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9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42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38篇
基础医学   37篇
口腔科学   35篇
临床医学   254篇
内科学   79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4篇
综合类   355篇
预防医学   123篇
眼科学   30篇
药学   69篇
  8篇
中国医学   114篇
肿瘤学   75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7 毫秒
81.
目的研究线粒体呼吸链是否是丁烯酸内酯(But)致细胞内活性氧过量产生的来源,及其在But致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特异性抑制剂及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预处理HepG2细胞后,染毒But。采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二氯荧光素荧光法测定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结果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Ⅲ和Ⅳ抑制剂鱼藤酮、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TFA)、抗霉素A、氰化钾及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剂羰氰氯苯腙(CCCP)能够明显改变But所致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鱼藤酮和抗霉素A能够增强But引起的细胞毒性,而CCCP则能明显减轻But引起的细胞毒性。结论线粒体呼吸链是But致细胞内活性氧过量产生的重要来源,且活性氧的过量产生在But的细胞毒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问荆合剂对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IL—1β和TNF-α及滑膜的影响。方法采用Ⅱ型胶原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以雷公藤多苷作对照,通过对大鼠的关节肿胀指数、外周血IL—1β和TNF-α和关节滑膜的病理变化及含药血清对滑膜细胞增殖的观察,探讨问荆合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部分作用机理。结善问荆合剂能显著减轻大鼠关节肿胀指数、显著降低外周血IL—1β和TNF-α、减轻关节滑膜病理改变、抑制滑膜细胞的增殖。结论问荆合剂抑制IL-1β和TNF-α及抑制滑膜细胞的增殖是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3.
复发性卵巢癌诊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琦  李蓉 《肿瘤学杂志》2006,12(2):93-96
卵巢癌的5年生存率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大多数病例最终仍要复发。文章主要对复发性卵巢癌的诊断、减瘤手术和化疗方案等进行了探讨,对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应注意成本—效益与生活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p5 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分期、预后及生存率的关系 ,建立有效的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和辅助治疗的客观指标。方法 :应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10 4例子宫内膜癌p5 3蛋白表达 ,分析p5 3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学分级等预后因素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p5 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肌层浸润及生存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检测子宫内膜癌p5 3蛋白表达对分期、疗效预测、生存率判断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为观察膀胱内灌注疗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1996年3月~2002年3月,笔者收治膀胱癌术后病例108例,分别用卡介苗、噻替哌、丝裂霉素C行膀胱内灌注疗法预防膀胱癌术后复发。结果:随访1~6年,全组复发率20.4%,其中卡介苗组15.9%,噻替哌组33.3%,丝裂霉素C组23.8%,全组死亡6例。结论:卡介苗组疗效最佳,丝裂霉素C组次之,噻替哌组最差,但卡介苗组的副作用亦最多。  相似文献   
87.
笔者从1986年1月~1995年5月采用鼻中隔粘骨膜剥离填塞术治疗梨氏区出血,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04例,男112例,女92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55岁,平均24.84岁。25岁以下青少年150例,占73.52%。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15年。1.2 病例选择:所有病人均为反复发生梨氏区出血,并经其它止血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其中8例作了双侧鼻中隔粘膜骨膜剥离填塞术,故本组204例实做手术212次。  相似文献   
88.
采用加盐迴流蒸馏法制备柴胡注射液,能提高挥发油含量。现将加盐蒸馏法、加盐迴流蒸馏法、迴流蒸馏法三种方法比较介绍如下。一、提取方法(1)加盐蒸馏法:分别取100g过20目筛的药材粗粉4份,加适量水浸泡24小时后,分别加3倍量的不同浓度的(10%、20%、30%)NaCl水溶液,加热蒸馏,首次收集蒸馏液400ml,重蒸馏收集100ml,加吐温-80 2.0ml,NaCl O.85g,G_3垂溶漏斗精滤,配制成注射液,进行含量测定。(2)加盐迴流蒸馏法:取100g过20目筛的药  相似文献   
89.
周琦  赵伟琴  袁亚娟 《当代医学》2007,(15):139-140
目的 探讨帮助患者安全度过因疼痛和视力丧失出现无助的心态和痛苦思想斗争阶段.方法 关心患者,与患者共同分析病情的危险性和治疗方法.结果 三位患者中一位患者放弃自杀念头,另二位也安心地接受治疗,平安出院.  相似文献   
90.
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38例食管癌和82例正常人群血清中VEGF165的浓度。结果正常健康人血清中存在VEGF165,其正常值为0.188μg/L,食管鳞癌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随着食管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而逐步升高。结论VEGF血清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分期,有利于对治疗措施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