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87年以来,我们采用小隐静脉蒂动脉化游离腓肠神经移植治疗前臂长段神经缺损4例,男1例,女3例。年龄28~45岁。2例绞轧伤,2例玻璃切割伤伴术后感染。受伤神经及部位:前臂远端尺神经伴尺动脉损伤2例,前臂中段正中神经伴桡动脉  相似文献   
52.
吉光荣  姚猛  王立春  张旗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2):7120-7121,i001
目的: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有多种分化的潜能,但其分化并非是一个完全自发的过程,探讨使用条件培养基对MSCs体外成骨潜能的影响,为优化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条件培养(A组)与完全培养(B组)基两种方法将兔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后,对各组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组织学检测以及采用碱性磷酸酶(ALP)与骨钙素检测试剂盒进行定量分析,以判断两种培养基对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成骨能力的影响。结果:在细胞传代培养中A组细胞增殖速度明显低于B组。A组细胞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呈多层生长,不发生接触抑制现象。而B组随时间的延长,细胞间逐渐出现接触抑制,细胞分裂停止,逐渐死亡。ALP含量A组为(8.17&;#177;0.61)U/L,B组为(5.07&;#177;0.49)U/L。骨钙素含量A组为(25.38&;#177;1.06)μg/L,B组为(14.37&;#177;1.71)μg/L,A,B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lt;0.05)。结论:体外培养的MSCs具有一定的成骨能力,使用含有地塞米松、β-甘油磷酸钠和维生素C的条件培养基可以大大提高其成骨能力。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缺氧后的内源性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表达规律,初步探讨缺氧预处理诱导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测定大鼠神经干细胞缺氧培养4h后不同时间的内源性EPO表达情况,以及预处理后不同时间,再次遭受致死剂量缺氧伤害后的EPO表达情况。[结果]缺氧时间为4h,EPO蛋白在处理后即刻出现表达,4h达高峰,8h仍有部分表达。再次遭受致死剂量缺氧伤害后,与预处理4h组相比,预处理24h组细胞的EPO表达量明显增多。[结论]缺氧预处理能够提高神经干细胞应对伤害刺激时内源性EPO的表达,并降低再次缺氧时诱导EPO表达的阈值。  相似文献   
54.
肘管综合征     
肘管综合征是肘部尺神经受其邻近病变组织的刺激、卡压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我科自1986年以来收治34例;现就随访的16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5.
颈椎病上臂痛与小圆肌压痛点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小圆肌无菌性炎症模型脊髓背根节(DRG)的电生理特征及该背根节内和上臂皮下组织神经递质P物质(SP)含量的变化,以解释小切口软组织松解术治疗颈肩痛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方法用电生理方法检测福尔马林造成的大鼠小圆肌无菌性炎症模型及生理盐水对照模型的急性期(造模后即刻)和慢性期(造模后15天)颈5背根节自发放电频率;用放射免疫方法(RIA)分别检测急性期(造模后24h)和慢性期(造模后15天)实验组和对照组颈5背根节及上臂皮下组织SP含量。结果实验组大鼠颈5背根节各时段自发放电频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实验组动物在急性期和慢性期颈5背根节内及上臂皮下组织SP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小圆肌处无菌性炎症可以导致脊髓背根节自发放电频率增加,兴奋性提高,由此引起背根节内及上臂皮下组织致痛递质SP增加,结果导致根性疼痛及上肢放散。小圆肌松解术不仅可以治疗因局部无菌性炎症导致的颈肩痛,而且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6.
椎间盘退行性变的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人类椎间盘退行性变是一种患病率很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疾病.60岁以上人群椎间盘退行性变的患病率达90%.研究椎间盘的变化规律和退行性变的机制有助于了解发病机制,寻求更好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7.
脊髓损伤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bcl-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大鼠脊髓损伤后伤区脊髓细胞凋亡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21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脊髓损伤组、脊髓损伤加重组人EPO治疗组、脊髓损伤加生理盐水治疗组。采用原位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转移酶介导dUTP标记(TUNEL标记法)检测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凋亡,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cl-2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对白质内神经纤维(NF-200染色)的保护作用,通过感觉诱发电位(SSEP)、运动诱发电位(MEP)和大鼠BBB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观察损伤脊髓传导功能的恢复。结果 EPO保护组bcl-2在各时相点的表达明显增高,8h和7d时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在7d时白质中NF-200阳性神经纤维明显增多;SSEP和MEP的平均潜伏期和波幅以及BBB功能评分明显提高,与损伤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PO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在抑制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凋亡中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8.
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颈脊髓损伤,多见于中老年患者[1]。治疗方式的选择及手术时机把握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的关键。作者自1998年1月~2003年1月,收治此类老年患者8例,手术治疗7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7例,女1例。年龄60~70岁,平均63.8岁。受伤前有颈椎病病史者5例。受伤至入院时间:6h~15d,伤后72h内入院者3例。损伤原因:跌倒伤5例;交通事故伤2例;高处坠落伤1例。伤后患者呈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ASIA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2例。其中5例表现为中央脊髓损…  相似文献   
59.
颈源性头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从颈源性头痛1983年被提出后,对此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颈源性头痛是指由颈椎或颈部软组织病损所引起的以慢性、单侧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其疼痛性质是一种牵涉痛,它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是位于下行三叉神经脊束的传入纤维与高位颈神经的传入纤维在位于高位颈髓后角的三叉颈神经核发生会聚。目前其诸多诊断标准中以由国际头痛协会和颈源性头痛国际研究组提出的诊断标准最有影响力。主张采用包括麻醉药物、阻滞、外科治疗等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60.
肉毒毒素A治疗颈源性头痛的双盲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颈部骨骼肌源性头痛目前尚无治疗的有效方法,观察肉毒毒素A治疗颈部骨骼肌源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双盲原则,将4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接受浓度为50U/ml肉毒毒素A溶液和生理盐水颈部多个肌筋膜扳机点注射。结果:头痛情况采用头痛月天数和头痛指数进行评估,治疗组在治疗后两周、四周时头痛月天数(2.0&;#177;2.4,2.2&;#177;2.6)和头痛指数(2.5&;#177;3.5,3.5&;#177;3.6)明显减低,和对照组(14.6&;#177;5.2,16.1&;#177;5.2和24.2&;#177;14.1,26.3&;#177;11.2)及治疗前(14.7&;#177;5.8和32.6&;#177;19.6)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肉毒毒素A颈部肌筋膜扳机点注射是治疗颈部骨骼肌源性头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