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鼓式取皮机在临床的应用极为广泛,但对手背部的烧伤创面移植取皮时仍受限。笔者单位在鼓式取皮机鼓面上附加不同大小和形状(如梯形)的不锈钢鼓面,调节皮鼓刻度和不锈钢厚度,按皮鼓取皮操作规范不但能够获取满意的中厚皮片,而且还能提高手部创面的修复质量。图1 取皮机梯型附加鼓面正面  操作方法:采用厚度为0 .3~0 .5mm的硬质不锈钢片,将移植皮片切割成长轴为2 4 .5cm、宽≤15 .5cm的不同形状、大小若干皮片,在皮片长轴两端各取1.0cm折向半圆形皮鼓的凹面,将不同规格的皮片置于取皮机鼓面上,反折部分恰好卡在皮鼓的头、尾部(图1)。按创…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与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的序贯治疗深度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 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深度烧伤后早期增生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创面愈合后4~8周开始接受序贯治疗, 根据每次治疗前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分选择治疗方式, 若血管分布≥2分, 厚度<2分, 则给予强脉冲光治疗;若血管分布≥2分, 厚度≥2分, 则给予强脉冲光联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若血管分布<2分, 厚度≥2分, 则给予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若血管分布<2分, 厚度<2分, 则治疗结束。强脉冲光治疗每个月1次, 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每3个月1次。患者治疗前、治疗结束后采用VSS、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OSAS)和患者瘢痕评估量表(PSAS)进行疗效评估, 评分越高表明瘢痕越严重。记录患者治疗期间强脉冲光及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次数, 患者治疗结束时瘢痕形成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采用±s表示, 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共纳入...  相似文献   
74.
小剂量多巴胺广泛应用于围手术期病人,试图预防肾缺血、中毒、炎症对肾功能的威胁。在一些医疗中心,对有肾功能不全的危险手术病人均预防性应用小剂量多巴胺。然而,小剂量多巴胺对肾脏作用是复杂的,预防围手术期肾脏并发症的价值未经证实。 Goldberg等于60年代首次报道,充血性心衰病人应用小剂量多巴胺(100μg/min)可引起尿钠排泄。McDonald等报道,健康志愿者应用多巴胺[2.6~7.1μg/(kg·min)]可显著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有效肾血流量和尿钠排泄,心脏指数(CI)平均增加1.4L/min。充血性心衰病人应用稍低剂量[1.3~3.6μg/(kg·min)]  相似文献   
75.
烧伤创面细菌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感染细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烧伤病房453例次阳性创面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55.2%,革兰氏阳性(G )球菌占40.2%,真菌占3.9%。(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G 球菌的65.3%,其中耐药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的分离率为44.5%;铜绿假单胞菌占G-菌的39.2%。(3)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良好的抗菌活性,但耐药率有明显增加。(4)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对MRSA无l例耐药。结论本院烧伤病房细菌感染仍以G-杆菌为主,G 球菌次之。第三代头孢菌素是目前的常用抗生素,但耐药率增加的问题不容忽视。MRSA分离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万古霉素和去甲万古霉素应作为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76.
双期动态CT对肝内占位性病变诊断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对疑有肝内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双期动态CT检查,经证实者共47例,原发性肝癌的特征性表现是:肝动脉期病变区见肿瘤血管及血池影和/或明显增强呈高密度,门脉期则很快恢复为相对低密度,肝血管的特征性表现是:病灶增强区扩散极缓性,病变全部充满强呈等密度至少需要3分钟,本法对原发性肝癌定性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6.8%,87.5%和93.6%;肝血管瘤分别是92.9%,96.9%和95.7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正常小儿寰枢椎的MSCT表现。方法对32例2-13岁正常小儿寰枢椎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分析其MSCT图像。结果寰椎前弓双侧部骨骺板融合时间为6-7岁,后弓正中部为3-4岁。枢椎齿状突尖部骨骺出现时间多数是5-6岁,骨骺融合时间是9-10岁。齿状突上部形状在冠状位上似双乳突状或蜡烛火焰状,在横断位上似豆瓣状或花蕊状。齿状突基底部骨骺板形似裂隙状,融合时间多为5岁以后。正常小儿寰齿前间距平均值是2.05±0.45mm,寰椎两侧侧块外缘与齿状突中心距离差平均值是0.94±0.84mm。结论正确认识正常小儿寰枢椎的各种MSCT表现,有利于提高小儿寰枢椎损伤或发育畸形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第一掌背动脉桡侧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儿手指电击伤。方法利用第一掌背动脉桡侧岛状皮瓣修复小儿拇指、示指电击伤6例,皮瓣面积为1.5 cm×2 cm~2 cm×3 cm。结果 6例皮瓣均成活,利用第一掌背动脉桡侧岛状皮瓣修复手指电击伤,尤其是儿童拇、示指电击伤,血供可靠、损伤小、外观满意。结论第一掌背动脉桡侧岛状皮瓣逆行能够有效的修复手指深度创伤。  相似文献   
79.
目的总结烧伤后期残余创面修复方法。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采用创面浸浴、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应用封闭负压疗法(VAC),然后邮票植皮或皮瓣修复方法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78例。残余创面面积2%~27%TBSA。观察治疗前、后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及创面愈合情况。结果本组78例患者,经多次浸浴换药,2~3周愈合者17例,邮票植皮44例。应用VAC治疗17例。治疗前创面分泌物培养结果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分别占38.20%和32.58%,治疗后患者创面培养结果逐渐转阴。本组患者均治愈。结论创面浸浴后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应用VAC治疗烧伤后期残余创面,能够明显控制创面感染,加速创面愈合,为手术修复创面创造了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80.
骨挫伤的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目的探讨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及MRI在骨挫伤影像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骨挫伤和3例隐匿性骨折病例的X线平片、CT及MRI影像资料,分析骨挫伤的MRI影像表现,评估X线平片、CT及MRI在骨挫伤影像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全部病例的X线平片均未见异常.CT能有效显示3例隐匿性骨折的部位和形态,但34例骨挫伤病例CT均未能予以诊断.3例CT诊断为隐匿性骨折的病例MRI诊断为骨挫伤而未能显示骨折的存在.MRI能有效显示不同部位骨挫伤的病变部位、范围及形态,在SE序列上骨挫伤的典型MRI表现为不规则片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的异常信号改变,骨皮质及骨轮廓不发生变化.结论在X线平片、CT及MRI三种影像检查方法中,MRI是唯一能有效诊断骨挫伤的检查方法,但MRI不能明确区别骨挫伤和未分离、移位的隐匿性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