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探讨应用荷叶调脂疏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2019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56例NAFLD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在给予所有患者健康教育、运动和饮食干预下,给予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和天晴甘平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荷叶调脂疏肝汤,两组用药治疗观察12 w。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血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 在治疗观察结束时,观察组胁肋胀痛、抑郁不舒、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和便溏评分分别为(1.0±0.3)分、(0.8±0.2)分、(0.7±0.2)分、(0.7±0.2)分和(1.0±0.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0.7)分、(1.3±0.3)分、(1.3±0.3)分、(1.2±0.3)分和(1.4±0.3)分,P<0.05】;观察组血清TG和LDL-C水平分别为(1.8±0.5)mmol/L和(2.7±0.6)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4±0.8)mmol/L和(3.9±0.8)mmol/L,P<0.05】,而血清HDL-C水平为(1.8±0.6)m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1.1±0.4)mmol/L,P<0.05】; 观察组血清ALT、AST、GGT和ALP水平分别为(46.1±8.9)U/L、(31.9±9.0)U/L、(38.7±11.2)U/L和(66.1±12.2)U/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7±9.4)U/L、(44.3±10.7)U/L、(49.7±12.5)U/L和(74.4±14.7)U/L,P<0.05】。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干预下,应用荷叶调脂疏肝汤治疗NAFLD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短期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药物性肝损伤的诱发药物、临床特点,分析保肝药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药师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2021年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保肝药的应用。结果:共纳入83例患者,其中男性39例(46.98%),女性44例(50.57%), 18~44岁病例较多,共32例(38.55%); 43例(51.81%)无明显临床症状,其余患者临床症状与一般肝损伤无差异。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排名前三位的药物为中药(24例,28.92%),抗肿瘤药(12例,14.46%),抗感染药物(10例,12.05%);药物性肝损伤最常见的分型为肝细胞损伤型(38例,81.92%);40例患者的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RUCAM)评分结果为可能(48.19%);严重程度分级1级68例(81.93%);治疗后74例(89.16%)好转。81例患者(97.59%)应用保肝药,9例患者预防性应用保肝药,其余患者为治疗性应用,26例患者联合应用3种及以上保肝药。应用的药物以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注射用还原谷胱甘肽、甘草酸制剂为主,极少数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结论: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槲皮素(quercetin)对人肝癌HepG2细胞及稳定转染HBX基因的HepG2细胞(HepG2-X)增殖、侵袭力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epG2及HepG2-X细胞,分别加入10,20,40,80μmolfL槲皮素进行处理后,用MTT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涂有Matrigel胶的Transwell小室模型对传代培养的HepG2细胞进行体外侵袭力检测。结果不同浓度槲皮素均能够抑制HepG2、HepG2-X细胞的增殖,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各HepG2-X组细胞A值均明显高于HepG2细胞(P〈O.05),HBX对HepG2细胞具有促进增殖作用。Transwell试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比较,槲皮素处理组HepG2细胞侵袭能力明显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槲皮素能够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侵袭力,HBx在槲皮素的干预下能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整理近年来有关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部分文献,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根据相关文献的内容从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检测指标、适应证、治疗策略的实施、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等方面阐述。结果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疗效显著。结论其对脑保护机制、实施治疗时间窗、对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的影响以及和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以药物利用评价(drug use evaluation,DUE)为基础,建立基于加权优劣解距离法(technique for order of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的奥美拉唑静脉用药的合理性评价标准,为质子泵抑制剂专项点评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国家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指南共识等,制定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合理性评价标准。随机调取2021年1—6月使用注射用奥美拉唑钠的病例作为对照组,7—12月的病例作为观察组。基于加权TOPSIS法计算各评价病例与正理想解的相对接近度(Ci),Ci≥80%判断为用药合理,60%≤Ci<80%判断为基本用药合理,Ci<60%判断为用药不合理。运用χ2检验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合理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对照组218例病例中,Ci≥80%的病例71例(32.57%),60%≤Ci<80%的128例(58....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改良的国家早期预警评分(INEWS评分)在危重症病人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危重症病人733例,收集病人入院24 h内的基本生命体征、相关生化指标、意识状态等进行INEWS评分、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评分)、英国国家早期预警评分(NEWS评分)。依据病人出院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病人相关指标及评分差异,研究评分与病人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各评分ROC曲线下面积(AUC)、截断值(Cut-off值),比较两组病人INEWS评分的生存曲线,预测死亡率。结果 共纳入病人733例,男468例,女265例,存活组572例,死亡组161例,生存率78.04%,死亡率21.96%。死亡组病人的INEWS评分、APACHEⅡ评分、NEWS评分分别为18分(14,25)、10分(7,12)、11分(8,13),均高于存活组评分11分(8,16)、7分(5.25,9)、8分(6,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NEWS评分、APA...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HBx)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二者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和CEACAM1的表达,分析HBx和CEACAM1与乙肝相关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QZG、肝癌细胞HepG2及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
)中CEACAM1的表达。结果:81例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表达阳性率为74.07% (60/81),CEACAM1表达阳性率为71.60% (58/81),二者与门静脉侵袭、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联(P<0.05,P<0.01)。HBx与CEACAM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10,P<0.05);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中, CEA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QZG比较显著降低。结论:HBx的高表达和CEACAM1的低表达与乙肝相关性
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联,HBx可能通过抑制CEACAM1表达促进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维生素D(Vit D)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ctin,OPG)及趋化素(Chemerin)水平的影响,初步探讨两者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7~12月于我院就诊的新诊断T2DM合并OP的患者123例,根据患者血清中25-羟基维生素D[25(OH) D]水平将其分为3组,分别为Vit D正常组(40例)、Vit D不足组(42例)和Vit D缺乏组(41例),同期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人员40例作为对照(NC组)。Vit D不足组及Vit D缺乏组分别给予Vit D2注射液15 mg,肌肉注射,每4周1次,连续治疗12周。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检测治疗前后血清中TC、TG、HDL-C、LDL-C、25(OH) D、FPG、FINS、Hb A1c、OPG及Chemerin水平,同时利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并分析各因素与股骨颈BM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12周时,Vit D不足组及Vit D缺乏组血清TG、Hb A1c、OPG、Chemerin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HDL-C、25(OH) D、股骨颈B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Vit D不足组中,治疗4周时血清Hb A1c、25(OH) D水平及股骨颈BMD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TG、OPG、Chemerin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DL-C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在Vit D缺乏组中,治疗4周时患者血清中HDL-C、25(OH) D水平及股骨颈B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血清TG、OPG、Chemer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血清TG、LDL-C、Hb Alc、25(OH) D、OPG及Chemerin是股骨颈BMD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Vit D可能通过升高血清Vit D水平,降低OPG、Chemerin而影响T2DM合并OP患者的骨密度。  相似文献   
19.
徐锐  姚杨  刘凯歌  许刚柱  成碧萍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1,42(11):888-891,941,942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和CD105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23例前列腺增生组织、52例前列腺癌组织中AQP1蛋白和CD105的表达情况,并计数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结果 AQP1在前列腺癌组织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71.15%vs 28.85%)。前列腺癌组织中MVD明显高于前列腺增生组织(20.13±2.84 vs 5.32±1.73,P<0.01)。AQP1阳性组的MVD明显高于阴性组,两者密切相关。AQP1蛋白表达和MVD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无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系。结论结果提示前列腺癌中存在AQP1的高表达,其与CD105可能在前列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结合可能成为前列腺癌病变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HBx和癌胚抗原相关细胞黏附分子1(CEACAM1)在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81份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及CEACAM1的表达情况,分析HBx和CEACAM1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临床病理特征.Western印迹检测人正常肝细胞系QZG、肝癌细胞HepG2及稳定转染HBx的肝癌细胞HepG2(HepG2-X)中CEACAM1的表达.结果 81份乙肝相关性肝癌组织中HBx表达阳性率为74.07% (60/81),CEACAM1表达阳性率为71.60% (58/81),二者与门静脉侵袭、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存在显著相关,HBx与CEACAM1的表达呈负相关(rs=-0.310,P<0.01);在HepG2-X中,CEACAM1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癌细胞HepG2及人正常肝细胞系QZG相比显著降低.结论 HBx的高表达和CEACAM1的低表达与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HBx有可能通过抑制CEACAM1的表达而诱导乙肝相关性肝癌的侵袭与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