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患者,女,24岁。因右肩胛部发现一鸡蛋大包块6年余,来我部就诊。自发现以来包块无疼痛。增大不明显。专科情况:于右肩胛外上缘皮下扪及一直径约5cm圆形包块。质中等、无压痛,与周围皮肤无粘连,可推动;局部皮肤无异常。右腋下淋巴结不肿大。拟诊右肩胛部脂肪瘤。在局麻下行瘤体切除术。术中发现肿块嵌于冈下肌内生长。与肌肉组织相交织,两者界限不清,无明显包膜存在; 相似文献
24.
目的评价不同骨质疏松条件下膨胀式椎弓根螺钉(expansive pedicle screw,EPS)的稳定性,为其应用于合并有骨质疏松症的患者脊柱手术提供力学理论基础。方法取新鲜尸体脊柱(T12~L5)标本,根据骨密度检测结果,按临床骨质疏松程度诊断标准分成骨质正常、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和重度骨质疏松4个水平,每个水平各2具标本12个椎体。于每个椎体两侧椎弓根分别植入普通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 pedicle screw,CPS;CPS组)和EPS(EPS组)。采用AG-IS万能材料试验机,以5 mm/min匀速加载进行螺钉轴向拔出试验,测定最大拔出力、刚度和能量吸收值。结果两组随骨密度水平下降,最大拔出力及刚度均逐渐下降(P<0.05);CPS组能量吸收值逐渐下降(P<0.05),EPS组能量吸收值除正常骨质与骨量减少间比较、骨质疏松与重度疏松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密度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骨密度水平EPS组最大拔出力均显著高于CPS组(P<0.05);除正常骨质水平外,同一骨密度水平EPS组刚度均显著高于CPS组(P<0.05);除骨量减少水平外,同一骨密度水平两组能量吸收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水平EPS组最大拔出力、刚度、能量吸收值与骨量减少水平CPS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重度骨质疏松水平EPS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骨量减少水平CPS组(P<0.05)。结论与CPS相比,EPS能明显提高固定强度,尤其对于骨量减少或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2/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3(JAK2/STAT3)信号通路对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以及线粒体抗氧化应激能力的改变,及JAK2/STAT3信号通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姜黄素对其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PF级C57BL/6小鼠15只,体重10.05~15.00 g,平均12.80 g,随机分为对照组、OA组(Glasson法建立OA模型)及姜黄素+OA组(在OA组处理的基础上,术后每日腹腔注射100 mg/kg姜黄素),每组各5只。4周后用脱颈法处死3组小鼠取材,观察各组大体标本形态学变化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标本改变;采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p-JAK2、p-STAT3和Bax蛋白的表达,同时检测各组线粒体氧化应激指标琥珀酸脱氢酶(SDH)及细胞色素C氧化酶(COX)改变。结果:4周后,在软骨组织标本形态学方面,对照组软骨组织呈半透明状,无肿胀、充血,软骨细胞数量多,胞核呈椭圆形,染色质分布均匀;姜黄素+OA组关节轻微肿胀,无充血,软骨细胞形态较规则,细胞数量略减少;OA组关节面粗糙,表面变薄、有轻度破损现象,细胞排列稍紊乱,视野下可见核消失,染色不均匀。与对照组相比,OA组和姜黄素+OA组软骨细胞p-JAK2、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5)、Bax蛋白表达升高(P0.05),SDH和COX蛋白水平表达均降低(P0.05);与OA组比较,姜黄素+OA组软骨细胞p-JAK2、p-STAT3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降低,SDH和COX蛋白水平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与骨性关节炎软骨退变的病理过程密切相关,姜黄素可激活JAK2/STAT3信号通路,增加软骨细胞线粒体抗氧化应激能力,明显缓解关节软骨的退变,降低OA进展水平。 相似文献
26.
27.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严重髋臼内陷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2011年1月至2014年11月,对解放军兰州总医院收治18例(20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严重髋臼内陷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其中男6例,女12例;年龄37~68岁,平均(46±8)岁。纳入病例均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严重髋臼内陷,髋臼内陷依Sotello-Garza和Charnley分型:Ⅰ型(内陷1~5 mm)0例,Ⅱ型(内陷6~15 mm)15例(17髋),Ⅲ型(内陷>15 mm)3例(3髋)。排除标准为先天性、创伤性或髋关节骨关节炎所继发的髋臼内陷。手术采用后外侧入路,股骨颈截骨后股骨头逆行取出,取自体松质颗粒骨打压植骨重建髋臼,采用压配方式植入生物型多孔髋臼假体。随访时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X线平片观察假体是否有松动和再次内陷以及植骨愈合情况。对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股骨头中心到Kohler线的距离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分析。 结果手术时间为55~131 min,平均(89±8)min。失血量为165~480 ml,平均(295±11)ml。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以及髋臼和股骨劈裂骨折。随访时间2.5~6年,平均(4.5±1.7)年。术后X线片示4.5个月自体移植骨均与髋臼融合。末次随访的Harris髋关节评分由术前(55±9)分(40~65分)提高至(92±13)分(89~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81,P <0.01)。股骨头中心到Kohler线的距离由置换前的(20± 4)mm增加到置换后的(2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312,P <0.01);随访期间均无髋臼假体松动发生。 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继发严重髋臼内陷的髋臼骨质菲薄且局部骨质疏松严重,髋臼形态不规则。采用自体股骨头颗粒骨移植填充髋臼结合生物型钽金属骨小梁髋臼杯假体,可恢复髋关节旋转中心并获得满意的近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8.
笔者于2012-01收治1例股骨头、颈骨巨细胞瘤术后局部复发并自体髂骨取骨部位医源性种植转移,临床极为少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9.
30.
假体周围感染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围术期贫血是造成假体周围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可通过影响细胞机制及自身免疫功能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影响。既往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假体周围感染与术后贫血的关系进行研究,但对假体周围感染与术前贫血的相关性探讨较少。术前贫血可使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减少,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源性感染增加,术后康复时间延长,进而诱发假体周围感染。故对于术前合并贫血的患者,除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外,术前应补充铁剂、配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积极纠正贫血、治疗影响血红蛋白生成的慢性并发症、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状况、对符合输血指征的患者进行相应的输血治疗,从而更好地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发生,减少二次或多次翻修的概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