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探讨后路减压,椎间cage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同间隙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Recurrent lumbar disc herniation,RLD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1例采用上述术式治疗的RLDH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根据术前及术后的JOA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51例平均手术时间160min,平均出血量580ml.平均随访3年,手术前后JO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优良率为88%.结论:后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同间隙的RLDH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采用"球尖"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Thoracic pedicle screw,TPS)的准确性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对79例胸椎病变患者实施TPS治疗;其中采用"球尖"技术治疗37例(Ⅰ组),采用"徒手"技术治疗42例(Ⅱ组)。记录螺钉置入操作中和术后并发症,术中3D-C臂断层扫描或术后行CT断层扫描检查判断螺钉穿透骨皮质的数目和距离,以评价"球尖"技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两组共置入TPS 478枚,其中Ⅰ组有10枚(4.45%)发生穿孔,Ⅱ组有67枚(26.48%)发生穿孔(P<0.001);Ⅰ组8枚穿破皮质的距离<2 mm,2枚穿破皮质2~4 mm;Ⅱ组的48枚穿破椎弓根皮质<2 mm,18枚穿破皮质2~4 mm,1枚穿破皮质>4 mm。Ⅱ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单节段性背部感觉麻木,予以营养神经治疗1周后恢复,余患者未见血管、神经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球尖"技术在TPS置入中精确性及安全性较"徒手"技术高。  相似文献   
83.
CT引导经硬膜外前间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硬膜前间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0例)连续硬膜外腔前间隙镇痛后行胶原酶溶解,B组(38例)单行连续硬膜外腔前间隙镇痛。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随访。结果2组治疗后1周、3个月、12个月VAS值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A组治疗后12个月VAS值较B组明显改善(P<0.05)。A组、B组术后12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分别为95.0%、89.5%,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在CT引导下经硬膜前间隙连续镇痛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疗效优于单行连续硬膜外腔镇痛。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寰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为重建寰枢椎的稳定性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对颈枕部C0-3标本行CT扫描,获取数据集,通过Mimics10.0软件选取灰度值大于-250 Hu得到C0-3骨和韧带的三维模型,并用Mimics10.0软件对模型进行修饰,以OUT格式导入有限元软件Patran2005中生成四面体网格模型,再输入Mimics软件对模型赋值,完成寰枢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包括密质骨、松质骨及韧带,模型能够高度模拟颈椎结构与材料特性,结构完整,模型节点数9178,单元数40 356.在模型C3的下缘进行边界约束(六自由度为零),在C0处进行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左/右旋转方向1.5 Nm的加载,分析寰枢椎之间的三维运动及各部位的应力.并在实验室以相同加载方法下测量其三维运动范围.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寰枢外侧关节面及枢椎体前部是应力集中部位.寰枢椎间的三维运动(前屈/后伸5.48°/9.85°、左/右侧弯4.69°/4.93°、左/右轴向旋转31.28°/30.56°)与实验室测量(前屈/后伸8.10°/8.49°、左/右侧弯4.79°/4.93°、左/右轴向旋转28.2°/29.3°)相当.结论:利用Mimics和Patran2005建立寰枢椎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的真实性和精确度,能够模仿寰枢椎生物力学分析.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比较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7月~2010年7月,选取胸腰椎骨折患者87例,分成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0例和传统开放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组4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纠正率、术后腰背痛VAS评分等指标.结果 治疗胸腰椎骨折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与传统手术入路组比较,伤椎Cobb角纠正率无明显差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毕切口内残腔体积、术后引流量、术后腰背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减少椎旁肌的骨性剥离,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切口内残腔体积及术后引流量,明显减轻术后慢性腰背痛.  相似文献   
86.
背景:聚氨基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已被研究证实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目的:观察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对山羊颈椎的融合效果。 方法:取成年雄性山羊,切除C3、4椎间盘,清除软骨终板,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植入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颈椎间融合器与自体髂骨。术后2,4,8,12周行X射线检查;术后4,12周行CT扫描和组织学检查。 结果与结论:术后2周,实验组平均椎间高度高于对照组(P < 0.05),术后4~12周,两组平均椎间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4周,实验组融合度评分差于对照组(P < 0.05),术后12周两组融合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术后4,12周,两组均可观察到从成骨细胞集聚、胶原增生到新骨形成的过程。表明聚氨基酸/羟基磷灰石椎间融合器具有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和融合效果,是一种理想的椎间融合装置。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后路腰椎融合术(PUF)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1年1月,对68例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PLIF治疗.结果 2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性神经根牵拉症状,椎体间植骨融合67例,不融合1例.所有患者术前症状均获不同程度缓解,无其他远期并发症、无复发.VAS评分:术后、末次随访较术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ODI指数:末次随访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P<0 01);腰椎融合率:98.5%.结论 PLIF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尤其伴有腰椎不稳或椎管狭窄患者具有较好临床疗效,是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