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4篇
  免费   220篇
  国内免费   155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54篇
基础医学   153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387篇
内科学   379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15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96篇
综合类   999篇
预防医学   390篇
眼科学   56篇
药学   363篇
  2篇
中国医学   329篇
肿瘤学   89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1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82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43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34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0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106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6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8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8年   4篇
  1975年   4篇
  1960年   6篇
  1958年   9篇
  195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多源癌的发病特征,提高多源癌的术前诊断.方法对可凝消化道肿瘤的患者进行内镜检查,对消化道肿瘤、溃疡,至局部炎症改变明显的部位分别进行活检.多源癌诊断标准为:①镜下发现两个以上肿瘤(病灶),而且肿瘤之问粘膜完好,病灶不连续.②经病理活检证实每个肿瘤都是恶性的.结果在1375例上消化道癌中,检出多源癌20例(1.45%,20/1375),其中食管多源癌6例(30%),食管贲门多源癌3例(15%),食管咽喉部多源癌2例(10%),食管胃多源癌5例(25%),胃多源癌4例(20%)本组20例共发现41个病灶,双源癌19例,三源癌1例,多源癌各病灶病理类型相同者17例,不同者3例.其中多源鳞癌10例,双源腺癌6例,双源小细胞癌1例,鳞癌腺癌共存1例,印戒细胞癌与腺癌共存1例.结论上消化道多源癌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食管和食管胃多源癌较多见,内镜检查是提高其术前诊断的一重要手段.为减少漏诊,在镜检中引起足够重视,不能仅满足于一个痛灶的诊断,做到内镜与X线诊断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2.
随着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开展,寻求有效的抗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成为较为突出的课题。通脉灵注射液是复方中药制剂,有扩张冠脉血管、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等作用〔1〕,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心功能有保护作用〔2〕,但其抗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观察通脉灵对犬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氧供需平衡的影响,以探讨其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1材料与方法1.1动物及分组健康杂种犬,雌雄兼用,体重(14.60±1.69)kg,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G);通脉灵临床剂量组(TM1):通脉灵2倍临床剂量组(TM2)和丹参对照组(DSG)。每组6只。1.2…  相似文献   
103.
104.
目的:明确产后尿失禁患者肛提肌是否存在神经源性损伤或肌源性损伤,进一步观察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对两种损伤类型的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1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均采用同心圆针电极评估左右侧肛提肌后分为神经源性组(n=33)和肌源性组(n=48),两组患者均接受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肛提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motor unit action potential,MUAP)波幅,改良牛津评分法(modified oxford scale,MOS)评分,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ncontinence quality of life scale,I-QOL)评分及尿失禁发生的情况。结果:经过6周治疗后,两组I-QOL、MO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提高(P0.05),且肌源性组I-QOL评分(85.26±9.43)明显高于神经源性组I-QOL评分(74.40±8.01)(P0.05);肌源性组尿失禁发生率(10%)明显低于神经源性组(18%);肌源性组MOS评分明显优于神经源性组(P0.05);肌源性组左、右侧肛提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波幅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神经源性组左、右侧肛提肌运动单位动作电位波幅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产后尿失禁患者肛提肌存在神经源性损伤或肌源性损伤,盆底肌训练结合生物反馈治疗能有效改善两种损伤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临床症状,但对于肛提肌出现神经源性损伤的患者应考虑做进一步的临床处理。  相似文献   
105.
正1病例资料45岁男性,因头部外伤后半个月突发意识不清1 d入院。入院前半个月,因交通事故致头部外伤,伤后昏迷30min,头颅CT及三维重建示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右侧颞部硬膜外血肿(图1A、1B),右侧颞骨粉碎性骨折,骨折线延伸至颅中窝底,颌面部多发骨折。行左侧颞部硬膜下血肿颅骨钻孔引流术。伤后右眼突出、右侧球结膜充血水肿逐渐加重,伤后半个月后突发意识不清,复查头颅CT示左侧额颞顶部硬膜下血肿较前明显增大,右侧颞部硬膜外血肿较前吸收(图1C、1D)。为求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入院体格检查:神志朦胧,GCS评分12分,右侧瞳直径约2.5 mm,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训练对全镜下LARS韧带增强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行全镜下LARS韧带增强修复的36例慢性踝关节不稳者为研究对象,术后随机选取18例为快速康复组,18例为常规康复组,分别进行快速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分析各组术后3、6、12个月随访的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和Tegn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均无持续性疼痛症状,快速康复组与常规康复组的AOFAS踝-后足评分、Tegn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快速康复训练在全镜下LARS韧带增强修复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术后应用具有可行性及有效性,快速康复训练可在术后较早地恢复正常生活、工作及体育活动,获得较好的肌力及本体感觉,有利于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脑皮质梗死慢性期非流利性失语症患者灰质体积的改变及其与语言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PubMed数据库中骶神经刺激疗法的临床研究文献,总结其研究现状和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MSCT对肾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肾淋巴瘤的MSCT表现。结果 7例中包括原发性肾淋巴瘤3例,继发性4例。表现为单肾单发肿块2例,无明显肿大淋巴结。双肾多发结节1例。单肾弥漫性肿大1例,病灶内可见血管影被包埋。后腹膜肿大、融合成团淋巴结向前浸润,肾脏受累2例,肾脏内病灶与后腹膜肿大、融合膜成团淋巴结间无明确分界。双侧肾上腺淋巴瘤同时合并右侧肾周肿块1例。7例病灶强化模式均为:肾皮髓交界期及肾实质期均表现为低强化,病灶边界不清。结论由于侵犯机制不同,肾淋巴瘤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其MSCT表现也有多种类型,但仍具一定特点,熟悉其CT表现有助于在术前做出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0.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处理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原因和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13年12月行切开复位钢板和部分植骨内固定术后出现早期并发症的38例胫骨平台患者,男35例,女3例;年龄37~69岁,平均42.3岁.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Ⅱ型3例,Ⅲ型2例,Ⅳ型2例,Ⅴ型19例,Ⅵ型12例.伤后至手术时间9 h~9 d,伤后3 d内手术26例.钢板固定15例,钢板加同种异体骨固定23例.皮肤坏死15例,感染6例,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腓总神经损伤2例,腓浅神经损伤3例,腘动脉损伤2例,骨折复位不良7例.结果:14例伤口Ⅰ期愈合,24例伤口延期愈合.住院时间7~67 d,平均25.6 d.38例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6.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3~9个月,平均6.9个月.末次随访采用Merchant标准评定下肢功能:优19例,良12例,可5例,差2例.结论: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早期并发症与骨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与术前准备不足、合并症的治疗、手术时机选择和手术技术有关;术后密切观察,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减少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