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2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32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82篇
内科学   39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07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277篇
预防医学   90篇
药学   80篇
  1篇
中国医学   81篇
肿瘤学   2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我科从2000~2003年共收治不同部位外伤54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经用活血化瘀法为主进行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3.
1997-2004年儿科住院病例疾病谱及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了解儿科疾病谱及死亡原因的年代变化趋势,为做好儿童疾病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进一步有针对性地提高儿科医疗质量,降低医院内小儿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研究及卡方检验.结果 1997-2004年前后4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死率下降了0.7个百分点;支气管肺炎居疾病谱中第1位,占儿科住院总人数的16%,腹泻病居第2位,支原体感染、病毒性脑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支气管哮喘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 支气管肺炎、腹泻病、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脑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支原体感染、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母乳性黄疸、支气管哮喘为近4年疾病谱中主要疾病.先天性心脏病并重症肺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产儿、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颅内出血为主要死亡原因.因此,应了解儿科疾病谱的变化规律,更好的指导儿科治疗.  相似文献   
84.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乌桕叶片中4种单宁类物质(没食子酸、儿茶素、单宁酸、鞣花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磷酸水-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70 nm下,测定5个乌桕种群叶片中4种单宁类物质的含量。结果:没食子酸、儿茶素、单宁酸、鞣花酸分别在0.001~0.048(r=0.997 1),0.005~0.238(r=0.999 7),0.004~0.191(r=0.999 2),0.002~0.095 g·L-1(r=0.999 4)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4%(RSD 2.0%),98.3%(RSD 1.7%),98.7%(RSD1.6%),98.1%(RSD 1.7%)。5个乌桕种群叶片提取液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单宁酸、鞣花酸的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0.112,3.380 7,17.139 3,1.354 7 g·L-1。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能在30 min内同时、快速、准确分析乌桕叶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儿茶素、单宁酸、鞣花酸含量的方法,缩短这4种单宁类物质的检测时间,为其他富含单宁类物质的植物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CTA检查在咯血介入治疗中的价值、局限及应用策略。方法 53例咯血患者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随后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统计CTA与栓塞术中DSA检查显示支气管动脉、异常支气管动脉、侧支供血动脉的数量。所有病例术后随访1年。结果 CTA检查与术中DSA检查分别显示支气管动脉152支、123支。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CTA检出的支气管动脉、异常支气管动脉、侧支供血动脉符合率分别为100%(123/123),82.3%(79/96),53.8%(21/39)。51例患者成功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术后1年内复发6例。结论 CTA检查发现支气管动脉敏感度高,有助于介入术中快速查找出血动脉和优化介入治疗方案。CTA显示异常支气管动脉及侧支供血动脉效果不够理想,介入术中应充分利用CTA提供的信息,但确认出血血管仍需要DSA检查。  相似文献   
86.
目的:总结口服低张等渗甘露醇法MSCT小肠造影的正常表现。方法:回顾性研究20例在我院行MSCTE患者的影像资料,所有病例经临床及影像学诊断消化系统无明显病变,且排除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肝硬化、心功能衰竭、精神病以及碘过敏。使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和370(370mgI/mL)静脉对比剂进行检查,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P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ed technique,VRT)、曲面重建法(curved planar reformation, CPR)。由两名主治医师以上的专于胃肠道影像诊断的医师,对正常组病例的肠管充盈直径、肠壁CT值和肠壁厚度进行测量,并对小肠缘系膜动脉血管进行统计。结果:本组正常小肠MSCTE的平均充盈直径为(18.3±3.7)mm,各段肠管之间充盈无差异;正常小肠肠壁平均厚度为(2.3±0.4)mm,各段肠管之间肠壁厚度无差异(P>0.05);正常小肠平扫、动脉期、静脉期的CT值分别为(29.1±2.0)Hu、(61.0±2.8)Hu、(79.1±4.7)Hu,同一时相各段肠管之间CT值无差异(P>0.05),而同一组段各期小肠CT值有差异(P<0.05);肠系膜上动脉四级以上分支(小肠缘系膜血管)的显示率为81.7%(49)。结论:MSCT检查能清晰显示小肠壁结构及肠缘血管,对正常小肠MSCTE表现的探讨有助于小肠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7.
通过对西北地区军队医院文献信息资源的全面调查和统计分析,掌握各医院文献信息资源的现状及地理分布,提出了搞好文献资源建设的发展思路,处理好分工与协作的几个关系,并就医学文献数据库的开发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以及开展形式多样的信息服务进行了论述。此外,还对兰州军区中外文生物医学期刊联合目录的编制及建立电子图书馆等工作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88.
目的: 采用新版DC/TMD推荐的心理量表,评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TMD)患者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等心理状况,探讨新版量表作为TMD心理轴诊断依据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100例TMD初诊患者作为实验组,100例无TMD症状的普通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个人收入等。采用广泛性焦虑症量表(GAD-7)、抑郁症状量表(PHQ-9)和健康问卷量表15(PHQ-15)对患者心理因素进行评估。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岁组和30~50岁组TMD发病率显著高于50岁以上年龄组(P<0.05)。实验组高学历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收入水平不是罹患TMD的危险因素(P=0.642)。实验组焦虑发生率与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抑郁和躯体症状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性TMD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程度显著高于关节疾病患者(P<0.05),而两组间躯体症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性别(女)、年龄(<50岁)和高学历(本科及以上)是罹患TMD的高危因素,而与收入水平无关。TMD患者的焦虑发生率和评分均高于普通口腔门诊患者,但抑郁和躯体症状与普通患者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9.
<正>早在1975年Fujino等[1]就最先介绍了臀上动脉的肌皮穿支皮瓣用于自体乳房重建;1984年我国解剖学者沈怀亮报道了"臀区肌皮穿支"的定位定量研究结果,并指出可以考虑以其穿支血管为轴设计皮瓣[2]。由于当时技术与设备条件的限制,其报道未引起显微外科和整形外科界的重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肝癌侧支供血的影像学类型和介入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65例肝癌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表现,并与多层螺旋CT对照。分析侧支供血类型,并相应行栓塞治疗。结果:165例肝癌侧支供血的患者DSA检查共发现侧支206条,其中右膈下动脉107条,左膈下动脉31条,右肋间动脉19条,胃十二指肠动脉13条,胃左动脉7条,右肾上腺动脉18条,胸廓内动脉11条。术前多层螺旋CT检查发现157条肝外侧支供血动脉,阳性率为76%(157/206)。栓塞侧支动脉后,行CT复查可见肿瘤病灶内碘油沉积较前密实、均匀,其边缘与肿瘤边缘相吻合。结论:肝癌的肝外侧支供血发生率较高,及时发现并进行栓塞治疗,可明显提高对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