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9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3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妇产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44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3篇 |
综合类 | 72篇 |
预防医学 | 2篇 |
药学 | 171篇 |
中国医学 | 124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4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31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27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15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采用tsFT210细胞的流式细胞术活性筛选模型,通过活性跟踪分离,从黄直丝链霉菌18522发酵物中分离得到两个具有细胞周期抑制活性的化合物,并根据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脱水亚胺环己酮(1)和l-亚胺环己酮(2).活性测试结果表明,1和2将tsFT210细胞的细胞周期抑制在G0/G1期,最低有效浓度分别为23.8 μmol/L(1)和10.8 nmol/L(2).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也是新的亚胺环己酮类细胞周期抑制剂.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研究红树林细菌Bacillus sp.发酵液中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方法进行成分分离,综合运用多种波谱学手段确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一株红树林细菌Bacillus sp.的发酵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体化合物和一个混合物,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oleoyl-threonine(1)、大豆素(2)、尿嘧啶(3)、胸腺嘧啶(4)、腺嘌呤核苷(5)、腺嘌呤脱氧核苷(6),混合物鉴定为环(脯-甘)二肽(7)和1,5-dideoxy-3-C-methyl-arabinitd(8)。结论化合物1、8为首次从该属菌株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中药九节茶提取物对小鼠免疫性肝炎和急性炎症的作用,并且通过其对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体外释放白三烯的影响,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痤疮丙酸杆菌和脂多糖(P.acnes-LPS)诱发小鼠肝损伤模型,用酶标仪测定小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水平,利用反相高效液相法(RP-HPLC)测定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B4(LTB4)含量。观察九节茶提取物对2,4-二硝基氟苯(DNFB)诱发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的影响,对巴豆油致小鼠急性耳肿胀及对角叉菜胶引起小鼠足肿胀的影响,评价九节茶提取物对迟发性过敏反应及急性炎症的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九节茶提取物125、250及500mg·kg-1均能抑制由P.acnes-LPS诱发小鼠血浆ALT活性的升高,其抑制率分别为55.1%、70.3%及78.5%,并对大鼠腹腔中性粒细胞体外释放LTB4呈剂量依赖性抑制作用。此外,九节茶提取物对DNFB诱发ACD、巴豆油致小鼠耳廓肿胀及角叉菜胶引起足肿胀也显示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中药九节茶提取物对于P.acnes-LPS引起的免疫性肝炎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相关;而对于急性炎症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5.
中药活性成分研究与中药现代化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姚新生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3,14(2):73-75
作者认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是中药和天然药物发展的良好机遇,同时传统中药和我国医药产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与中药现代化相结合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的主要源泉和必由之路。作者也阐明了传统中药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的物质基础、现状及研究难点作了深刻的分析。作者指出,中药现代化是中药国际化的前提,中药现代化要结合国情,分初步目标和高级目标两步走。 相似文献
26.
27.
海洋真菌96F197抗癌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对海洋真菌代谢产物中抗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并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体外抗癌活性评价。方法用硅胶、SephedaxHL-20、ODS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通过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各种光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MTT法测定化合物体外抗癌活性。结果从真菌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两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和两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viridicatol(1)、sclerotiamide(2)、22E-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7α-二醇(3)、22E-5α,8α-桥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4)。化合物3和4在50μg·mL-1的质量浓度下可以明显地抑制HepG2、人乳腺癌MCF-7细胞和NCI-H460肿瘤细胞的生长。结论化合物3和4有明显的体外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28.
藤茶总黄酮对拘束负荷引起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研究藤茶总黄酮对拘束负荷造成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拘束负荷方法引起小鼠应激性肝损伤模型。赖氏法和TBARS法分别测定小鼠血浆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HPLC法测定肝组织匀浆中维生素C及谷胱甘肽水平,ORAC方法测定肝组织的抗氧化能力指数及藤茶总黄酮和二氢杨梅素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与拘束模型组相比,藤茶总黄酮可以明显提高拘束负荷小鼠肝组织匀浆的抗氧化能力指数、维生素C和谷胱甘肽水平,有效降低血浆中丙二醛含量和谷丙转氨酶水平。藤茶总黄酮及二氢杨梅素在体外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结论藤茶总黄酮对拘束负荷引起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来自于清除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29.
中药九节茶提取物对应激负荷小鼠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药九节茶对束缚应激小鼠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实验将雄性C_(57)BL/6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应激对照组,125,500 mg·kg~(-1)九节茶提取物给药组,制备脾脏淋巴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NKT细胞比例及数目.结果:与应激对照组相比,中药九节茶可以提高束缚应激小鼠脾脏淋巴细胞总数,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同时增加脾脏NK细胞和NKT细胞比例及数目.结论:中药九节茶可以改善应激负荷小鼠淋巴细胞数目及淋巴细胞亚群比例. 相似文献
30.
女贞子对去卵巢大鼠钙代谢及维生素D依赖型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补肾中药女贞子对去卵巢大鼠钙代谢及维生素D依赖型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去卵巢手术处理4周后,ig给药治疗14周。血清、尿液及粪便中钙水平采用比色法测定。RT-PCR技术分析小肠及肾脏基因表达。结果大鼠去卵巢后体内钙流失显著增加,表现在血钙下降,尿钙及粪钙排泄增加。女贞子可以有效防止尿钙及粪钙排泄增加,并恢复血钙水平。RT-PCR分析表明雌二醇和女贞子都可以抑制去卵巢引起的小肠维生素D受体(VDR)mRNA表达下降。女贞子对肾脏25-羟基维生素D 1-羟化酶(1-OH ase)及25-羟基维生素D 24-羟化酶(24-OH ase)mRNA无明显作用,但却可以提高肾脏钙结合蛋白-9k(C aBP-9k)及钙结合蛋白-28 k(C aBP-28k)的基因表达。结论女贞子能够改善雌激素缺乏所引起的钙失衡状态,主要是通过提高小肠对活性维生素D的敏感性及加强肾脏对钙的重吸收而发挥作用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