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胸、腹主动脉夹层破裂并不少见,但成功救治者报道不多。笔者曾遇2例胸、腹主动脉夹层破裂患者,经及时手术治疗均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脂蛋白(a)[LP(a)]在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中的预防、诊断价值。方法测定53例风心二尖瓣病变患者血CRP、LP(a)水平,其中28例左心房血栓患者及25例无血栓,以健康志愿者50例为对照,将数据作比较分析。结果左心房血栓组CRP和LP(a)水平明显高于无血栓组,无血栓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1);LP(a)水平左房血栓组〉无血栓组〉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LP(a)可作为左心房血栓的独立的一个危险因子,CRP与LP(a)联合检测对左心房血栓的预防和诊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采用腹膜透析治疗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结果透析过程中3例透析管引流不畅,5例出现高血糖。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死于低心排综合征,1例死于腹膜透析并发败血症。余4例腹膜透析8~39 d,肾功能恢复。存活患者随访1~32个月,肾功能无明显异常。认为腹膜透析是体外循环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者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患者经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资料。全组采用胃肠外营养(PN)+胃肠内营养(EN)支持3~10d,第1~3天PN+EN支持,第4天后完全EN支持,期间监测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血浆总白蛋白(TP)、血浆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CD3+、CD4+、CD8+,计算CD4+/CD。+及血糖变化。结果术后第7天CD3+、CD4+、CD8+,CD4+/CD8+明显升高(P〈0.05或P〈0.01);TP、ALB、PA明显增高(P〈0.05)。合并高血糖6例,消化道出血3例,肺感染2例。36例1次脱机成功,2次脱机成功8例,3次脱机成功4例,无一例依赖呼吸机。结论机械通气和营养支持治疗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临床效果较好,但应注意营养供给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行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2例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结果术后早期死亡1例,其余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均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选择瓣膜置换或成形,同期进行冠脉血运重建,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同时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矫正术治疗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围手术期处理要点。方法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合并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同时行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术后严格无菌隔离、呼吸机辅助呼吸、漂浮导管监测肺动脉压、抗感染、三联免疫抑制剂抗排斥等围手术期处理。结果移植肺通气后颜色红润,通气指标正常。术后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气指标在正常范围,心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术后第11天出现全身性感染于第12天死亡。结论同种异体单肺移植同时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畸形矫正术治疗艾森曼格综合征是可行的;抗感染是围手术期处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2000年1月~2005年5月19例D eB 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19例患者均为急症手术,采用胸部“L”形切口,深低温、上半身循环下主动脉腔内外加毡片或人工血管片连续水平褥式缝合关闭假腔(“三明治”缝合法),行人工血管置换术6例或人工血管片连续缝合修补、降主动脉成形术13例。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后遗症。术后随访2个月~4年,除1例声音嘶哑外,均恢复满意。结论D e-B akeyⅢ型急性主动脉夹层可急症手术治疗,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方法、加强心脑保护、改进血管吻合技术和方法、预防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52岁,体重49kg,身高159cm。皮肤、黏膜紫绀8年,胸闷5年,术前6个月需间断吸氧,生活不能自理,且伴双下肢水肿。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提示:房间隔缺损29mm,平均肺动脉压135mmHg(1kPa=7.5mmHg),心房水平呈双向分流。胸部X线片、CT示:肺动脉段呈瘤样突出,肺门高度扩张,呈“残根样”改变。临床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艾森门格综合征。血清免疫学检查:血型A型,巨细胞病毒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检查均为阴性,群体细胞反应抗体(PRA)〈10%,组织相容性白细胞抗原(HLA)配型未作。供者,男,32岁,体重69kg,身高170cm。生前健康,血型A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主动脉窦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28例主动脉窦瘤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心肌保护采用经升主动脉根部顺行灌注或切开后经冠状动脉开口直接灌注冷血停跳液。右房切口4例,右室流出道切口9例.经主动脉直接缝合破口后再经心腔切口补片加强窦壁15例。其中12例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因活动性出血二次开胸止血1例,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处理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5年。所有病人都自觉症状消失,心功能明显改善。能从事正常工作或一般体力劳动,无抗凝意外事件发生。结论:术前正确的诊断、术中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是成功治疗主动脉窦瘤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脏粘液瘤误诊的原因,提高其正确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例心脏粘液瘤误诊的情况。结果:16例心脏粘液瘤患者中误诊为:脑栓塞6例,癫痫2例,肺部感染2例,血栓栓塞性脉管炎1例,血液病2例,肺栓塞1例,急性心肌梗塞1例,眼底疾病1例;误诊时间3~72d,平均(12±17)d,均经B超确诊。本组1例猝死,15例手术切除粘液瘤,手术患者无死亡。结论:缺乏心脏粘液瘤的认识,未进行B超检查是其误诊的主要原因。其有效治疗为手术切除粘液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