医师资格(或接受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后)方可接受本阶段培养。普通外科医师培养阶段为期2年。一、培养目标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普通外科专科医师培养,使受训医师在完成培养后具备从事普通外科临床医…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可降解镁合金吻合器应用于动物胃肠道吻合手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6只比格犬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8只。实验组以镁合金吻合器进行吻合手术;对照组以钛合金吻合器进行吻合手术;每只比格犬均进行胃空肠及结肠两处吻合,比较两组间的吻合时间、手术后并发症、体质量变化、吻合口爆破压和血清镁离子浓度以及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尿素氮、肌酐浓度,观察镁合金吻合钉的降解情况,对比观察吻合口愈合及心、肝、肾、脑、脾的组织病理学标本。结果两组间吻合时间、手术后并发症、体质量变化、吻合口爆破压、镁离子浓度、肝。肾功能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组织病理学检查见吻合口愈合良好,无炎性细胞浸润;上述脏器的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差异,镁合金在吻合术后90d内可完全降解。结论镁合金吻合器进行胃肠道吻合手术安全可行,其降解过程对吻合口局部及其他重要脏器无不良影响,有望应用于人体胃肠道吻合手术中。  相似文献   
35.
甲胎蛋白阳性胃癌1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甲胎蛋白(AFP)是肝细胞癌、畸胎瘤、卵黄囊瘤等多种原发恶性肿瘤的标志物,但近期研究发现胃癌也可以产生AFP,分泌AFP的胃癌,被称为甲胎蛋白阳性胃癌(AFPGC)。据文献报道,AFPGC在临床特性、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等方面不同于AFP阴性胃癌。现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9月收治的376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6.
背景 SIRT1在各种生理过程包括癌症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尚不明确。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0对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正常粘膜的组织芯片中SIRT1蛋白的表达情况。然后分析SIRT1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标本SIRT1表达阳性,而且全部位于胞浆而不是核内。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之间SIRT1表达水平有明显差异。SIRT1在进展期肿瘤中过表达更明显。SIRT1过表达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明显差于低表达者。结论 SIRT1过表达与进展期结直肠癌和不良预后相关,SIRT1可能在结直肠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7.
EB病毒感染上调胃癌BGC823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EB病毒感染对胃癌细胞增殖状况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B95-8细胞体外培养获得EB病毒并感染人胃癌BGC823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状况,羊膜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周期变化,RT-PCR法检测感染后胃癌细胞中的病毒基因。结果 EB病毒感染胃癌BGC823细胞后,代表细胞增殖能力的4比值提高34.34%,体外侵袭羊膜的细胞数增加28.72%。S期细胞比例自36.7%增高为41.9%,G0/G1,期细胞比例减少,在EB病毒感染的BGC823细胞中可以检测到EB病毒核抗原1和EB病毒编码RNA1两种病毒基因,未检测到潜伏膜蛋白1和EB病毒核抗原2。结论 EB病毒感染能够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干扰其细胞周期,有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影响结肠癌CD55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TCGA数据库(https://portal.gdc.cancer.gov/)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CD55 mRNA表达在结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差异;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结肠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CD55蛋白表达,探索影响CD55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其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CD55蛋白在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不表达,而在结肠癌组织的细胞膜表面和细胞质中高表达。109例结肠癌组织中,CD55蛋白高表达者占25.7%(28/109),低表达者占74.3%(81/109)。CD55表达与结肠癌病人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部位、T分期、N分期、错配修复状态(MMR)无关(P>0.05),而与有无转移(χ2=8.535,P=0.003)和TNM分期(χ2=8.626,P=0.035)相关。分层分析显示,肿瘤部位、CD55蛋白表达、有无远处转移与Ⅲ~Ⅳ期结肠癌病人OS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CD55蛋白表达水平、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Ⅲ~Ⅳ期结肠癌病人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D55蛋白表达升高与结肠癌病人不良预后有关,是影响Ⅲ~Ⅳ期结肠癌病人术后总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能成为结肠癌病人新的治疗方向。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NCCN-2007推荐的流程筛选中国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的临床意义。方法按照NCCN-2007版推荐的筛选流程,首先应用Revised Bethesda Guidelines(Revised BG)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02年1月至2006年2月收治的419例临床病理资料齐全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HNPCC的初步筛选;然后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一步检测错配修复(MMR)蛋白的表达;最后通过基因测序方法来进行验证,并与原标准进行比较。EnVision二步法对90例符合Revised BG(其中符合原筛选标准——Amsterdam Ⅱ者的8例为A组,另82例为B组)患者的肿瘤组织石蜡切片进行hMLH1和hMSH2染色,初步确定患者的错配修复蛋白缺陷表型。对错配修复基因蛋白表达缺失的患者检测hMLH1和hMSH2种系突变。结果筛选出hMLH1或hMSH2蛋白表达缺失者18例(A组5例,B组13例)。临床诊断HNPCC患者最终为21例(A组8例,B组13例)。基因测序检测到B组中基因突变3例,此3例原不符合Amsterdam Ⅱ标准,但最终被确诊为HNPCC。结论NCCN推荐流程可以有效地进行HNPCC的筛选,减少临床漏诊病例。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高龄结肠癌患者接受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2009年11月至2012年2月间接受CME治疗的71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以70岁为界点分为高龄组(大于或等于70岁.37例)和非高龄组(小于70岁,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高龄组与非高龄组结肠癌患者CME手术切除系膜面积分别为(13049±4332)mmz和(13163±4725)mm2,高位结扎血管距肠壁距离为(95±22)mm和(98±20)mm,高位结扎血管距肿瘤距离为(130±25)mm和(128±25)mm,结肠切除长度(262±60)mm和(245±49)mm,淋巴结清扫数目为(22.0±6.4)枚和(24.8±9.9)枚,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主要并发症、排气时间、排粪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术后3d引流量、住院死亡等安全性指标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高龄患者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高龄结肠癌患者接受择期CME手术可以达到与非高龄组患者一致的肿瘤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效果.且手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