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42.
目的评价全自动免疫分析法检测抗核抗体谱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BioPlexTM 2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SLE患者血清中dsDNA、Sm、RNP等抗体;采用BioPlexTM 2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109例SLE患者(SLE组)、109例结缔组织病患者(结缔组织病组)及33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血清中15项抗核抗体谱阳性率并比较3组的差异。比较2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 结果SLE组抗dsDNA、抗核染色质、抗核糖体P蛋白、Sm、SmRNP、RNP、RNP68、SSA、RNP-A、Ro60、Ro52、SSB的阳性率与结缔组织病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nB的阳性率与结缔组织病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ny ANA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全自动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m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6.67% vs 56.67%,χ2=4.17,P=0.03),检测抗dsDNA、RNP、Ro60、Ro52、SSB、抗核糖体P蛋白的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种方法检测dsDNA、Ro60、SSB、抗核糖体P蛋白的一致性良好(Kappa值分别为0.79、0.87、0.76、0.80),检测Sm、RNP、Ro52的一致性一般(Kappa值分别为0.61、0.60、0.50)。 结论BioPlexTM 2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检测抗核抗体谱对SLE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其检测能力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相似。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关系.方法:选择89例接受PCI治疗并于PCI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经冠脉造影证实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18例(再狭窄组),未出现再狭窄的患者71例(无再狭窄组),测定入选患者PCI术前和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并分析其支架内再狭窄情况.结果:再狭窄组患者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较无再狭窄组高(P<0.01),且术后PAPP-A,hs-CRP水平与PCI术后冠状动脉后期内径丢失指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PCI术后血浆PAPP-A,hs-CRP水平可以预测冠状动脉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通心络胶囊对冠脉支架植入术后核转录因子κB(NF-κ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164例于我院接受冠脉支架植入术的冠心病病人,将其随机分为A组(通心络组,82例)和B组(对照组,82例),A组在B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2粒每日3次口服。所有病人均于术前及术后14d检测血清NF-κB、IL-6及TNF-α。结果A组有效性较B组更高(P0.05);B组NF-κB,IL-6及TNF-α表达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有效改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病人心绞痛症状;同时可显著抑制NF-κB,IL-6及TNF-α的表达,抑制炎症反应,可能改善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45.
贾志梅  王洪涛  张利群  周瀛  关虹 《天津医药》2006,34(7):485-487,514
目的:观察盐酸多西环素对心肌梗死后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及对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健康雌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结扎左冠状动脉,假手术组只挂线不结扎冠状动脉。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术后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实验组术后给予盐酸多西环素灌胃。3组大鼠于手术后7d处死。HE染色观察左室形态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MMP-9表达。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半定量分析。结果:(1)对照组和实验组均可见心肌梗死发生,但2组梗死面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梗死区MMP-9表达均增强,且对照组表达更明显。(2)对照组和实验组均较假手术组左室腔面积扩大,且对照组左室腔面积更大,梗死区厚度更薄。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1周的大鼠梗死区MMP-9表达增强,并发生左室重构。盐酸多西环素可能通过抑制梗死心肌组织中MMP-9的表达而抑制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尿路上皮癌相关1(UCA1)在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确诊为肝癌肝内转移并手术切除的20例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术前、术后血浆样本,20例肝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血浆样本,以及20例健康受试者的血浆样本.采用qPCR法测定肿瘤组织及血浆样本中UCA1 mRNA的表达,并分析UCA1 mRNA表达与Child-Pugh分级、原发灶肿瘤大小、年龄、性别、饮酒史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肿瘤组织与血浆中UCA1 mRNA表达均高于肝癌患者(P<0.01),术后血浆中UCA1 rnRNA表达低于术前(P<0.05).肝癌肝内转移患者肿瘤组织UCA1mRNA的表达与原发灶肿瘤大小(P=0.025)和Child-Pugh分级(P=0.006)有关.结论 血浆UCA1可能是肝癌转移诊断和病情监测的标志物,UCA1的表达水平与肝癌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分析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242例行肝泡型包虫病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SII数值。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SII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对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并用log-rank比较两组生存率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SII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术后病死率呈正相关(r=0.267,P<0.001)。应用ROC曲线确定术前SII的最佳临界值为758.92,将242例患者分为低SII组(SII≤758.92,126例)和高SII组(SII>758.92,n=116例)。低SII组与高SII组肝泡型包虫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20%、88.47%、66.10%和90.80%、53.05%、27.40%,低SII组累积生存率>50%,平均生存时间为55.584个月(95%CI:53.550~57.617);高SII组累积生存率<50%,平均生存时间为39.384个月(95%CI:35.070~43.698),中位生存时间为43个月(95%CI:34.694~51.306),低SII组肝泡型包虫病患者生存率明显优于高SII组,两组总体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79,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II>758.92是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HR=5.907,95%CI:3.386~10.306,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SII是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总体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HR=3.507,95%CI:1.911~6.435,P=0.001)。结论术前SII水平与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预后有明确的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术前外周血SII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48.
49.
50.
目的:不同中医证型的高血压患者的代谢紊乱程度也并不完全一致,观察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高血压分期、分级,血脂和血流变学指标在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患者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03-01/2005-01在沈阳医学院沈州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95例,男228例,女167例。参照1993年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关于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确定的辨证标准将患者分为4种证型。肝火亢盛证54例,男35例,女19例;阴虚阳亢证177例,男101例,女76例;痰湿壅盛证62例,男37例,女25例;阴阳两虚证102例,男62例,女40例。均自愿参加。①用每个证型所有患者总高血压期数、级数、层数与该证型例数之比表示高血压患者平均危险分层、级别、分期情况。②采用氧化酶法测高血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及三酰甘油;用化学修饰酶法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③采用自清洗旋转式黏度计检测高血压患者全血黏度(高、低切)、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全血还原黏度和K值方程。用τ检验进行组间显著性测定。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进入结果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95例。①各证型高血压患者平均高血压分期、分级和心血管危险因素分层:痰湿壅盛证高血压患者平均高血压分层与阴阳两虚证相近[(1.33&;#177;1.08),(1.31&;#177;0.94)层/例.P&;gt;0.05],平均高血压分期和分级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1.57&;#177;0.89)期/例,(2.37&;#177;0.91)级/例;(1.52&;#177;0.90)期/例,(2.27&;#177;0.86)级/例,P&;lt;0.05]。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高血压患者的平均高血压分期、分级和分层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1.88&;#177;0.76)期/例,(2.59&;#177;0.80)级/例,(1.51&;#177;0.89)层/例;(1.63&;#177;0.84)期/例,(2.76&;#177;1.01)级/例,(1.39&;#177;0.94)层/例,P&;lt;0.05~0.01]。②各证型高血压患者空腹血脂浓度:肝火亢盛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P&;lt;0.05)。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痰湿壅盛证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和总胆固醇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之比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P&;lt;0.05~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明显低于阴阳两虚证(P&;lt;0.05~0.01)。③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除阴虚阳亢证全血还原黏度和痰湿壅盛证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与阴阳两虚证相近外(P&;gt;0.05)。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压积、伞血还原黏度和K值方程明显高于阴阳两虚证(P&;lt;0.05~0.01)。结论:①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高血压患者较阴阳两虚证有更高的发生动脉硬化危险性和更多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患病程度更重,有更多的合并症。②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和痰湿壅盛证高血压患者较阴阳两虚证更易发生血脂紊乱和血流变学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