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70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股前外侧区皮瓣血管3D可视化研究与皮瓣设计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血管3D可视化解剖学依据。方法选择6侧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混悬液的新鲜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股前外侧区动脉及皮肤穿支血管的基础情况,并拍摄X线片观测穿支血管的二维分布;对其中2侧下肢标本股部及其股前外侧区的皮肤、肌肉分别进行连续螺旋CT扫描,并应用计算机软件分别进行动脉、穿支血管的三维重建及3D可视化处理。结果三维重建的数字化模型可准确反映股前外侧区动脉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以及可直观准确地显示皮肤穿支血管的供血区域,股前外侧皮瓣各穿支血管各自进行的血管三维重建的形态和供血区域一致。结论皮瓣血管3D可视化研究能直观且准确显示股前外侧区皮瓣的血管三维形态和供血区域,并为术前皮瓣设计提供了直观的数字化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2.
目的 通过改变蒂部动脉的位置,探讨其对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的影响。 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保留右侧髂腰动、静脉;实验组,保留右侧髂腰静脉+左侧髂腰动脉。术后7 d,统计皮瓣成活率,血管造影观察choke动脉扩张情况,HE染色显微镜下测量choke动脉的腔内直径。 结果 术后7 d,实验组皮瓣成活率高于对照组,(85.5±2.9)% vs(68.9±2.6)%,P<0.001;两组choke1动脉扩张程度相当,(46.93±6.21)μm vs(46.79±6.69)μm,P>0.05,实验组choke2动脉扩张较对照组更明显,(66.08±6.78)μm vs(46.00±6.90)μm,P<0.001。 结论 蒂部动脉位置改变,可促进choke动脉扩张和皮瓣远端供血,从而提高跨区穿支皮瓣成活率。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带指背神经的背侧方皮支链皮瓣在修复指端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 20例(20指)指端皮肤缺损患者,采用带指背神经的背侧方皮支链皮瓣修复,观察其疗效。结果均获得随访,随访4~20周,20例皮瓣均成活,感觉恢复至S3~S4,两点分辨觉8~10 mm。末次随访手功能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法评定,优14指,良4指,可2指,优良率90%。结论带指背神经的背侧方皮支链皮瓣修复指端皮肤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单、皮瓣色泽与附近指体相近、可以重建缺损区域感觉的特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4.
由于血细胞分析仪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和精密度高,少量血液即可为临床提供多项、及时、可靠和有效的分析参数,极大地提高了血液检验结果的效率和质量,正逐步取代传统的显微镜检查法(形态学检查除外)而被广泛应用。BC-5500血细胞分析仪为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过程中若有异常细胞存在时,仪器可自动报警提示。为探讨该仪器对异常细胞报警提示的可信度,我们对其白细胞分类结果与人工镜检结果进行了如下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55.
随着广谱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肠杆菌科细菌所产生的耐药谱已发生变化,对多种抗生素耐药,甚至是多重耐药,造成临床诊治上的困难[1]。为及时准确掌握临床分离肠杆菌科细菌的流行趋势及耐药状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我们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医院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进行了菌群和耐药性分析,为医院感染的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6.
Choke vessels与穿支皮瓣的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近年来随着临床解剖学研究的深入,在皮瓣的血供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1987年,Taylor等[1]提出了"血管体(angiosomes)"理论,所谓血管体是指某一源动脉呈树形分布的所有解剖学区域(anatomical territory),包括皮肤、浅筋膜、深筋膜及其深层的各种组织。血管体呈树形分支,其口径逐渐变细并与周围邻近血管体的类似血管形成血管网相连接,这种口径逐渐减小而互相吻合的血管网被称之为"choke vessels"。  相似文献   
57.
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男性肝硬化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67例肝硬化患者和34例正常健康人员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及催乳素(PRL),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血清T、E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降低(P<0.01),血清PR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性增高(P<0.01)。结论男性肝硬化患者体内存在性激素水平的失衡和紊乱,检测血清中T、E2和PRL水平对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观察一氧化氮(NO)对延迟皮瓣微循环的影响来探讨皮瓣血管舒张的机制。方法采用CD-1白鼠为实验动物,在其背部形成1.0cm×3.0cm延迟皮瓣。通过体内视频显微法和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分别检测皮瓣血管直径和血流量,观察一氧化氮合成前体L-精氨酸(L-arg)对皮瓣微循环的影响。结果在延迟皮瓣前,血管的平均直径范围为(22.15±3.65)μm-(25.32±3.34)μm,平均血流量为(1.84±0.74)nl/s~(2.31±0.91)nl/s;延迟皮瓣后,对照组血管直径增加到(43.83±11.17)μm,血流量增加到(6.98±3.12)nl/s。三天后,随着L—Arg剂量的增加,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血管直径大小和血流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一氧化氮在延迟皮瓣微循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主要通过扩张血管和增加血流量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59.
患者,男,62岁.因食入不洁食物后出现腹泻、乏力、头晕30余天,排黄色水样便7~8次/d;无粘液、脓血,无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先后服用盐酸小檗碱、诺氟沙星、思密达等药物治疗,腹泻症状无改善.入院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肝、胆、胰B超及血生化未见异常,因无明显阳性特征,故初步诊断为:①肠易激综合征;②腹泻待查.  相似文献   
60.
逆行岛状V型腓骨肌皮瓣修复后足缺损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为以逆行岛状Ⅳ型腓骨肌皮瓣修复跟骨及后足大面积软组织缺失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在50侧下肢标本、40块跟骨上对腓骨肌皮瓣的血供、血管蒂旋转点的设定及跟骨内骨小梁的分布情况等进行了观测。结果:(1)腓动脉沿途发出7.6支肌皮支,分布到腓骨及其邻近软组织,该动脉下端与胫关、胫后动脉有丰富而粗大的吻合,完全可提供逆流供血;(2)跟骨内骨小梁的分布在不同的矢状切面上有明显的差异,这与其负重时的应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