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2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0篇
内科学   10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30篇
预防医学   61篇
眼科学   14篇
药学   48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左室-右房通道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例左室-右房通道患者的术前超声特点、术中超声引导以及术后超声评估情况。结果 4例左室-右房通道患者中,2例为先天性,2例为获得性,皆继发于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术前4例患者经胸超声心动图均探及三尖瓣隔瓣附着点与二尖瓣前瓣附着点之间回声中断,彩色多普勒显示一高速血流束由左室经交通口流入右房。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清晰显示缺损的形态、大小及毗邻关系。其中3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介入封堵术,术后即刻经食管超声示封堵器未见移位,左室-右房分流消失。结论超声心动图不仅是诊断左室-右房通道的首选方法,而且能实时引导封堵、监测及评估疗效。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更准确、直观地显示其解剖结构,对于手术方式及封堵器型号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在我国,约有1.2亿人为慢性HBV携带者.对已感染HBV者,目前治疗效果尚不理想,生物治疗为其提供了新的思路.理想的载体系统是决定生物治疗效率的重要因素.腺病毒载体由于自身的优势在乙型肝炎生物治疗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就腺病毒载体在乙型肝炎生物治疗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研究肝细胞核因子(HNF)3结合位点HNF3β对HBV转录和复制调节作用的机制.方法 通过分别位于HBV基因组的多聚酶编码区Pp、PS1p和sp区上的HNF3结合位点,构建HBV基因组2个或3个位点的复合突变,获得4个复合突变型重组质粒;分别转染非肝源性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株(NIH3T3),Northern印迹法检测3.5 kb、2.4 kb/2.1 kb、0.7 kb HBV RNA的转录水平,Southern印迹法检测HBV DNA复制中间体水平,观察上述突变是否会影响HNF3β对HBV转录和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 在被转染的非肝源性细胞3T3中,HNF3β仍能降低4个复合突变型HBV重组质粒3.5 kb HBV RNA的转录水平,抑制HBV DNA的复制;与未共转染HNF3β相比,转录水平下降50%~75%、复制水平下降80%~96%.结论 在位于HBV基因组的多聚酶编码区Pp、PS1p和Sp区上的3个HNF3结合位点中,即使其中2个或3个结合位点同时联合突变,HNF3β仍能抑制HBV的转录和复制.Pp、PS1p和Sp区HNF3结合位点的突变不能阻断HNF3β对HBV复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弓形虫感染与小儿疾病的关系. 方法以1 246例住院儿童为实验组,267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使用统一调查表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标一步法检测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分别为3.53%和1.87%,两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早产儿、黄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肺炎、癫痫组弓形虫循环抗原均为阴性.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腹泻病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喉炎(包括喉炎、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热性惊厥、哮喘(包括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组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0.05>P>0.01或P≤0.01). 结论虽然住院儿童与健康儿童血清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但某些疾病患儿弓形虫循环抗原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提示弓形虫急性感染可能是这些疾病的一种病因.  相似文献   
105.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微创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o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微创外科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粗筛27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拟行微创外科非体外循环下封堵治疗.术前行TEE,根据VSD位置、类型、大小选择合适的封堵器;术中TEE引导封堵器放置,评价即刻封堵效果;术后1周内复查.结果 3例患者术前TEE剔除,20例患者封堵成功,TEE显示19例无残余分流,1例微量残余分流;4例患者转体外循环进行VSD修补,其中2例有残余分流,2例出现主动脉瓣反流;20例微创封堵成功患者术后1周内超声随访,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无残余分流,左心室重构改善,三尖瓣反流程度减轻,肺动脉压力下降.结论 TEE对选择适合行微创封堵的VSD患者、选择封堵器大小、协助封堵器的释放、评价疗效均有重要作用.微创VSD封堵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6.
107.
唐红  陈旭  付玉华 《医学综述》2014,(24):4541-454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180例患感染性疾病儿童临床资料,对细菌培养情况、PCT、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计数(WBC)结果进行分析。依据细菌培养结果分组,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即为细菌感染组(100例),细菌培养结果阴性为非细菌感染组(80例)。结果 180例患儿中,非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和WBC阳性率分别为5.0%(4/80)、72.5%(58/80)和7.5%(6/80),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和WBC阳性率分别为90.0%(90/100)、84.0%(84/100)和36.0%(36/100),显示细菌感染组血清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而CRP阳性率在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WBC阳性率明显低于PCT阳性率。PCT阳性率与细菌感染程度呈正相关。结论作为区分细菌感染和非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患儿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明显优于CRP和WBC检测,PCT与患儿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可作为疗效和预后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用二维超声观测研究糖尿病(DM)左心房内径(LAD)容积,以了解DM左心房(LA)增大的发病率、左心房增大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对200例DM患者及200例正常人进行胸骨旁左室长轴观、心尖四腔观,测量左房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计算LA容积,测量左室内径、LV壁厚度及主动脉内径等。结果146例(73%)DM患者左房增大(LAH).99例(49.50%)左室肥厚(LVH),单纯LAH者年龄为(60.56±11.92)岁.LVH者年龄为(62.17±10.08)岁。结论DM患者LAH比LVH出现早,发生率高。认为LAH既是DM早期心脏并发症,又是DM血流动力学改变指标之一。加强DM患者LAD的超声研究.对尽早防治DM心脏并发症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通过总结、分析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CAEBV)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对CAEBV的诊断、治疗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月诊治的9例CAEBV患者的临床症状特点,以及实验室检食、病原学相关检查、影像学和病理学检佥结果等,并评估其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和随访、预后表现。结果CAEBV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主要表现为发热、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其他尚有乏力、恶心、皮疹、黄疸等。辅助检查的异常发现包括:贫血、白细胞降低、中性粒细胞降低、血小板减少、乳酸脱氧酶及羟丁酸脱氢酶升高等肝功能异常及胸部影像学的异常表现等。病原学相关检查结果:6例患者抗EB病毒衣壳抗原IgA抗体升高,8例EB病毒早期抗原IgG为阳性,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俭测外周血EB病毒DNA载量(中位数)为3.07×10^5copies/mL。9例患者中6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颅内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死于肺部感染4例患者进展为淋巴瘤,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严重感染。结论CAEBV临床表现多样且缺乏特异性,常伴有各系统严重并发症,部分患者可进展为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预后差,病死率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10.
卢家桀  唐红 《华西医学》2014,(4):797-797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71岁。因“瘙痒3^+个月,发热14d”于2009年3月27日人住我院。入院3^+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瘙痒,无皮疹、发热等症状,于当地医院皮肤科就诊,诊断为“皮肤瘙痒症”,予抗组胺药物、中药等治疗,瘙痒症状无缓解。15d前,患者至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住院第2天即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40℃,无咳嗽、咯痰,无尿频、尿急、尿痛、腹痛、腹泻。当地医院行3次皿培养检查均未见细菌生长,骨髓像检查未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