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41.
目的探讨采用清创保留假体联合抗生素(DAIR)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期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关节外科自2008年12月1日至2018年11月30日收治的,根据美国肌肉与感染协会(MSIS)诊断标准确诊为急性人工关节感染(PJI)的26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一期彻底清创,更换膝关节聚乙烯衬垫,术后膝关节腔持续冲洗引流及足疗程敏感抗生素治疗。用t检验比较患膝术前、术后的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入院及末次随访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 结果纳入26例患者,失访3例,随访时间平均(44±28)个月。其中治愈17例,感染控制率73.9%。术后的膝关节VAS评分较术前降低(t=24.815,P<0.05),术后的HSS评分较术前升高(t=41.966,P<0.05)。末次随访ESR(t=14.140)、CRP(t=3.503)、IL-6(t=2.999)均较入院时降低(均为P<0.05)。 结论DAIR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急性感染,严格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证,可有效控制感染,恢复关节功能,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2.
[目的]介绍终末髋病伴陈旧性股骨粗隆下骨折加长生物柄全髋置换术的手术技术和临床效果。[方法] 2021年本科收治1例终末期股骨头坏死合并陈旧性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采用远端固定型加长生物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全麻后取后外侧入路,二次截骨法取出股骨头,先置换髋臼侧,再暴露股骨粗隆下骨折端,复位后采用钢板及钢丝临时固定骨折端,加长生物柄置入后取出钢板及远端钢丝,近端钢丝加压固定骨折。[结果]患者顺利接受手术,术后影像显示髋关节假体位置良好。术后1周即可扶助行器自行下地活动,左髋关节Harris评分77分,疗效满意。[结论]加长生物柄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终末髋病伴陈旧性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浆D-二聚体(DD)及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s)浓度的动态变化特点及其对早期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价值。方法2011年7月至2012年5月12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6例,女70例;年龄38~92岁,平均75.6岁。根据术后4 d下肢超声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血栓组32例,非血栓组94例。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入院时、术后1 d、4 d、7 d血浆DD及FDPs浓度,将相关检测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合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比较血浆 DD、FDPs 两个检测指标及联合检测结果的敏感性。结果126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浆 DD及FDPs值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术后不同时间点血浆DD及FDPs浓度均高于未发生DVT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PS 术后4、7 d明显增加(P<0.01)。与基础值比较,两组DD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升高,于术后1 d达到峰值:未发生血栓组(2469.9±508.3)μg/L,血栓组(3472.2±690.7)μg/L(P<0.01);FDPs术后4、7 d明显增加,且7 d值较4 d值增高明显:术后7 d,非血栓组(3673.4±480.7)μg/L,血栓组(4571.9±864.3)μg/L(P<0.01)。术后4 d,DD 结合FDPs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5.3%和94.1%。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血浆DD及FDPs浓度的动态监测对DVT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5.
目的 观察经皮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围塌陷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8-06—2021-06采用经皮头颈开窗植骨支撑术治疗的43例(47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将1枚导针以前倾10°~15°方向固定于股骨头颈交界上缘,透视下确保导针进入坏死区中心,然后在大号套筒保护下经导针置入1枚直径约10 mm空心钻头,采用可调节直径的旋转刀片进行硬化骨清理,然后进行植骨支撑,先将髂骨松质骨在股骨头死骨刮除后所形成的不规则区域内充分填实并打压植骨,然后将松质骨与混合BMP-2的人工骨均匀填充于股骨头空腔内。结果 4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3.5(6~26)个月。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为(79.13±6.08)分,较术前(66.21±5.69)分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例术前为Ⅱa期,术后6个月影像学检查结果改善,但是患者髋部症状加重,术后8个月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Ⅱa期1髋、Ⅱb期3髋、Ⅱc期2髋在末次随访时进展到Ⅲ期,未进一步处理。Ⅱb期1髋、Ⅲa期1髋、Ⅲb期2髋于术后17个月内出现明显股骨头塌陷伴症状加重,均行人工髋关节...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粗隆的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8月至2012年1月采用股骨大粗隆骨折克氏针张力带复位固定,结合生物型股骨柄假体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3例.男11例,女12例;年龄69~88岁,平均76.8岁.骨折按Evans-Jenson分型:III A型7例,III B型7例,IV型6例,V型3例.手术均采用后外侧入路,利用两锥度股骨生物柄假体的顺行击入使股骨距骨折实现压迫复位与固定,并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法对大粗隆粉碎性骨折进行解剖复位与固定.术后1,3,6,12个月定期门诊随访,X线片观察假体与骨界面骨愈合情况,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全部病例随访8-36个月,平均23.5个月.23例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与初始稳定,术后3个月X线片上大粗隆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术后半年Harris髋关节评分为(90.5±5.3)分,末次随访维持在(93.3±3.1)分,患者主观满意好.结论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法对大粗隆骨折进行解剖复位与固定,结合两锥度股骨生物柄假体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固定与假体稳定性.  相似文献   
47.
<正>骨巨细胞瘤是常见于长骨干骺端的一种原发交界性肿瘤,常见于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主要表现为侵袭性及溶骨性。骨巨细胞瘤好发于四肢长骨干骺端,钩骨发生则极其罕见,主要以病灶清除、植骨、骨水泥填充髓腔为主要治疗方式。钩骨骨巨细胞瘤患者的症状并不典型,临床工作中漏诊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常与组织学分级不匹配,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的髋臼内陷症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2年3月采用THA治疗的15例(17髋)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畸形的髋臼内陷症患者资料,男6例6髋,女9例11髋;年龄21 ~68岁,平均45.6岁.髋臼内陷症按Dunlop诊断标准分度:轻度1髋,中度11髋,重度5髋.股骨头颈短缩程度:轻度短缩5髋,中度短缩8髋,重度短缩4髋.术后随访行X线片检查观察假体与骨界面骨愈合的情况,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 结果 15例患者术后获10 ~ 46个月(平均28.5个月)随访.15例患者17髋术后均立即实现了髋臼及股骨柄的生物性压配.术后3个月X线片显示均获广泛性骨长入,达骨性固定.末次随访时无假体松动和髋臼再次内陷.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1±4.8)分改善至(91.2±5.2)分,末次随访仍维持在(92.5±3.1)分,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生物型THA治疗伴有股骨头颈短缩的髋臼内陷症疗效良好,术中操作要点是选择短头试模进行髋关节复位,在保持髋关节张力情况下对髋关节囊及周围软组织挛缩由里向外依次分层松解.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在构建大鼠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模型中对内质网应激的影响,初步探讨大鼠骨性关节炎病理过程中内质网应激的作用。方法将2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TNF-α1ng/m L干预组、TNF-α5ng/m L干预组和TNF-α10ng/m L干预组,分别给予不同剂量TNF-α处理,4周后取材,培养提取的各组原代软骨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TNF-α对软骨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 ICAM-1)含量变化,TUNEL法检测各组软骨细胞凋亡率,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MMP9、ICAM1的表达以及内质网应激指标IRE1、p-IRE1、GRP78的水平变化。结果 MTT法检测提示加入不同剂量的TNF-α后软骨细胞活力未见明显改变;TUNEL法检测结果提示,与对照组相比,TNF-α干预组软骨细胞凋亡率较高(P0.01),并呈浓度依赖性促进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软骨细胞的p-IRE1、IRE1、GRP78、MMP9及ICAM1的表达水平呈TNF-α浓度依赖性升高(P0.01)。结论在TNF-α构建大鼠骨性关节炎模型中,炎症因子与内质网应激指标均发生显著改变,内质网应激可能在大鼠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影响,且当TNF-α浓度为10 ng/m L时,其对炎性因子及内质网指标的作用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合理术式。方法回顾186例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完整资料及随访12个月的结果,以功能性连续性空肠间置代胃术组(FJI组,92例)为研究组,以"ρ"形Roux-en-Y空肠代胃术组(RYρ组,94例)为对照组,观察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消化道症状、营养状况等指标。结果与RYρ组相比,术后12个月时,FJI组胃潴留综合征发生率、体重减轻分别为8.70%和(4.1±1.5)kg,明显低于RYρ组[分别为22.34%和(6.5±2.0)kg,P<0.05];术后12个月VisickⅠ/Ⅱ级、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78.26%、(4.3±1.1)g/L、(149±6.1)g/L,均明显高于RYρ组[分别为62.77%、(3.6±1.0)g/L、(130±5.8)g/L,P<0.05],营养指数明显优于RYρ组。FJI组在饮食量与饮食次数、反流性食管炎、腹泻等方面与RYρ组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无死亡病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9%。结论 FJI是一种操作不太复杂、并发症少、安全、易于推广的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