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白细胞介素18对促进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对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应用不同浓度的IL-18处理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应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低浓度短时间 IL-18作用对细胞凋亡无影响,而较高浓度IL-18作用可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IL-18具有显著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SMA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而且表达α-SMA的细胞具有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论:肾病状态下IL-18可能具有促进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是否通过核因子-κB(NF-κB)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诱导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方法:实验分单纯IL-18刺激组和SN50预孵育组, 单纯IL-18 刺激组采用终浓度分别为0、 1、 10、 100 μg/L的IL-18处理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72 h, SN50预孵育组在此基础上预先应用终浓度为100 mg/L的NF-κB特异性抑制剂 SN50预处理细胞0.5 h.然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2细胞E-cadherin的表达百分数;采用RT-PCR法检测HK-2细胞E-cadherin mRNA的表达.结果:NF-κB特异性抑制剂SN50可拮抗IL-18对HK-2细胞E-cadherin mRNA和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结论:IL-18可通过核因子-κB(NF-κB)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诱导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BMP-7对油酸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预防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先用不同浓度BMP-7预处理HK-2细胞,再用400μmol/L油酸刺激HK-2细胞,采用RT-PCR法和ELISA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α-平滑肌动蛋白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BMP-7预处理对静息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和α-SMA的表达无显著影响。而一定浓度BMP-7可以显著下调油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GF-β1和α-SMA的表达,并下调TGF-β1的分泌。结论BMP-7可以预防油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相似文献   
14.
地塞米松对马兜铃酸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DXT)对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AA)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应用不同浓度DXT处理经AA诱导的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48h;应用Hoechst33258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HK-2细胞凋亡百分率;应用RT-PCR法测细胞Caspase-3 mRNA的表达;应用分光光度法测细胞Caspase-3酶活性。结果:40μg/mlAA可显著促进HK-2细胞凋亡,DXT可显著降低AA诱导的HK-2细胞凋亡百分率,并呈剂量依赖趋势;各组细胞Caspase-3mRNA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40μg/mlAA可显著升高HK-2细胞Caspase-3酶活性;而100MDXT组细胞Caspase-3酶活性较单纯40μg/mlAA刺激显著降低,而其他浓度DXT组细胞Caspase-3活性与单纯AA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DXT对AA所致HK-2细胞凋亡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细胞凋亡过程中Capease-3酶的激活。  相似文献   
15.
尿中IL-18水平与狼疮性肾炎肾脏病理改变参数关系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尿中IL-18的水平与狼疮性肾炎(LN)肾脏病理改变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19例正常人和55例LN患者晨间自由尿及24h尿中IL-18的水平,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晨间自由尿及24h尿中IL-18的水平与LN肾脏病理改变的参数,即活动指数(AI)和慢性指数(CI)的相关性。结果:LN组晨间自由尿及24h中IL-18的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两组晨尿中IL-18的水平分别为:(247.1±317.5)ng/L和(20.3±14.5)ng/L(P<0.001);24h尿中IL-18的水平分别为(192.1±170.1)ng/d和(21.0±3.8)ng/d(P<0.001),晨间自由尿及24h尿中IL-18的水平,均与LN病理改变参数AI呈密切正相关(晨尿:r=0.602,P<0.001;24h尿:r=0.461,P<0.005);但二者均与病理改变参数CI无相关性(P>0.05)。按AI值将LN患者分为高、中、低3个组,各组尿中IL-18的水平差异显著。晨尿中分别为:(69.2±82.7)ng/L、(193.5±106.1)ng/L和(580.7±453.1)ng/L(P<0.001);24h尿中分别为(103.5±141.4)ng/d、(188.8±124.0)ng/d和(333.1±183.2)ng/d。结论:检测晨间自由尿中IL-18的水平很简便,可作为评估LN肾脏病理活动程度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各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肌红/肌钙蛋白I水平,推导出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肌红/肌钙蛋白I水平的校正公式,为慢性肾衰竭人群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我院肾病内科慢性肾衰竭患者211例,检测血清肌红蛋白、血清肌钙蛋白I、血肌酐、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内生肌酐清除率及血清胱抑素C等指标,探讨血清肌红/肌钙蛋白I与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等指标的相关性,找出与其关系密切的指标,进而推导出其与血清肌红/肌钙蛋白I关系的校正公式。结果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清肌红/肌钙蛋白I随血肌酐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各组与肾功能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经直线相关分析,血肌酐、尿素氮、血清胱抑素C与肌红蛋白及肌钙蛋白I关系密切(R值分别为:0.757、0.663、0.672/0.350、0.314、0.306,P值均〈0.01)。血清肌红蛋白与肌钙蛋白I呈正相关(R值为0.423,P〈0.01)。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肌红蛋白的校正公式为Y=27.35+0.152 X1+12.521 X2+0.556 X3(X1代表血肌酐、X2代表血清胱抑素C、X3代表尿素氮),肌钙蛋白I的校正公式为:Y=0.012+0.000024X1+0.002X2(X1代表血肌酐、X2代表血清胱抑素C)。结论基于肾功能的肌红/肌钙蛋白I校正公式可为慢性肾衰竭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经验方"慢性肾衰基本方"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所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TECs)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分泌的影响,以进一步证实并初步探讨其延缓慢性肾衰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给予家兔中药灌胃3 d后制备"慢性肾衰基本方"含药兔血清,应用不同浓度含药血清处理经TGF-β1诱导活化的HK-2细胞,然后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流式细胞技术测定HK-2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纤维连结蛋白(FN)及Ⅳ型胶原(Col-Ⅳ)水平,并进而计算单个细胞FN及Col-Ⅳ分泌水平.结果:含药兔血清呈剂量依赖方式逆转TGF-β1诱导的HK-2细胞α-SMA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方式抑制单个细胞FN及Col-Ⅳ的分泌.结论:"慢性肾衰基本方"至少部分是通过抑制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细胞外基质的过度分泌而对防治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核转录因子-κB是一种具有多向性调节作用的核转录因子,参与了许多肾脏疾病发生发展过程。肾间质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NF-κB通过对小管上皮细胞、间质炎症、各种炎症细胞因子等方面参与肾纤维化过程。本文从上述各方面综述了近年来NF-κB在肾纤维化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与肾间质纤维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几乎是所有各种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end-stage renal distase,ESRD)的共同途径.近年来已经认识到无论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或是肾血管及小管间质性疾病,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均与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密切相关,而与肾小球病理严重程度并不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是反映肾功能下降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最重要的指标.肾间质纤维化在人类肾脏疾病转归中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骨髓瘤肾损害临床与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 肾损害的临床以及病理特征以防误诊.方法:通过观察10例MM患者以及12例非MM肾损害患者的临床以及病理特征,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肾损害的特征以防止误诊.结果:MM的肾脏特征为孤立性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常见;肾脏病理改变以管型肾病最为常见,管型呈特征性片层状改变,并存在有类似骨折线的裂隙,管型周围可见有单核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包绕.尿蛋白电泳常显示特殊的M蛋白,尿本-周氏(B-J)蛋白常阳性.肾外特征为多系统累及,常有贫血、高钙、骨破坏.结论:MM肾损害的临床表现多样,误诊率高,但其实MM肾损害的临床表现与病理改变还是有一定特点的,只要提高警惕,注意其临床特征,及时进行血、尿免疫球蛋白及B-J蛋白检查,必要时行肾脏病理活检,常可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