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股骨峡部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背景: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前计划中常用的模板测量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准确性不高.有研究表明股骨峡部髓腔在髋关节置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股骨假体的安置和置入后的稳定.目的:观察CT峡部测量股骨峡部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作用.方法:收集4例尸体股骨的CT影像及额状解剖面,分析股骨假体与股骨峡部紧密压配及与皮质骨的接触情况.CT测量50例(55侧)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股骨峡部最长髓腔内径、最小髓腔内径及皮质厚度;利用最小髓腔内径预测假体型号.采用模板测量法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3例尸体股骨假体可在股骨峡部紧密压配接触到骨皮质.55例的峡部最长髓腔内径大小为8.2~22.4 mm,平均(14.2±3.1)mm;峡部最小髓腔内径为6.1~17 9 mm,平均(10.2±2.9)mm;皮质厚度2.7~12.7 mm,平均(7.5±1 8)mm.利用CT峡部测量法预测假体存在较高优秀率(50.9%).与对照组预测假体型号之间的优秀率存在明显差异(P<0 05);而优良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当年龄≤65岁时,CT峡部测量法选择的假体型号优秀率可达63.9%;当峡部最长髓腔内径与最小髓腔内径的比值≥1.4时,CT峡部测量法的优秀率为70%.提示股骨假体在股骨峡部的紧密压配对股骨假体的稳定起重要作用.CT峡部测量法预测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型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2.
目的观察使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是否对患者的心电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观察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年龄52~92岁,平均(68.3±9.7)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84例。使用唑来膦酸前行血清生化学及常规心电图检查,静滴唑来膦酸(5 mg/100 mL)后再查常规心电图。比较使用唑来膦酸前后的心电参数,记录有意义心电图报告的改变。结果受试者心脏的房率、室率在使用唑来膦酸后显著增快(P0.05);QT间期使用唑来膦酸后显著缩短(P0.05);P波时限、P-R间期、QRS波时限、QRS电轴、RV5+SV1、QTc使用唑来膦酸后的改变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心律失常转变为无心律失常的良性变化病例2例(2.2%);心电图提示不良变化8例(8.8%),其中房颤1例(1.1%)。结论使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如房颤的概率相对较小,总体来说在心电方面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3.
目的通过随访脆性髋部骨折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为髋部脆性骨折的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10—2012年入住我院且获得随访的286例50岁以上脆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住院及随访资料,统计分析手术与非手术组患者恢复优良率、死亡率。结果 2010—2012年我院共收住脆性髋部骨折患者560例,获得随访286例,其中采用手术治疗的250例,非手术治疗的36例,手术组病人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5.60%,非手术组病人功能恢复优良率仅为22.22%,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815,P〈0.01)。手术组病人随访期死亡率10.00%,非手术组随访期病人随访期死亡率高达69.44%,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081,P〈0.01)。结论脆性髋部骨折致残率及死亡率高,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手术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促进髋部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4.
距骨颈骨折脱位2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告1980-1991年26例距骨颈骨折脱位治疗结果。随诊期1-7年。按改良Hawkin分类:Ⅱ型9例,Ⅲ型14例,Ⅳ型3例。切开复位22例,其中外固定4例,内固定18例,关节融合4例。疗效优良率77%,距骨体缺血性坏死率54%,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18%。分析认为疗效与损伤的程度有关。治疗方法依骨折类型而定。Ⅱ型闭合复位失败和Ⅲ、Ⅳ型以切开复位为主,强调准确复位和对距骨体血运的保护。陈旧性损伤采用  相似文献   
65.
人工股骨头置换后翻修2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2000-02/2007-05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进行髋关节翻修患者21例(21髋),均为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65~85岁,平均74岁.11例髋臼磨损、4例假体松动、2例松动合并髋臼磨损行全髋关节翻修,髋臼缺损部位行松质骨颗粒充填植骨,2例假体周围骨折患者行复位内固定植入长柄假体加周围植骨,2例感染患者行旷置后二期全髋关节翻修.翻修假体的选择:非骨水泥型假体7例,骨水泥型假体3例,混合型假体7例,2例保留假体柄,2例假体周围骨折仅行股骨侧翻修.平均随访32个月,Harris评分平均79分,翻修采用骨水泥假体比非骨水泥假体效果差.结果提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翻修最常见的原因是髋臼磨损,翻修手术尽量采用非骨水泥假体.  相似文献   
66.
由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华东地区学术委员会主办、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第五届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华东地区学术会议,干2011年6月17日至20日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本届会议得到了华东地区广大手外科工作者的重视和大力支持,共征集学术论文408篇、分8个版块进入《论文汇编》,共2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67.
68.
胶原酶预防肌腱腱鞘内粘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胶原酶预防肌腱鞘内粘连的作用。方法 采用鸡屈趾肌腱损伤的修复模型。实验趾和对照趾腱鞘内分别注入胶原酶和生理盐水。术后对实验趾和对照趾进行生物力学测定;解剖和组织学观察粘连性状、肌腱愈合情况。结果 各组实验趾和对照趾的肌腱滑动距离和关节活动度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趾优于对照趾。术后早期两者肌腱吻合口最大抗张力强度无差异。解剖和组织学观察实验趾肌腱粘连程度轻于对照趾。结论 胶原酶  相似文献   
69.
背景:非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前计划中常用的模板测量法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准确性不高。有研究表明股骨峡部髓腔在髋关节置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股骨假体的安置和置入后的稳定。 目的:观察CT峡部测量股骨峡部在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4例尸体股骨的CT影像及额状解剖面,分析股骨假体与股骨峡部紧密压配及与皮质骨的接触情况。CT测量50例(55侧)初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的股骨峡部最长髓腔内径、最小髓腔内径及皮质厚度;利用最小髓腔内径预测假体型号。采用模板测量法作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3例尸体股骨假体可在股骨峡部紧密压配接触到骨皮质。55例的峡部最长髓腔内径大小为8.2~22.4 mm,平均(14.2±3.1) mm;峡部最小髓腔内径为6.1~17.9 mm,平均(10.2±2.9) mm;皮质厚度2.7~12.7 mm,平均(7.5±1.8) mm。利用CT峡部测量法预测假体存在较高优秀率(50.9%)。与对照组预测假体型号之间的优秀率存在明显差异(P < 0.05);而优良率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当年龄≤65岁时,CT峡部测量法选择的假体型号优秀率可达63.9%;当峡部最长髓腔内径与最小髓腔内径的比值≥1.4时,CT峡部测量法的优秀率为70%。提示股骨假体在股骨峡部的紧密压配对股骨假体的稳定起重要作用。CT峡部测量法预测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假体型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0.
肱骨近端骨折是指包括肱骨外科颈在内及其以上部位的骨折,国内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2.5%,国外文献报道占全身骨折4%~5%,其中80%~85%为无移位或轻度移位骨折,仅15%~20%需手术治疗[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