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176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1956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238篇
  2016年   1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377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49篇
  2009年   3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1.
目的:评价为高龄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切除术的安全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7月-2011年12月87例行胃切除术高龄(≥70岁)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9例行腹腔镜手术(腔镜组),48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性别、中位年龄、术前合并症、ASA术前危险度评分、疾病类型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与开腹组比较,除平均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外(P>0.05),腔镜组术中平均出血量(73 mL vs.309 mL),肠功能恢复时间(4.1 d vs.5.5 d),进流食时间(4.2 d vs.6d),平均住院时间( 19.1 d vs.25.2 d),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28.2% vs.56.3%)均明显减少(均P<0.05).平均随访29个月,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总生存率分别是57.1%和65.9% (P>0.05).结论:为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胃癌切除术安全可行,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心肺并发症的发生率,加快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2.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外伤性脾破裂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使用腹腔镜技术诊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经全腹腔镜下完成,6例在手助腹腔镜下完成,中转剖腹脾切除3例,8例获得成功保脾。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外伤性脾破裂经腹腔镜进行诊治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合并精神症状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结直肠癌术后出现精神症状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 例中,兴奋型5人,抑制型3人,混合型1人,均治愈.全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至3年,精神障碍无复发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合并精神障碍,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术前充分沟通、术中维持稳定、术后严密观察是肪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胃肠道结石的病因,诊断,常见发生部位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的42例胃肠道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胃肠道结石常见于胃和回肠末端,全组胃和十二指肠结石13例(2例手术,4例行胃镜下取石,7例非手术治疗),肠结石并肠梗阻29例(10例手术治疗,19例非手术治疗)。(2)行CT检查者16例,其中有12例(75.0%)发现结石;行胃镜检查者12例,均发现结石。(3)手术治疗12例,其中单发结石6例,多发结石6例,胃镜下取石4例;非手术治疗26例。42例均治愈。结论CT和内镜检查可提高胃肠道结石诊断率。治疗宜采取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胃镜下取石、非手术治疗以及肠梗阻导管治疗。  相似文献   
115.

目的:报告血管型Ehlers-Danlos综合征(EDS)患者2例,并总结其中1例5代家系的情况,以增进对该病的认识。
方法:分析EDS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家系成员的特点,就其发病机制及血管型EDS的临床表现、诊断、外科治疗等方面复习文献。
结果:例1为动脉瘤样扩张自发破裂出血患者,手术时发现血管脆弱易撕裂,术野渗血明显,术后再次出血死亡;例2为左髂动脉瘤破裂出血经介入治疗,病情暂时平稳,但术后多次复发。例2家系中5代13例发病,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
结论血管型EDS是一类极为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其血管合并症常导致患者灾难性后果;外科治疗并发症和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16.
目的:探讨HBsAg对胃癌肝转移患者联合切除术后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采用胃和肝转移灶同期切除手术的胃癌肝转移患者31例的5年系统随访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比较生存率差异,再采用Cox风险比例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31例患者中完成系统随访29例,随访率93.5%.该29例患者中,3例生存无复发,另26例均死于术后复发和转移.全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2.1%,22.4%,12.1%,HBsAg阳性患者(14例)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58.4%,18.7%,8.9%,而HBsAg阴性患者(17例)分别为69.3%,27.9%,15.7%; HBsAg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状态优于HBsAg阳性患者(x2=2.119,P=0.03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BsAg阳性患者术后死亡的风险是HBsAg阴性患者的1.670倍,此外,肝转移灶的大小、胃癌的手术类型也是影响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RR=2.121,95%CI=1.864-2.378; RR=2.296, 95%CI=2.001-2.591).结论:HBsAg是胃癌肝转移联合切除术后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实施此类手术时应考虑HBsAg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7.
目的:探讨全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肿瘤手术的临床应用与技巧。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采用全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39例成功完成腔镜手术,其中因结节性甲状腺肿及腺瘤行单侧部分甲状腺切除术32例,甲亢行次全切术1例,甲状腺癌行根治术6例;1例因实体瘤出血而中转开放手术。无喉返、喉上神经、甲状旁腺功能损伤。 结论:全乳晕径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安全,成功率高,手术切口小且隐蔽,美学效果佳。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治方法。方法分析2例和文献已报道的30例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平片和CT可作为诊断依据。非手术治疗17例(中转手术3例),手术治疗18例。结果32例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中28例与EST或预切开有关;临床表现以腹膜炎、腹膜后感染和皮下气肿为主;手术治疗18例包括非手术治疗中转3例,治愈14例,死亡4例。非手术17例,中转手术3例治愈14例,死亡1例,总治愈成功率84.6%。结论ERCP致胆胰肠结合部损伤主要与EST和预切开等操作有关。诊断较困难,皮下气肿和平片/CT上出现腹腔内或腹膜后积气积液可确立诊断。有较重腹膜炎或腹膜后感染同时CT上腹腔内或腹膜后积液多者应选择早期手术,否则可先考虑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9.
夏存林 《临床医学》1997,17(3):13-15
本文报告42例闭性肝损伤的诊治,其中严重肝损伤18例,死亡4例。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观察不同气腹压力腹腔镜手术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12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患者,106例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患者,并分别分为低气腹压力组和高气腹压力组,在术前及术后第1,3,5天行肝功能检测,比较4组间肝功能变化的差别。结果:LC组术后第1,3天低气压组和高气压组AST,ALT,TBIL均升高,且高气压组升高更明显;LA组术后低气压组各项指标升高不明显,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高气压组升高明显。术后第5天各组各项指标均与术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腹腔镜手术对肝脏功能的影响与气腹压力有关;较高的气腹压力对机体肝功能产生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