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9篇
  免费   1787篇
  国内免费   22篇
儿科学   22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047篇
综合类   98篇
预防医学   36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07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47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397篇
  2011年   378篇
  2010年   37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宝鸡市人民医院自2014年5月—2016年5月共213例单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2例行单纯激光腔内治疗(激光治疗组);101例行联合泡沫硬化剂、激光腔内消融及点式剥脱治疗(联合手术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形成、切口感染、皮肤烧伤、淤血、局部硬结及皮肤溃疡)及术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联合组的术后1个月,联合手术组皮肤瘀斑发生率高于激光治疗组(P0.05),其余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3个月,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均P0.05);术后3个月,联合治疗组的生活治疗改善明显优于激光治疗组(均P0.05)。联合治疗组术后曲张血管残留率明显低于激光治疗组(4.95%vs.32.14%,P0.05)。结论:联合手术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安全、可行且能减少曲张血管残留、改善早期预后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2.
糖尿病血管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可危及全身各个器官,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常规治疗手段对严重的糖尿病血管病变的效果有限。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在糖尿病血管病变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通过调控VSMC来逆转糖尿病血管病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笔者就VSMC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在糖尿病中的表型转换特点与VSMC调控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3.
鉴于欧洲乃至全球肝细胞癌(HCC)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不断攀升,增强早期监控力度、提高早期诊断率、精准分期指导个体化治疗是目前HCC管理的关键。2018年4月,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更新发布了HCC临床实践指南,聚焦HCC的监测、诊断、分期和治疗的相关问题,对HCC分期系统以及各期患者治疗策略的推荐进行全面更新。基于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重要观点、最新循证医学证据,笔者对指南更新要点作一解读,旨在为临床决策者对HCC管理指南的灵活应用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比较不同肝血流阻断技术在肝囊型包虫病外囊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6例行外囊剥除术的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其中31例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法阻断入肝血流(Glisson蒂阻断组),25例采用Pringle法阻断入肝血流(Pringle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手术时间、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费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蒂阻断组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Pringle组(均P0.05);肝功能指标方面,Glisson蒂阻断组术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明显低于Pringle组(均P0.05),两组术后总胆红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酶原时间以及应激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HOMA-IR指数、肿瘤坏死因子α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与Pringle法比较,Glisson蒂阻断法有利于肝囊型包虫病外囊剥除术后患者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5.
肝门部胆管癌的外科治疗尽管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是外科医生最为困难的挑战之一。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定义、分期、影像学评估、术前预处理、手术治疗及辅助性治疗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需要多个学科的共同努力以努力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比肝癌切除术中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与第一肝门血流阻断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手术治疗的127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肝切除术者62例(Glisson组),采用第一肝门血流阻断肝切除术者65例(传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Glisson组和传统组的手术出血量、肝血流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Glisson组手术时间、术后2 d引流量、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组(均P0.05);术后第1、3天两组的ALT、AST、TBIL、PT均较术前显著的升高,同时ALB较术前显著的降低(均P0.05);Glisson组患者术后第1、3天的ALT、AST、PT水平均低于传统组(均P0.05);Glisson组手术并发症率与传统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2.90%vs.18.46%,P0.05)。Glisson组与传统组1、3年生存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肝癌切除术中采用Glisson蒂阻断病变侧血流较第一肝门血流阻断有利于减轻手术后肝功能损害,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内镜(PTES)联合不同碎石方式精准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效果并总结相关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行PTES结合钬激光或液电碎石治疗的复杂肝胆管结石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成功率93.9%(46/49);平均手术时间与出血量(107.5±8.9)min、(43.6±10.4)mL,残石率8.7%(4/46),并发症发生18例次;结石近期复发率6.5%,远期复发率13.6%。结论:PTES结合不同碎石方式精准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显示出了良好效果,对于无肝叶萎缩,结石局限于段/叶者,以及有多次胆道手术史,无法耐受开腹手术患者推荐首选此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黏蛋白3(MUC3)和黏蛋白4(MUC4)在结石相关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MUC3、MUC4在24例正常胆管组织、44例肝内肝管结石胆管组织、38例结石相关I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两者表达与ICC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MUC3与MUC4在3种组织中的表达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正常胆管组织、结石患者胆管组织,结石相关ICC组织中MUC3的表达阳性率依次降低(79.2%、56.8%、36.8%),而MUC4的表达阳性率则相反(29.2%、79.5%、86.8%)。两者的表达均与结石相关ICC患者的肿瘤组织学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且MUC4的表达与门静脉有无浸润有关(均P0.05)。结石相关ICC患者中,MUC3阳性表达者术后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MUC4阳性表达患者术后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表达患者(均P0.05)。结论:在结石相关ICC组织中,MUC3表达降低,而MUC4的表达升高,两者表达的变化与结石相关ICC的进展、侵袭及转移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09.
正患者男,38岁。因反复右上腹疼痛5年再发伴巩膜黄染3d于2017年8月23日入院。体检: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平软,右上腹轻压痛,Murphy氏征阴性,无肝区叩击痛,肠鸣音正常。血生化:ALT530U/L,TBIL71.0μmol/L,DBIL49.4μmol/L,UBIL21.60μmol/L。上腹部MRI(MRCP)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循PCD引流管路径作微小切口联合经皮肾镜清除胰腺坏死组织的方法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感染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经PCD引流的感染期SAP患者出现引流不畅等治疗效果不佳后,循PCD引流管路径作一约2 cm微小切口,用取石钳取出浅层部分胰腺坏死组织,深在部分坏死组织联合经皮肾镜直视下用网篮取出,在残腔的高、低位分别置入冲洗管及双套管,从腹壁相应较簿的位置戳孔引出并固定,原PCD引流管管口予以关闭。术后用生理盐水自冲洗管冲洗脓腔,双套管负压状态下作持续负压吸引将残余坏死组织逐步清除干净。监测记录患者术前、术后引流量(出入量差)、体温、白细胞(WBC)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术后1个月复查腹部CT了解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残余情况。结果:23例感染期SAP经上述方法处理后,感染中毒症状均改善,术后30 d内引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多(均P0.05),感染指标(体温、WBC数、PCT、CRP)均在术后不同时间点较术前明显下降(均P0.05),术后1个月左右复查CT显示胰周坏死组及积液基本消失,其中5例术后2周出现冲洗管堵塞需换管继续冲洗引流,所有患者未出现腹腔出血、肠漏、穿孔等并发症,无需行二次微创手术干预或开腹手术处理,患者最终均痊愈出院。结论:循PCD引流管路径作微小切口联合经皮肾镜清除胰腺坏死组织的方法在治疗SAP感染性坏死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