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5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127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早期儿童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急诊综合内科收治的脓毒症患儿30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普通发热患儿3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和记录两组患儿发病24h内外周静脉血的凝血酶原时间和C反应蛋白浓度,并对早期脓毒症的诊断准确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和C反应蛋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凝血酶原时间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较单独检测两种指标中任一指标的特异性明显增高,假阳性降低,灵敏性亦有所降低。结论凝血酶原时间和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提高早期儿童脓毒症诊断的特异性,降低诊断的假阳性,有助于用于临床中对该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分析桃红四物汤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本院住院治疗的88例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和并hs-CRP升高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对照组)44例和加用桃红四物汤组(观察组)44例,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桃红四物汤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清hs-CRP水平有显著效果,从另一角度反映其抗炎作用及对本病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3.
颜斌  施向春  姚震均 《贵州医药》2002,26(9):788-788
患者男性 ,4 7岁。因下胸部束带感 8个月 ,3个月后出现右下肢无力且进行性加重 ,并双下肢麻木及行走时步态僵硬、困难 ,解大小便无力而入院。查体 :乳头下 5cm即第七前肋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减退 ,左下肢为甚 ,双下肢无明显肌萎缩 ,右下肢屈肌肌力Ⅳ级、伸肌肌力Ⅲ级 ,左下肢肌力Ⅴ级 ,右下肢肌张力稍增高 ,双上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右膝、踝反射亢进 ,双踝阵挛阳性 ,右下肢巴氏征阳性 ,腹壁反射、提睾反射未引出 ,肛门反射存在。胸、腰部MRI检查未发现异常 ,颈部MRI检查发现颈8胸1 节段脊髓内稍偏左T1 像信号明显增高 ,T2 像信号亦增高 ,病…  相似文献   
24.
目的 :了解冠心病患者外周循环单核细胞组织因子 (TF)表达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 ;观察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单核细胞TF表达的影响。方法 :测定了 2 2例稳定型心绞痛 (SA)患者 ,2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 ,1 5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用尿激酶溶栓前及溶栓后 ,1 8例健康人外周循环单核细胞组织因子阳性率。单核细胞组织因子阳性率测定用免疫荧光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结果 :SAP组 ,UAP组和AMI组单核细胞TF阳性率高于对照组 ,UAP组和AMI组单核细胞TF阳性率高于SAP组 ,单核细胞TF阳性率与冠心病病情显著相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后 2h单核细胞TF阳性率升高。结论 :外周血单核细胞TF的表达与冠心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后单核细胞TF的表达进一步增强 ,这可能是溶栓后凝血酶活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5.
四参养心冲剂在生长期幼年大鼠的亚急性毒性实验中,以体重变化,肝、心、肾功能及对血细胞影响等观察中未见有明显的毒性。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使血红蛋白量增多,淋巴细胞中T细胞增多为主;提示其可增强大鼠细胞免疫功能。该冲剂对生长期幼鼠的血液粘滞度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6.
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抵抗素浓度的影响。方法:临床选择CHF患者49例,随机分为CHF对照组(25例)和CHF治疗组(2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CHF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氟伐他汀口服8周(20mg/d)。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抵抗素浓度,并行6min步行距离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对比,CHF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LVEF明显增加(P<0.05),LVDd降低,6min步行距离增加,血清抵抗素明显下降(P<0.05)。(2)治疗8周后,CHF治疗组LVEF、LVDd、6min步行距离和抵抗素水平与CHF对照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心功能,并降低CHF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  相似文献   
27.
周有华  杨新玮  姚震  陈小盼  钟江华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12-2012,2018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F组病人62例,正常对照组4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抵抗素水平。CHF组又分为对照亚组和治疗亚组,对照亚组给予利尿剂、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亚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贝那普利片口服6个月(10mg/日),对比两组病人的LVEF、hs—CRP和抵抗素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CHF组患者的LVEF明显降低(P〈0.01),血清hs—CRP、抵抗素均有显著升高(P〈0.01)。与CHF对照亚组比较,CHF治疗亚组病人LVEF进一步改善(P〈0.05),血清hs—CRP和抵抗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结论抵抗素可能在CHF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贝那普利可以降低抵抗素水平,增加LVEF,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临床急性脑梗死(ACI)病人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临床ACI病人62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2例)和贝那普利治疗组(30例),并以25例非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ACI病人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2周;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口服,治疗2周。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治疗前后的血压、高敏C一反应蛋白(hs—CRP)和抵抗素,并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结果1)、两组ACI患者血清hs—CRP和抵抗素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抵抗素水平与NDS呈正相关(r=0.38,P〈0.01)。2)、ACI常规治疗组和贝那普利治疗组病人治疗后的hs—CRP和抵抗素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贝那普利治疗组NDS的下降最为明显(P〈0.05)。结论贝那普利能降低ACI病人的抵抗素水平,减少病人的炎症反应,并有助于促进病人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9.
妇科恶性肿瘤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 ,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不断深入 ,细胞凋亡与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 ,尤其是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国内外一些学者对妇科恶性肿瘤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从肿瘤的发生、治疗及预后判断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1 3 ] 。现综述如下。1 细胞凋亡概述细胞凋亡 (apoptosis)或称程序化细胞死亡 (programmedcelldeath)是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 ,遵循自身的程序 ,通过启动内部机制 ,主要是通过内源性DNA内切酶的激活 ,自己结束其生命的过程。它是一种细胞主动的死亡过程 ,在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在预防或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新西兰兔制备缺血预适应(IP)、缺血-再灌注损伤(RI)、持续缺血(CI)和正常对照组(control)4种模型。模型制备后采集血标本,以及心脏病变部位心肌标本,并常规组织学处理、石蜡包埋后切片。结果:①CI组心肌梗死面积最大,其次为RI组,均明显高于IP组(P<0.01);②RI组和CI组的血清各项心肌酶含量均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IP组(P<0.01),而后两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RI组和CI组的血浆SOD活性均明显降低,尤其以RI组最为显著,与IP组和control组相比较(P<0.01);而在control组和IP组之间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RI组的血清丙二醛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④缺血预适应组虽然也有一定的心肌细胞凋亡率,但较再灌注损伤组和持续缺血组则明显为低(P<0.001)。⑤从各组心肌梗死面积与细胞凋亡发生率的相关分析中,可见心肌凋亡细胞的数量与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RI、IP和CI组的γ值分别为0.92,0.94和0.87,P<0.01)。结论:在心肌缺血缺氧早期,心肌梗死面积的大小与心肌细胞凋亡数量的多少有关;缺血预适应处理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和持续缺血引起的心肌损伤,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同时能明显减少这2种情况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