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评价6 min步行联合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6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在采用同样药物治疗方案的同时,对治疗组进行6 min步行联合呼吸训练,并评价两组训练前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和6 min最大步行距离。结果:治疗组在经过6周的训练后呼吸困难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增加(P<0.05)。结论:6 min步行联合呼吸训练对COPD患者是安全、可行、简易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52.
慢性肝炎患者多种细胞因子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敏涛  张波  周红燕 《临床荟萃》2008,23(2):118-119
各种细胞因子在病毒性肝炎的发生、发展以及病毒的清除中所起的作用正日益引起学者的重视,我们研究了我院近两年多来各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血清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与病情进展程度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3.
腔内超声溶栓治疗外周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腔内超声溶栓是 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主要用于血管栓塞性疾病的治疗。其特点是经皮插入超声导管通过其探头 ,利用低频、高能的超声波碎解血栓或硬化斑块 ,使血管再通 ,血流恢复。具有安全、迅速、微创、可重复进行等优点 [1,2 ]。我科自 2 0 0 0年 7月以来采用超声溶栓技术治疗 5例下肢动脉、静脉栓塞病人 ,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5例病人均为男性 ,年龄 38~ 67岁 ,平均 5 9.0岁。其中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2例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例 ,静脉动脉化术后 4年血管再栓塞 1例。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  相似文献   
54.
陶冬青  严兆丹  张令晖  周红燕 《吉林医学》2013,34(17):3309-33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亚临床甲减,SH)患者TSH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将临床资料相对完整的14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合并亚临床甲减分为亚临床甲减组及非亚临床甲减组,回顾性分析患者超敏促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游离甲状腺素、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及颈总、颈内动脉内径、内中层厚度,并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stic回归分析。结果:亚临床甲减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血肌酐(Scr)均存在显著性差异性(P<0.05),促甲状腺激素(TSH)与颈总、颈内动脉内径、内中层厚度有一定相关性;经多因素非条件Log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促甲状腺激素水平是颈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亚临床甲减不但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而且会增加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Pio)对高脂喂养大鼠骨骼肌组织脂质异位沉积的影响。方法:30只Wistar大鼠平均分为对照组、胰岛素抵抗组和吡格列酮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2组均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其中吡格列酮干预组同时给予吡格列酮20 mg·kg-1·d-1灌胃,各组均喂养16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及骨骼肌组织中三酰甘油(TG)含量,同时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骨骼肌组织一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α(AMPKα)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胰岛素抵抗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显著降低,血FFA水平及骨骼肌组织TG含量增高,骨骼肌组织中AMPKα磷酸化水平降至对照组水平的52.9%;与胰岛素抵抗组比较,吡格列酮干预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明显提高,血FFA水平及骨骼肌组织TG含量显著下降,骨骼肌组织中AMPKα磷酸化水平显著提高至对照组的81.3%。但是与对照组比较,吡格列酮干预组大鼠血FFA水平及骨骼肌组织TG含量仍然较高,而且胰岛素敏感性及骨骼肌组织中AMPKα磷酸化水平仍然显著降低。结论:高脂饮食诱导胰岛素抵抗,吡格列酮干预可以通过降低血FFA水平及减轻骨骼肌组织脂质异位沉积改善其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6.
目的对糖化血红蛋白(HbAlc)在8%~10%的初诊为2型糖尿病的患者,在饮食、运动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甘精胰岛素加阿卡波糖”或“格列齐特缓释片加阿卡波糖”进行短期强化治疗,比较两种方案的疗效。方法将60例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甘精胰岛素组采用甘精胰岛素联用阿卡波糖治疗,格列齐特组采用格列齐特缓释片联用阿卡波糖治疗,共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胰岛素(2h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的变化。结果两种治疗方案均能显著降低血糖及HbAlc(P〈0.01),Fins升高(P〈0.05),HOMA—IR下降(P〈0.05),HOMA-β升高(P〈0.01),低血糖发生率低。甘精胰岛素组降低血糖的效果优于格列齐特组(P〈0.05)。结论两种强化方案对HbAlc在8%~10%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均有较好的疗效,且甘精胰岛素组降糖效果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多种细胞因子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测定患者血浆置换前后血清IFN-γI、L-6I、L-18、LPS及血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结果血浆置换后患者血清IFN-γ、LPSI、L-6和IL-1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CD3+、CD4+、CD8+细胞亦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而NK细胞水平则较治疗前明显上升。结论血浆置换治疗对重型肝炎患者能促进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正常比例的恢复。  相似文献   
58.
苦参碱脂质体抗鸭乙型肝炎病毒的体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苦参碱脂质体对鸭乙型肝炎病毒的影响。方法:对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实验感染的广州麻鸭雏鸭灌胃口服苦参碱脂质体和苦参碱,前者设20mg·kg~(-1)和10mg·kg~(-2)组,后者设20mg·kg~-组,每天1次,连续给药20天,另设病毒对照组。采用DHBV-DNA Dot Blot法,测定鸭血清DHBV-DNA水平值。结果:苦参碱脂质体20mg·kg~-组在给药后第10、15、20天鸭血清DHBV-DNA水平明显下降(P<0.01),效果优于苦参碱20mg·kg~(-1)组(P<0.05),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苦参碱脂质体10mg·kg~(-1)组在给药后第20天及停药后3天鸭血清DHBV-DNA水平也有下降(P<0.05),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苦参碱20mg·kg~(-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苦参碱脂质体2个剂量组停药后3天鸭血清DHBV-DNA水平无回升。结论:苦参碱脂质体对鸭乙型肝炎病毒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优于同等剂量的普通苦参碱,其抗病毒效应相当于普通苦参碱1/2剂量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清肝排毒饮抗鸭乙型肝炎(DHBV)作用。方法用Dot—BLOT法筛选出DHBsAg强阳性1d龄华南麻鸭。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模型组、拉米夫定(ACV)组和清肝排毒饮大、中、小剂量组。除模型组外,其他各组均灌胃口服治疗10d,于用药前(T0)、用药第5d(T5)、第10d(T10)厦停药后第3d(P3)分别采血,采用斑点杂交方法检测用药前后鸭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DHBV DNA)的动态变化。结果清肝排毒饮中剂量治疗组第5、10d鸭血清DHBV DNA OD值明显低于培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与拉米夫定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停药3d后无反跳。结论清肝排毒饮有一定的抑制DHBV DNA复制作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27例病人,面转角矫正术后在注视眼上施行,斜视矫正术在斜视眼上施行。结果24例(88.89%)面转角完全矫正;3例面转角基本矫正,残留原方向10°以内头位扭转角;24例病人斜视矫正达到临床治愈,3例达到不完全功能治愈;所有病人原在位眼震减轻或消失,第一眼位双眼视力均得到改善,较术前提高超过2行。结论先天性冲动型眼球震颤合并水平斜视,在明确注视眼、面转角方向、斜视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前提下,可一次手术同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