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澜沧县疟疾流行现状及其控制能力。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0~2002年疟疾发病情况,分层随机抽样调查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疫情报告、血检能力和疟防资源分布,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2000~2002年,澜沧县的疟疾发病率为0.253‰,22个乡均有病例分布,发病率为0.06‰~0.8‰;2002年接受入户调查的21个自然村共有11例疟疾疫情报告病例,据此估算全县血检、处方和走访漏报率分别为35.30%、0和96.79%。卫生部门占有较多的卫生资源,承担50%以上的发热病人血检任务和疟疾病人治疗。当地居民的疟疾常识知晓程度不高,村民的经验积累型疟防知识水平与中小学生接近,间接传授型疟防知识水平低于中小学生,村民蚊帐拥有和使用率各为26.2%和30.7%。结论澜沧县的疟疾控制对策应体现多样性,应加强乡村一级疟防资源的投入及不同人群疟防知识的宣教,3种估算疟疾漏报率对该县疟疾控制的导向作用和参考价值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22.
云南省4县少数民族居民疟疾防治知识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云南省4县少数民族居民认知疟疾防治知识对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不等比例抽样调查方法,问卷调查居民一般情况、疟防常识、蚊帐拥有和使用、求医习惯和疟史等。结果通过发放宣传单、张贴海报等干预措施,少数民族居民的疟防常识知晓程度得到明显改善,拉祜族居民的知识水平提高最大,超过30%的少数民族居民已能掌握疟防常识,同时,少数民族居民使用蚊帐进行个人防护、寻求医疗救助的行为得到培养,超过60%人群拥有蚊帐,但正确使用率仍然较低,仅为15·64%。结论随着少数民族居民对疟防常识认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该类人群健康卫生行为的形成,其成效有待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 ,随着介入医学的发展 ,胃癌血管内介入治疗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介入治疗既提高了进展期胃癌外科根治切除术的疗效 ,又为不能外科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1 机理胃癌血管内介入治疗包括经胃动脉的化疗灌注术和化疗栓塞术。其机理是经相应胃血管途径直接将药物注入肿瘤区域 ,使胃内癌灶区域及周围淋巴结药物浓度增高 ,接触药物的时间延长 ,作用集中。与静脉法相比 ,不仅消除了静脉血管内的化疗药物尚未达到病灶就被肝肾等器官代谢或排泄的因素 ,同时消除了治疗药物被血液中某些成分结合而失效的可能 ,其副作用也比…  相似文献   
24.
云南澜沧县疟疾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澜沧县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02~2004年疟疾疲情,分层随机抽样调查县、乡、村级卫生机构的疟疾防治措施落实情况,以及问卷调查人群疟疾常识知晓、村民疟史及蚊帐使用情况。结果 2002-2004年,澜沧县的疟疾发病率为0.229‰略低于项目实施前的0.247‰;疟疾正规治疗率提高33个百分点;估算全县2004年的血栓和走访漏报率分别为0和93.46%;当地居民对疟疾常识的知晓程度比2002年前有明显提高,使用蚊帐的人口增加显著。结论 澜沧县抗疟措施落实程度和居民健康意识提高明显,疟疾传染源监测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肠系膜上动脉留置导管局部溶栓术及其它介入治疗术式进行探讨。结果:患者血栓清除,症状消失,随访8个月临床无复发。结论:对无手术指征的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经肠系膜上动脉留置导管局部溶栓术是相对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合乡村等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腔内途径微创治疗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在下腔静脉置入滤器后,采用经皮血管腔内途径联合应用经颈静脉髂-股静脉血栓清除术、导管接触性溶栓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等多种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技术进行综合性治疗。结果:滤器置入成功率为100%,17例患者经上述综合性介入治疗后有15例患者血栓完全清除(88.2%),1例血栓部分清除(5.9%),1例无效(5.9%),15例血栓完全清除患者术后随访3~73个月(中位随访期24个月),临床无症状复发。1例血栓部分清除患者术后症状减轻,随访期内症状反复。17例患者术中、术后未发生肺动脉栓塞,16例随访患者随访期内未发生肺动脉栓塞。结论:经颈静脉髂-股静脉血栓清除术、经导管接触性溶栓术及PTA等多种血管腔内微创治疗技术的联合应用治疗非急性期髂股静脉血栓形成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7.
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双向抗凝、溶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术等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47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然后对患肢实行双向抗凝、溶栓、球囊扩张术、内支架术等微创治疗。以测量治疗前、后健、患肢周径差和治疗稳定时复查静脉造影或彩超了解深静脉通畅情况评价疗效。结果: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为(6.7±2.7)d。47例病人溶栓前健/患肢大腿平均周径差为(6.35±3.53)cm,小腿为(5.19±2.26)cm。溶栓后大小腿健/患肢大腿平均周径差为(1.25±1.63)cm,小腿为(0.8±1.07)cm。溶栓前、后大小腿健、患肢周径差值皆有显著差异(P<0.01)。深静脉连续通畅16例,节段性通畅28例,无变化3例。结论:微创技术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创伤小、可重复操作性强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发病凶险、病死率高,一旦发生破裂,病死率高达70%~95%.一般来说,仅50%破裂的AAA病人能够幸运地到达医院抢救,其中仅50%经开放手术(open aneurysm repair,OAR)后存活下来.AAA的增长速度因其大小不同而不同,当AAA达到4.0cm,扩张率高达在0.5 cm/年,当直径超过5.5 cm后,破裂的风险会急剧升高.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方案的正确选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9.
下肢慢性缺血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肢慢性缺血是临床较常见疾病,危害严重,常规保守治疗疗效不理想。随着各种高科技手段的不断完善和丰富,下肢慢性缺血治疗手段随之不断涌现,为了达到最合理治疗这一临床最终目标,要求临床医生对于各种技术应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笔者对下肢慢性缺血治疗方法进展及疗效评价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国产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评价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的安全和有效性。方法144例具有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适应证患者,常规经股静脉(37)或颈静脉(107)置入144枚滤器,滤器置入后定期腹部平片和下腔静脉彩超评价下腔静脉和滤器位置、通畅情况。滤器植入后如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在2周内清除,则取出滤器。取出前分别摄腹部平片及行下腔静脉、肺动脉造影。否则该滤器将作为永久滤器长期留置后并继续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44滤器均成功置入预定部位,未发生滤器展开不良。置入技术成功率为100%,一次置入成功率为98.61%,2次植入成功率为100%。随访成功137例(随访率为95.14%),其中43枚滤器于置入后7~14天(中位12天)取出。余94例随访7天~39个月(中位随访期为17个月),未发生滤器移位、倾斜、滤器断裂或滤器穿透静脉壁造成血肿并发症。无下腔静脉闭塞发生,随访期内全部患者未再发生症状性肺动脉栓塞。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ZQL型可回收式腔静脉滤器预防肺动脉血栓栓塞是安全、有效的。其独特的支架式设计具有稳定性好、捕获效能高、置入与取出容易,符合临床需求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