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5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作为菌痢的病原体,B群和D群点贺菌仍然占有绝对优势,河南省自2003年就未再监测到A群或C群志贺菌株.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河南省鼠伤寒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耐药状况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带型,为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代表的食源性疾病暴发预警、调查、溯源及公共卫生意义上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提供基线与参考数据。方法 根据国际PulseNet 细菌性传染病分子分型监测网络公布的沙门菌PFGE分型技术与美国临床与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2011-2013年分离自我省5个哨点医院的72株鼠伤寒沙门菌进行13种抗生素的药敏测试与PFGE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72株沙门菌对8类13种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有65株为多重耐药菌株(90.3%),其中耐3~5种的为6株(8.3%),耐6~8种的为34株(47.2%),耐9~10种的为10株(13.9%)。72株鼠伤寒沙门菌经Xba Ⅰ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获得45种带型,每种带型包含菌株数1~9株不等,相似度区间为65.6%~100%。结论 河南省临床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状况普遍比较严重,PFGE带型呈现出多样性的同时又具有较显著的优势带型特点,部分带型与其对应的耐药谱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与相同的聚集性。  相似文献   
53.
目的 分析2015年3-7月份河南省登封市分离自临床诊断为副伤寒聚集性病例的甲型副伤寒(S.Paratyphi A)沙门菌病原学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关联。方法 采集副伤寒病例患者的静脉血8~10 mL,双相血培养瓶37 ℃培养4~7 d,沙门菌科玛嘉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培养,系统生化鉴定,丹麦SSI分型血清进行沙门菌O抗原及H1/2相鞭毛诱导血清凝集试验。根据PulseNet China病原体分子分型网络实验室公布的沙门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操作指南与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沙门菌K-B法药敏测试方案对其进行XbaI/BlnI双酶切PFGE分子分型与聚类分析及8类13种抗生素药敏测试。结果 从29例病人血培养物中共分离到2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其经XbaI与BlnI限制性双酶切和PFGE电泳后带型完全一致(PTYA1);药敏测试结果显示24株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耐药表型一致。结论 病原学诊断及PFGE分子分型结果证实了26例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病例间可能存在高度的聚集性与分子流行病学关联,为进一步的追踪溯源和调查取证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4.
目的检测与分析河南省2010-2012年20株布氏菌型别及PFGE脉冲场凝胶电泳指纹图谱特征。方法采集病人静脉血,分别以试管凝集试验(SAT)、双相血培养瓶分离培养、热裂解法制备DNA模板和AMOS-PCR鉴定4种布氏菌型别。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检出的布鲁氏菌进行分子分型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20株布鲁氏菌经鉴定,19株为羊种,1株为牛种;羊种布鲁氏菌经XbaI酶切与脉冲场凝胶电泳后,共获得了8种不同带型,带型相似度在80%~100%之间,牛种与羊种菌株在带型相似度上差异较大,具有较好的分辨能力。结论河南省病人感染的布鲁氏菌以羊种为主要型别,AMOS-PCR与PFGE作为布鲁氏菌菌型鉴定与分子分型的技术手段,为布鲁氏菌病的病原学监测与应急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5.
目的 了解河南省环境中沙门菌的分布情况,探讨环境中沙门菌的不同型别分布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采集动物粪便、生熟肉制品和厨具等各类标本4 488份,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采用CLSI推荐的K-B法对分离株进行13种抗生素敏感试验。结果 从18种标本中共分离出332株沙门菌,分离率为7.40%;分离株分属于39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是肠炎沙门菌(23.79%)和德尔卑沙门菌(20.18%)。环境中沙门菌对各类抗生素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其中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和萘啶酸的耐药率较严重,对三代头孢类抗生素和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结论 河南省环境中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呈多样性,不同来源的沙门菌的血清型有一定的差异;对目前常用的抗菌药物均有耐药菌株出现,提示在防控食源性疾病中应关注环境细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56.
河南省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河南省2008年志贺菌的病原学特征,了解掌握其血清型别、耐药谱及携带毒力基因情况,为临床用药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合理依据。方法从形态特征、生化反应、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及毒力基因检测等方面分别对河南省各细菌性腹泻监测点分离到的272株志贺菌株进行了系统鉴定和病原学研究。结果 272株志贺菌包括福氏志贺菌250株(91.91%)、宋内志贺菌22株(8.09%);选择其中100株志贺菌进行了针对14种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AST),对氨苄西林、萘啶酸、四环素、氯霉素耐药率分别为99.1%、99.1%、100%、85.7%;对头孢噻吩/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及妥布霉素的耐药率为20%~70%之间(KF/CTX 21.6%/20.6%、C IP40.2%、SXT 66.7%、TOB 15.7%);选取120株志贺菌进行毒力基因set2、ipaH、ial、set1B的检测,82.50%的志贺菌含有这4种毒力基因。结论河南省2008年分离的志贺菌包括福氏和宋内2种血清型,以福氏志贺菌为主;菌株普遍携带有4种毒力因子,绝大多数菌株对3种以上抗生素不敏感,表明临床分离志贺菌的耐药问题日益严重,给腹泻疾病的治疗带来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7.
患者女,20岁,因反复右侧鼻腔出血伴头昏半年于2008年6月入院.入院查体:血压100/60 mm Hg(1 mm Hg=0.133 kPa),贫血貌,精神稍差,双侧眼球活动无受限.  相似文献   
58.
目的调查以发热、头痛、淋巴结肿大、皮疹为主要症状的不明疾病病因。方法对可疑病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血用血清学、免疫学、套式PCR方法检测病人血清抗体滴度、血清型及立克次体特异性基因片段。结果对采集到20例病人进行血清外裴OXk凝集反应,阳性率达100%,11份二次血清OXk效价呈4倍升高;恙虫立克次体IFA检测lgM和lgG抗体,20份均为阳性,最高达到1:2560;恙虫病血清学分型G illiam 4例,Karp 6例,Kato 8例。套式PCR检测病人血结果3份扩增出R t特异性DNA片段。结论首次证实了河南省恙虫病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myelography,MG)联合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检测在治疗下腰段脊神经根性卡压性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3月~2006年10月对46例患有不同程度腰腿疼痛1年以上且有手术意向的患者常规行MG和双下肢胫神经及L5、S1皮节SEP检测,分别记录硬膜囊受压部分占椎管直径的比例、N40峰潜伏期及H反射延迟状况,综合分析两种检查结果,最终决定是否行手术处理并预测愈后。结果7例单节段硬膜囊受压未超过椎管直径30%的患者,有2例患者SEP检测N40延迟比对照组超出10%,另5例延迟在0.15s之内<10%。前者手术治疗,后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处理。34例患者硬膜囊单节段(26例)和双节段(8例)受压程度大于椎管直径的30%,其中MG检查单节段单侧根管不显影21例,双侧不显影5例;多节段8例存在单侧根管不显影2例和双侧不显影6例,而此34例患者SEP检测H反射延迟均>10%,皆选用手术治疗。还有5例患者虽然MG下硬膜囊受压小于椎管直径的30%,其SEP延迟又>10%,但是其振幅却正常,其中2例患者单侧根管显示不清,此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MG和SEP检查可以作为下腰段脊神经受损害的量化指标,二者互为补充,指导临床治疗方式并提示愈后,对尚无CT或MRI设备的基层医疗单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调查了解莱姆病在河南省人群中的感染情况。方法选择河南省登封市和济源市的居民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方法 (IFA)检测人群血清抗莱姆病螺旋体抗体(IgG)。结果通过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两个调查地区人群中均有莱姆病的自然感染,阳性率分别为6.67%和11.46%,不同地区、不同年龄和性别间的人群莱姆病伯氏螺旋体血清抗体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河南省登封市和济源市人群中存在莱姆病的感染,很可能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有待进一步调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