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4篇 |
免费 | 3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11篇 |
内科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104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28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1篇 |
肿瘤学 | 58篇 |
出版年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7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18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32篇 |
2009年 | 38篇 |
2008年 | 23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2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8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11.
超声与钼靶摄影诊断乳腺导管内癌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评价超声、钼靶摄影以及二者综合对乳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准确性。
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3例乳腺导管内癌的钼靶摄影和超声表现,并比较其诊断准确性。
结果(1)超声表现腺体内低回声实性病变52例(62.7%),导管内实性结节16例(19.3%),囊性病变或乳腺导管扩张7例(8.4%),阴性8例(9.6%);(2)钼靶摄影表现簇状微小钙化53例(63.9%),软组织结节或局部密度增高50例(60.2%),未发现明确病变者9例(10.8%);(3)分类比较超声、钼靶摄影和二者综合分类为可能恶性者分别为47例、53例、67例,2种方法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6%和63.9%,P=0.169);综合2种方法后诊断准确率高于钼靶摄影(80.7%和63.9%,P〈0.001)。
结论超声和钼靶摄影诊断导管内癌的准确率较低。综合应用2种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影像资料。其中,CT扫描7例,MRI扫描2例。结果肿瘤最长径3.5~15cm,平均9.5cm。2例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1例实、囊成分比例相仿;5例以实性成分为主。在囊实性交界部分,实质与囊性部分呈片状相间分布。3例囊性成分内可见纤维分隔。CT增强扣描门静脉期肿瘤强化略高于动脉期,但其强化程度均低于正常胰腺组织。5例有钙化。MRI2例在T1WI、T2WI上呈混杂信号,实性成分在T1WI呈中低信号,T2WI呈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呈不均性的中高强化。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特征并注意与无功能胰岛细胞瘤、黏液性囊性瘤或癌等鉴别可在术前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典型和不典型CT征象。方法:收集125例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例,所有病例均接受螺旋CT增强扫描,对其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复发23例,其中病变位于阴道残端9例,位于手术床区8例,位于盆壁5例,位于前腹壁1例,均表现为不规则形肿物,有明确坏死12例;淋巴结转移79例,其中只有淋巴结转移54例,同时合并有局部复发者6例,同时合并有远处转移10例,三者同时并存9例。远处器官转移23例,其中肝脏转移11例,肺转移6例,肾上腺转移3例,骨转移2例,腹膜复发1例。结论:淋巴结转移是早期子宫颈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的最常见的表现形式,CT可检出复发或转移病灶,并能显示病灶形态和范围,对于诊断和确定肿瘤范围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且有完整MRI资料的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共83例,分别对病灶形态学、信号强度、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强化特点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curve,TIC)类型进行评价及测量。结果 54例表现为肿块,包括单灶(29/54,53.7%)和多灶(25/54,46.3%),形态以不规则形为主(27/54,50.0%),边缘多不规则(27/54,50.0%)或清楚(21/54,38.9%),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27/54,50.0%)或环形强化(27/54,50.0%)。29例表现为非肿块强化,分布方式以节段样强化为主(16/29,55.2%),增强扫描多呈不均匀强化(20/29,69.0%)。T2WI/IDEAL WATER (T2 weighted image/iteration decomposition of water with echo asymmetry and least-squares estimation)序列多表现为等信号(31/83,37.3%)或稍高信号(31/83,37.3%),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序列以稍高信号(33/83,39.8%)或高信号(46/83,55.4%)为主,平均ADC值为(1.15±0.30)×10-3 mm2/s。TIC类型以平台型为主(52/83,62.7%)。病灶内常伴有囊变及坏死区(54/83,65.1%)、灶周水肿(35/83,42.2%)、部分病灶伴出血(9/83,10.8%)。伴随征象包括邻近皮肤异常改变(30/83,36.1%)、胸壁异常改变(11/83,13.3%)、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23/83,27.7%)。结论非哺乳期乳腺炎性病变在MR影像上具有一定特征性,与乳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5.
MRI随访在乳腺癌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乳腺MRI是检出、诊断乳腺癌以及监测乳腺癌治疗效果的重要影像检查手段,本文通过对近10年来国内外相关经典文献的回顾性分析,分别对MRI随访在乳腺癌前病变及乳腺癌早期诊断、在不同类别乳腺癌的诊断、在复发性乳腺癌的诊断等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详细阐述。同时以大量数据将MRI随访与乳腺X线摄影、乳腺超声等常规随访手段的价值进行比较。MRI随访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在文中也有较准确的论述。最后本文以实际工作中的具体病例MR图像对MRI随访的上述应用进行例证。同时附注乳腺MRI检查的相关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17.
肾嫌色细胞癌的3.0T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切除并病理证实的肾嫌色细胞癌的肿瘤大小、部位、形态、边界、坏死、岀血、假包膜、信号(T1WI、T2WI)、ADC值测定及强化特点.结果 所有14例均为单侧单发病例;9例(64.28%)形态规则;12例(85.71%)边界清楚;4例(28.57%)伴岀血;7例(50.00%)伴有不同程度坏死,但所有病例坏死范围均<30%;9例(64.28%)可见假包膜;T1WI 7例(50.00%)主要表现为等信号,4例主要表现为高信号,3例主要表现为低信号;T2WI 12例(85.71%)主要表现为低信号,2例主要表现为等信号.DWI 中13例病变实性区域ADC值平均为1.38×10-3 mm2 /s,正常肾脏对照ADC平均值为2.34×10-3 mm2 /s.多期动态增强扫描(11例):72.73%(8例)轻度强化,2例中等程度强化,1例明显强化.8例(72.73%)均匀强化,3例不均匀强化.5例可见病变内部轮辐状或分隔状强化.2例病灶内平扫可见粗大流空血管影走行,增强扫描可见血管强化.结论 嫌色细胞癌MR检查有一定的特异性征象,超高场强的应用尤其是多期动态增强扫描为正确诊断本病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MR影像表现——与组织病理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本文对21例有手术病理证实的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人进行MR检查,并与组织病理作对比研究。其中6例前列腺癌,2例前列腺肉瘤,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采用自旋回波(SE)T1和T2加权像对所有病例进行分析。结果:MRT2加权像52%(11/21)的病人显示位于前列腺两侧及后部的边缘带腺体呈高信号,而中央带的腺体呈低信号。76%(10/13)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显示为中央带腺体增大呈较低信号强度而两侧高信号的边缘带腺体呈压缩变薄的改变。在前列腺癌和肉瘤中7例表现为MRT2加权像一侧或两侧的边缘带高信号消失,且周边不见低信号的纤维包膜。21例前列腺增生与癌的诊断准确率为80.9%。此外本文还对肿瘤外侵的估计作了初步探讨。结论:我们认为MR在前列腺增生和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小肝癌的CT表现——31例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进一步分析和探讨小肝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肝癌31例。CT采用双期、部分三期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结果:动脉期73%(11/15)肿瘤呈高密度;门静脉期65%(20/31)呈低密度,35%(11/31)呈高或稍高密度,其中8例延迟后平衡期呈低密度。11例有低密度区。16例手术病理报告肿瘤包膜完整,56%(9/16)CT显示肿瘤边缘清楚;20%(3/15)无包膜者CT显示肿瘤边缘清楚。结论:门静脉期肿瘤呈高密度时加扫平衡期扫描有助于小肝癌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评价采用宝石能谱 CT 单能量成像及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门静脉图像的质量,并将其与传统多排螺旋 CT 的门静脉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搜集临床有恶性肿瘤病史、治疗后随诊行上腹部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90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 A 组(最佳 CNR 单能量组)、B 组(60keV+40%ASiR 组)及 C 组(常规螺旋 CT组),每组30例。A 组门静脉期采用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双电压快速切换;从扫描数据中重组出40~140keV 能量段的101组单能量图像,得出门静脉主干 CNR 随能量变化曲线,进而得出能谱 CT 成像中最佳能量点的单能图像;B 组门静脉期采用能谱扫描模式扫描,双电压快速切换,从扫描数据中重组出60keV 的单能量图像,并加上40%的 ASiR。C 组门静脉期采用常规肝脏增强扫描模式扫描得到门静脉期扫描图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图像中门静脉、肝实质的平均CT 值及其差值、图像噪声及 CNR。由2名放射科医师在盲法下对3组图像进行主观图像质量评分。结果:门静脉最佳CNR 单能量水平集中在55.87keV 左右。在 A、B、C 组图像的 CNR 分别为6.81±1.87、8.09±2.29、3.30±1.08,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28±0.58分、4.35±0.56分和3.58±0.46分。A、B 组的 CNR 和图像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 C 组(P <0.001)。结论:MSCT 门静脉成像中最佳 CNR 单能量与60keV+40%ASiR 图像较常规螺旋 CT 图像成像质量大大提高,均可在临床血管成像方面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