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主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因腔内治疗的微创优势,目前临床上将其作为主髂动脉硬化闭塞性疾病首选治疗方式的趋势显著增加。然而,由于操作者的学习曲线及腔内治疗本身具备的特性,仍有许多误区甚至陷阱需要我们规避。合理选择腔内治疗适应证,应用新型保护技术提高平肾动脉水平主髂动脉长段闭塞腔内治疗安全性,腔内操作谨慎小心,都是提高手术安全性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2.

腔内技术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适应证范围不断扩展,一些既往为腔内治疗的“危险禁区”也被逐渐探索。笔者就目前腔内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病变的指证、新探索、新方法及疗效等方面进行总结与阐述。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和评价电凝术微创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采用C型臂下造影确定隐股静脉瓣,在体表做标记,用微创血管穿刺技术结合电凝术对下肢静脉曲张部位进行治疗。结果本组9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成功,患肢无切口,其中6例出现小腿部皮肤点状电灼伤,3例出现皮下片状硬结,平均住院时间1.5d。结论电凝术微创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操作简便、易行,术后患肢无瘢痕,恢复快,疗效确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须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腔内射频消融闭合联合电凝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疗效及在肢体美容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治疗了37例(43条患肢)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其中对大隐静脉主干曲张采用腔内射频消融闭合术,对属支静脉曲张采用电凝术.结果 37例患者的患肢无切口,平均住院1.5 d,手术均获成功.治疗后随访1~11个月,未出现复发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腔内射频消融闭合术联合电凝术具有术式简便、微创、安全、疗效可靠及使患者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并获得美观肢体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和评价电凝术微创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采用C型臂下造影确定隐股静脉瓣,在体表做标记,用微创血管穿刺技术结合电凝术对下肢静脉曲张部位进行治疗.结果本组9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成功,患肢无切口,其中6例出现小腿部皮肤点状电灼伤,3例出现皮下片状硬结,平均住院时间1.5 d.结论电凝术微创治疗下肢大隐静脉曲张,操作简便、易行,术后患肢无瘢痕,恢复快,疗效确切,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须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相似文献   
56.
取栓与溶栓治疗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方法。方法64例右下肢中央型或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直接溶栓39例,手术取栓25例。随访6~30个月。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后血管通畅情况(彩超或静脉造影)、下肢肿胀好转情况。结果溶栓组符合治愈标准15例,占38.8%;手术组符合治愈标准18例,占71.1%。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1,P〈0.05)。结论手术取栓治疗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优于单纯药物溶栓疗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评价介入技术治疗髂动脉闭塞性病变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34例髂动脉闭塞患者(41条髂动脉闭塞)采用超声引导下穿刺、抓捕导丝、预创建抓捕空间等技术经腔内开通后行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结果技术成功率100%,除髂动脉破裂1例(2.94%)外,未发生其他严重并发症。共置人支架57枚,直径8-10mm,长度(8.43±5.14)cm;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40±0.14)增至术后7d的(0.81±0.13)(t=2.67,P=0.02)。随访3~42个月,平均(19.32±2.22)个月;7例发生再狭窄,3例闭塞,经PTA和(或)置入内支架解除。患者6个月、1年、2年、3年一期通畅率、辅助一期通畅率按随访顺序依次为86.27%,74.40%,61.81%和52.98%、96.43%,92.57%,85.96%和85.96%。二期通畅率4个随访期均为100%。肢体6个月、1年、2年、3年的一期通畅率及辅助一期通畅率依次为88.41%,77.53%,65.79%和57.56%、96.97%,93.51%,87.27%和87.27%。二期通畅率均为100%。结论超声引导下穿刺、抓捕导丝、预创建抓捕空间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可提高髂动脉闭塞段开通的成功率;支架中远期通畅性的维持需要严密随访和对再狭窄、闭塞的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58.
经皮经肝单侧入路行双侧胆管内引流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经单侧入路左、右肝胆管内支架和 /或内涵管引流术治疗肝门部肿瘤所致左、右肝胆管同时受累的恶性梗阻性黄疸 (MOJ)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  12例左、右肝内胆管同时受累的MOJ病人 ,经皮经左肝或右肝单侧入路 ,通过在左 右肝管间和肝管 胆总管间置入金属内支架或内涵管行胆管内引流。结果  12例MOJ病人左 右肝管间、肝管 胆总管间共置入内支架 16枚 ,内涵管 8个。 2周后血清胆红素水平从治疗前 ( 3 75± 5 2 .98) μmol/L下降到 ( 117.0 8± 3 9.0 9) μmol/L。 3~ 6个月复查内引流均通畅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单侧入路双侧肝管内引流术是治疗左 右肝管同时受累型MOJ的一项创伤小、费用低 ,既安全有效又经济实用的介入治疗新技术。  相似文献   
59.
亚砷酸-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不良反应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亚砷酸-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HCC)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应用亚砷酸-碘油乳剂(亚砷酸注射液20mg与碘油5·0~30mL)经肝动脉栓塞治疗经病理、AFP和影像学诊断证实的HCC29例,如果治疗中病变明显进展(病灶增大超过25%或AFP升高),则联合蒽环类药物治疗,观察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单纯应用亚砷酸-碘油乳剂治疗1~3次,29例中PR6例,NC18例,PD5例,客观有效率为20·7%,获益率为82·8%;AFP平均由(11109·36±2920·82)IU/mL降至(10001·61±2880·67)IU/mL,t=1·262,P>0·05。11例患者在治疗中加用蒽环类药物,8例病灶中6例缩小超过25%,其中2例超过50%,AFP平均由(13901·11±4862·26)IU/mL降至(5470·63±2597·79)IU/mL(t=2·634,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肝区疼痛、血细胞减少及转氨酶升高等,全组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亚砷酸-碘油乳剂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小,是治疗原发性肝癌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0.
国产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的初步临床应用与观察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目的 探讨自行开发的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 (国产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 ,以下简称滤器 )预防肺动脉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2 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deepveinthrombosis,DVT)和 (或 )肺动脉栓塞 (pulmonaryembolism ,PE)的患者经右侧颈内静脉或经健侧股静脉置入滤器 ,并同时行肺动脉造影。术后第 3和第 7天摄腹部平片。术后 3、6、12、18个月摄腹部平片及行下腔静脉、肺动脉造影。如果在 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清除 ,则取出滤器 ,取出前摄腹部平片及行下腔静脉、肺动脉造影 ;如果在 2周内下肢深静脉血栓未能完全清除则将滤器长期留置于下腔静脉内。如果随访期间出现病情变化 ,则需随时复查。所有影像资料经 2位主任医师采用盲法进行评价。结果  2 4例患者的下腔静脉滤器均成功置入预定部位 ,其中肾静脉水平以下 2 3例 ,肾静脉水平以上1例 ,2例患者置于肾静脉水平以下的滤器分别于术后第 7天和第 9天顺利取出。中位随访期为 6个月。未发生滤器展开不良、滤器移位 (>10mm)、滤器倾斜 (>10°)、滤器断裂或滤器穿透静脉壁造成血肿等。除 1例腔静脉滤器捕获栓子外 ,未发生滤器血栓形成 ,无下腔静脉闭塞发生 ,随访期内全部患者未再发生肺动脉栓塞。结论 国产滤器置入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