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9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胰腺癌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期明确手术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 本研究包括74例大胰癌患者。35例年龄大于70岁,30例为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5例为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其中15例按“三步法”予以切除。这组患者的结果与另外39例非老年患者作比较。结果 老年患者的30天手术死亡率与并发症率分别为5.9%和26.4%;而在非老年患者中分别为5.2%和18.4%。危险因素、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老年患者和非老年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1.7%和15.7%,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研究表明老年患者可安全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而长期效果与非老年患者相似。减黄可改善肝、肾功能,增加患者对手术的耐受。术前介入化疗可在肿瘤与门静脉间产生“炎性水帘”,从而减少门静脉切除率。  相似文献   
82.
目的 造口旁疝是肠造口术后常见的远期并发症,本研究比较腹腔镜与开放结合的肠造口旁疝补片修补术式(Lap-re-Do术式)这一本团队创新术式,与其他相关术式在复发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以期寻求治疗造口旁疝的优化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04年9月—2019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通外科疝专科行造口旁疝修补手术的3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患者的肠造口类型分别为结肠造口(289例)、回肠代膀胱造口(35例)和回肠造口(6例)。依据病史和手术类型(包括开放式修补手术、全腹腔镜修补手术、Lap-re-Do术式及补片置放方法),记录造口类型、手术方式、术中并发症等信息。术后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术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根据需要行门诊随访。主要随访终点为造口旁疝复发,次要随访终点为患者死亡。结果 261例完成随访的患者年龄为(66±7)岁,其中男性133例(51.0%),随访时间为(39±20)个月,复发65例,总体复发率为24.9%(65/261)。行开放式修补术的患者完整随访27例,行全腹腔镜修补术的患者完整随访53例,行Lap-re-Do术式的患者完整随访181例。行全腹腔镜...  相似文献   
83.
腹腔镜造口旁疝修补术的适应证及注意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口旁疝是各种腹部造口手术后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术后2年内其发病率高达1.8%~48.0%[1],绝大部分造口旁疝病人会出现皮肤刺激、局部钝痛等症状,同时由于疝囊及其内容物不断增大,不仅会影响到造口装置的密封性,甚至可引起肠梗阻、肠坏死等严重的并发症,从而大大降低了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并威胁到了病人的生命安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观察聚丙烯补片经丝素蛋白涂覆后,其表面粘连程度的变化,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prague-Dawle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0只.按组于腹腔内分别植入丝素蛋白涂覆聚丙烯材料(丝素面朝向腹腔,聚丙烯面朝向腹壁)和聚丙烯补片,于术后3、7、14、90 d分批处死大鼠,比较植入补片表面粘连程度及粘连面积,并行病理及扫描电镜检查.结果 丝素蛋白涂覆聚丙烯材料组,术后3、7、14、90d检查基本无腹腔内粘连形成,补片表面粘连面积占总面积的(6.04±4.78)%,粘连程度为(0.8±0.4);单纯聚丙烯组全部大鼠术后并发腹腔内粘连面积占总面积的(86.61±12.25)%,粘连程度为(3.4±0.6),有5只(5/20,25.0%)大鼠分别于术后2~9d因肠管与聚丙烯粘连引起肠梗阻或肠瘘死亡,两组的术后腹腔内粘连面积和粘连程度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丝素材料能促进腹膜间皮细胞长入,于聚丙烯补片表面腹膜化,形成新的间皮细胞层,可有效降低聚丙烯补片与腹腔内器官发生粘连的程度及范围.  相似文献   
85.
甲状腺微小癌(附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2  
分析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并探讨其手术切除范围。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1995年12月手术治疗57例甲状腺微小癌的临床资料。结果57例甲状腺微小癌的男女比为1:6.1。有34列(59.7%)是在甲状腺良性病变手术时或手术后发现的50例(87.7%)为单发癌结节。术中发现38例(66.7%)癌结节质地较硬。仅有1例病人术后2年出现对侧叶复发,无手术死亡。结论甲状腺微小癌女性女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86.
血清IL—6,IL—10,IL—12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血清IL-6、IL-10、IL-12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胃癌、结肠癌及健康血清IL-6、IL-10、IL-12含量,比较其相互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和结肠癌组IL-10、IL-12含量低于对照组;IL-6含量则高于对照组,且随着肿瘤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而不断升高;胃癌血清IL-6、IL-10、IL-12含量与结肠癌接近。结论 消经道肿瘤患血清细胞因子I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腹腔镜巨大切口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和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总结2004年3月至2009年6月间在我院进行的47例腹腔镜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患者的资料,并对治疗效果和手术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术中2例(4.3%)患者因腹腔严重粘连中转开腹手术,其他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肠管浆膜层损伤2例(4.3%),手术时间平均为87±25min(56~145min),无大出血病例。术后2例(4.3%)患者出现复发,1例进行了再次手术;34例患者(72.3%)有不同程度的术区腹壁疼痛,7例(14.9%)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腹胀,但1~3个月后自行好转;2例(4.3%)患者术后出现了呼吸功能不全,经呼吸支持治疗后好转,2例(4.3%)患者出现了较明显的血清肿,经穿刺抽吸后好转。无术后出血、肠瘘或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巨大切口疝修补术是安全、有效的术式。术中缝合、缩小疝环可以达到更加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8.
目的:研究组织蛋白酶D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能否成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独立的预后因素。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0例甲状腺乳头状腺癌、10例甲状腺滤泡型腺瘤及10例甲状腺正常组织进行了组织蛋白酶D表达的研究,并对可能影响甲状腺癌病人预后的有关因素进行了时序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19例(47.5%)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的组织蛋白酶D表达阳性,而甲状腺滤泡型腺瘤及正常组织的表达均为阴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肿瘤大于4cm及有腺外侵犯者的甲状腺癌组织蛋白酶D阳性表达率(69.23%)明显高于肿瘤小于4cm及无腺外侵犯者(37.04%)(P<0.05)。经时序检验,组织蛋白酶D与甲状腺癌病人的预后并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关系。但组织蛋白酶D表达阳性病人的术后复发率为26.3%,表达阴性者复发率为14.3%,有一定的差异。结论:组织蛋白酶D在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有一定的阳性表达率;当肿瘤大于4cm时,发生转移和侵袭的可能性明显增加,组织蛋白酶D表达阳性者其复发率有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89.
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补片修补术的初步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腹壁切口疝修补术的手术方法、安全性等问题。方法:对我院2004年3月~11月间收治的25例腹壁切口疝病人,进行腹腔镜下修补术。结果:24例(96%)手术成功,1例(4%)因腹腔内广泛粘连而中转为剖腹修补。平均手术时间为110min,平均术后住院6d,6例(24%)病人术中发现有一个以上的隐匿性缺损。术后并发症有:术后短期内修补区腹壁明显疼痛21例(84%),腹壁缝合点较长时间疼痛6例(24%),浆液肿3例(12%);无修补区感染,也未发现早期复发的病例。结论:对腹壁切口疝,多数病人是可以经腹腔镜进行粘连松解及补片修补术的,还可在术中发现其他隐性缺损。对腹腔内广泛粘连而影响操作器械的进入及分离者,应及时中转剖腹手术。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