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湖南永州市食用淡水鱼感染华枝睾吸虫囊蚴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湖南永州市城区食用淡水鱼华枝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为制订肝吸虫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市区常见的6种食用淡水鱼,采用直接压片法检测各鱼种的囊蚴感染率和人工消化法检查各鱼种的囊蚴感染度,并将收集的囊蚴感染家兔进一步加以证实。结果共采集标本275份,其中鲫鱼82条,鳊鱼45条,鲤鱼38条,鲢鱼42条,草鱼32条,鳙鱼36条。6种主要食用淡水鱼均检出华枝睾吸虫囊蚴,其中鲫鱼检出率和感染度均居首位,分别为14.63%(11/82)和平均感染度为45.3个/g。结论永州市城区食用淡水鱼存在华枝睾吸虫囊蚴感染,对华枝睾吸虫防治应予关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微小RNA(miRNA)在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病变结肠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差异表达.方法 收集6例STC病变结肠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标本,应用miRNA芯片检测miRNA在STC病变结肠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5种miRNA在STC病变结肠组织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结肠组织比较,miR-20b、miR-27b、miR-30b、miR-128及miR-129-3p在STC结肠组织中表达下调,统计学组间差异倍数均在1.2倍以上,其中miR-128及miR-129-3p下调明显,统计学组间差异倍数大于2倍.结论 部分miRNA在STC结肠组织和正常结肠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可能参与了STC发生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33.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毒性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从抑制细胞生长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角度评价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对人肝癌BEL 740 2细胞的细胞毒性。方法 将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以不同终浓度、不同时间作用于人肝癌BEL 740 2细胞 ,用MTT比色法观察其细胞毒性 ,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检测细胞凋亡形态改变 ,前者同时记数凋亡指数 ,流式细胞仪定量分析细胞凋亡率。结果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BEL 740 2细胞的生长 ,作用 48h后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 值为 2 9.3 0 μg/ml。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到细胞皱缩、核质浓缩、核碎裂、细胞起泡以及凋亡小体形成等凋亡特性的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直方图上可见亚二倍体峰。浓度为 5 0 μg/ml、75 μg/ml、10 0 μg/ml、15 0 μg/ml、2 0 0 μg/ml的纳米粒子处理 48h后 ,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 2 0 .3 5± 2 .2 3 ) %、( 2 5 .3 5± 1.92 ) %、( 2 9.3 4± 4.61) % ,( 4 4.92± 3 .78) %和( 5 3 .64± 3 .49) % ,与对照组 ( 2 .2 3± 0 .14 ) %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5 0 μg/ml浓度作用 12h、2 4h、3 6h和 48h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 ( 2 .73± 0 .17) %、( 3 .5 2± 0 .3 5 ) %、( 6.3 7± 0 .3 4) %和 ( 2 1.64± 2 .46) % ,与对照组 ( 2 .2 3± 0 .14 ) %比较亦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34.
2000~2005年永州市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永州市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针对关键环节,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永州市2000~2005年食物中毒统计报表、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毒起数46起,中毒人数318人,死亡2人,中毒发生以夏秋季为主,发生场所以家庭、集体食堂居多,中毒因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占58.69%。结论建立和完善食物中毒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体系,制定科学可行的食物中毒应急预案,提高食物中毒的防治效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永州市中学生神经衰弱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对永州市10所高中高三学生进行了调查,以CCMD-3的神经衰弱标准作最后医学诊断。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学生神经衰弱总患病率为2.89%,抑郁质组为6.93%,多血质组为3.50%,粘液质组为2.79%,胆汁质组为2.54%。其中抑郁质组学生患病率显著高于其他3组,其他组之间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重点中学学生高于普通中学学生(P=0.005),也高于职业高中学生(P=0.000),而普通中学与职业高中学生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衰弱患病率高低可能与气质类型和用脑过度有关。应采取有效措施对中学生神经衰弱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36.
在我国,大约有85%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1].伴有肝硬化的患者肝功能储备下降,不但影响肝癌切除率,且术后常出现肝功能不全,甚至出现肝功能衰竭而致死亡.因此研究如何促进肝硬化肝癌患者肝叶切除术后的肝再生具有较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7.
改良兔VX2肝癌模型及其生长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改良的肿瘤种植方式,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并分析该肿瘤的生长特性。方法:3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的分为3组,每组10只。再将瘤块组织经剖腹途径植入肝脏,观察肿瘤7,10,14,21,28,34 d时的体积(B超测量),并计算肿瘤生长率,大体及光镜下瘤组织形态特征以及VX2移植性肝癌的CT影像特征。结果:2-3周生长最旺盛,其体积迅速增大。进行实验研究时,不宜太晚,一般不超过4周为宜,以免因肿瘤坏死和转移影响实验结果。结论:改良的肿瘤种植方式是建立兔肝癌模型的可靠方式,该模型是肝癌的基础及临床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围产期产妇血清、乳汁、唾液中乙肝病毒标志物及核酸DNA载量关联性,为科学指导新生儿母婴喂养、母婴接触方式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选择住院分娩产妇612例作为乙肝研究对象,根据产妇乙肝五项不同模式分为A、B、C、D、E 5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产妇血清、乳汁、唾液中HBV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同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HBV-DNA载量。结果:各组的产妇血清、乳汁、唾液HBV-DNA阳性率分别是A组99.33%、89.15%、96.49%;B组20.00%、3.11%、54.24%;C组65.52%、27.66%、29.41%;D组13.56%、3.45%、0.00%;E组1.16%、0.00%、0.00%。A组与B组间血清与乳汁HBV-DN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37.45,P<0.01);血清与唾液间HBV-DNA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289.49,P<0.01)。产妇乳汁、唾液HBV-DNA载量与其血液HBV-DNA载量呈正相关;研究证实A组产妇经母乳乙肝病毒传染性是乙肝"小三阳"产妇的87.45倍,乙肝病毒其他模式者乳汁传染性与乙肝"小三阳"产妇乳汁传染性相近。结论:①携带乙肝病毒的产妇乳汁、唾液有潜在传染性,其HBV-DNA载量远低于产妇血液HBV-DNA含量;②产妇乳汁、唾液中乙肝病毒DNA阳性率与母血中HBV-DNA载量呈正相关;③产妇血液HBV DNA≥1.00×103 copies/ml,建议人工喂养;④携带乙肝病毒的产妇不要对婴儿口对口喂食,亲吻等亲密接触方式,以防血液、唾液等途径传染乙肝病毒;⑤检测唾液可代替乳汁检查,唾液取材方便,唾液乙肝传染性比乳汁略强,孕期检测唾液HBV DNA载量,可提前为婴儿喂养方式、母婴接触方式、优生优育等提供循证医学证据;⑥携带乙肝病毒者哺乳期要定期检测产妇唾液、乳汁。  相似文献   
39.
纳米技术与肿瘤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技术是21世纪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由于纳米材料具有一些独特的效应,如小尺寸效应和表面、界面效应、量子隧道效应,表现出许多优异的性能和全新的功能,在医学领域已取得广泛应用。现就纳米技术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nano-HAP)诱导肝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处理BEL-7402细胞后,免疫印迹法检测p53、c-myc蛋白表达水平;比色法检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活性;端粒重复序列扩增-酶链免疫吸附反应法(TRAP-ELISA)方法测定细胞内端粒酶活性的变化.结果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处理BEL-7402细胞使抑癌基因p53的表达上升、癌基因c-myc的表达下降.随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浓度的递增(0、50、75、100、150、200 mg/L),端粒酶活性降低(1.94、1.26、1.21、1.14、0.86、0.59),随着作用时间延长(0、12、24、36、48 h)端粒酶活性降低(1.94、1.73、1.57、1.43、1.26),并激活Caspase-3.结论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能通过上调p53、下调c-myc基因表达,抑制端粒酶活性及激活Caspase-3等途径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