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17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灯通脑软胶囊中9种活性成分(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熊果酸)量的UPLC-MS/MS分析方法,并采用模式识别技术综合评价其药物质量。方法采用UPLC-MS/MS分析检测,色谱柱为Acquity UPLC?BEH C18(50 mm×2.1 mm,1.8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0.2 m L/min,ESI正、负离子同时采集,除熊果酸为选择离子监测(SIR)外,其余8种成分均为多反应监测(MRM);多批次丹灯通脑软胶囊定量测定结果采用多元数据处理软件SIMCA 14.0进行模式识别分析,并评价其质量。结果在优化的色谱质谱条件下,丹参素、咖啡酸、迷迭香酸、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I、隐丹参酮、丹参酮IIA、熊果酸分别在100.0~1 000.0、1.0~10.0、8.0~80.0、120.0~1 200.0、15.0~150.0、40.0~400.0、10.0~100.0、10.0~100.0、1.2~12.0μg/m 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加样回收率在98%~101%,RSD小于3%;10批丹灯通脑软胶囊中各成分的平均量分别为(4.854±0.314)、(0.063±0.005)、(0.764±0.070)、(12.937±0.648)、(1.954±0.178)、(3.623±0.221)、(0.720±0.062)、(1.437±0.116)、(0.073±0.007)mg/g;定量测定数据经SIMCA 14.0软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0批丹灯通脑软胶囊质量偏差均在2 SD(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范围内。结论建立的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简便、灵敏度高且准确性好,可用于丹灯通脑软胶囊中多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快速测定;定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丹灯通脑软胶囊总体质量较为稳定,结果分析使用的多元数据模式识别方法可从整体上综合评价药物质量,为丹灯通脑软胶囊的质量控制研究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2.
目的 Cx43 被发现与多种恶性肿瘤相关,但在评估乳腺癌预后及临床病理意义上的价值尚 存在争议,该研究通过采集国内外有关文献并对Cx43 和乳腺癌的关系进行系统评价。方法 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循证医学数据库、中国知网及万方数据库,并加以文献追溯的手段收集 整理大量乳腺癌组织中Cx43 表达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7 年 4 月。根据纳入与排除准则对文献制定挑选并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iew Manager 5.3 软件对数据进行Meta 分析。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14 篇文献对照研究,其中乳腺癌组织标本有 632 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有240 例,乳腺增生组织标本有167 例。Meta 分析结果显示:① Cx43 在乳腺癌 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 <0.05);② Cx43 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低于乳腺增生组织 (P <0.05);③乳腺癌TNM Ⅲ、Ⅳ期中Cx43 的阳性表达率低于TNM Ⅰ、Ⅱ期(P <0.05);④ Cx43 在乳腺 癌组织学分级Ⅲ级中的阳性表达率低于组织学分级Ⅰ、Ⅱ级(P <0.05);⑤ Cx43 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无淋巴结转移无差异(P >0.05)。结论 目前研究证明,Cx43 与乳腺癌的各项临床特 征有密切联系, 参与了乳腺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43.
目的:为系统研究复方中药制剂活血通脉片中的化学成分组成,建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UHPLC-Q-Orbitrap HRMS)快速识别活血通脉片中多种化学成分的定性分析方法。方法:应用UHPLC-Q-Orbitrap MS技术捕捉未知化合物的精确分子质量及多级碎片离子信息,同时与标准品的相对保留时间和质谱数据信息进行比对,并结合相关参考文献以及Mass Bank、Chemical Book等网络数据库信息实现对未知物的准确快速定性。结果:共鉴定出59种化学成分,其中主要包括酚酸类、醌类、黄酮类、苯酞内酯类、皂苷类及其他类化学成分。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方法可系统、快速、准确地识别活血通脉片中的多种化学成分,为其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质量控制及进一步临床应用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氩氦刀冷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初步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发展迅速,本研究旨在通过回顾性分析,评价氩氦刀冷冻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4例经氩氦刀冷冻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根据巴塞罗那分期分成早期、中期及进展期肝癌组,以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局部病灶CT变化、AFP下降情况、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及平均生存时间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氩氦刀冷冻治疗肝癌后患者的并发症少,82.6%的患者术后AFP降低,92.3%的肿瘤缩小或保持不变。截止至2008年4月.仍有14例患者生存.110例患者死亡。早期、中期及进展期肝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1.25个月、17.41个月、6.82个月。结论:对于无法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氩氦刀治疗的并发症少.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45.
杨彦涛  李卓伦  周霖  康建  程旭  孙志 《中草药》2024,55(3):730-745
目的 采用UHPLC-Q-Orbitrap HRMS技术鉴定肾康注射液(Shenkang Injection,SKI)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并提出可能的代谢途径。方法 SD大鼠经尾iv SKI后,收集其血浆、尿液和粪便样本。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Waters BEH C18柱进行色谱分离;使用Q Exactive HRMS和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进行正、负离子模式下的质谱扫描分析。根据“提取-化合物筛选-鉴定-验证”的大鼠体内代谢产物的鉴定策略对质谱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在大鼠血浆、尿液和粪便中共鉴定出121种外源化合物,包括29种原型化合物和92种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主要经历的生物转化有羟基化、还原和去饱和等I相代谢反应,以及甲基化、乙酰化、磺酸化、葡萄糖醛酸化、甘氨酸结合、半胱氨酸结合和牛磺酸结合等II相代谢反应。结论 为SKI的体内药理学和作用机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物质基础,所提出的鉴定策略为中药的体内药效物质研究提供了一种系统、全面、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近年收治的5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患儿资料,以加强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2009年7月-2020年5月收治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并确诊为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的5例患儿资料。观察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体征(主要为Gower征)、实验室检查结果、肌肉活组织检查(简称活检)结果等。实验室检查主要指标包括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MB, CK-MB)、ALT、AST、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静脉血2 mL,应用高通量测序进行杜氏肌营养不良(Duchenne muscular dystrophy, DMD)全基因panel检测。DMD基因缺失(或重复)的验证采用多重连接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 MLPA)。结果 纳入的5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患儿均为男性,就诊时年龄为2 d~8岁,发病年龄为1 d...  相似文献   
47.
周霖  杨永平 《肝脏》2007,12(3):186-186
我科曾于2004年12月成功完成一例肝细胞体内移植术,目前患者已存活2年,现将该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8.
目的: 采用UPLC法建立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其进行系统、全面和科学的质量评价。方法: 采用Waters UPLC超高效液相色谱仪,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56 nm,建立10批次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指纹图谱。通过相似度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CA)、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等模式识别技术对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总体质量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建立的指纹图谱共标定67个共有峰,经对照品进行化学指认并鉴定了其中的12个色谱峰。10批供试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6,表明该药物总体质量较为稳定;但通过CA及PCA均发现不同批次药物质量之间仍然存在有微小差异,且主要分为两大类,最后进一步采用OPLS-DA筛选出了导致批次药物质量差异的7个共有峰。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科学、准确、可靠且简便易行,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更加系统、全面地评价复方血栓通胶囊的药物质量。  相似文献   
49.
1996年2月至1998年4月,笔者以三拗汤加味为主,配合西药治疗支气管哮喘34例,疗效较为满意,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34例患者中,男16例,女18例;年龄最大14岁,最小3岁,平均9.3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3个月,1年以内者5例,1~3年18...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