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研究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对采用输送盘骨牵张术修复山羊颅骨缺损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雄性山羊 8只 ,随机分为A、B两组 ,每组 4只。在动物颅顶区制造全层颅骨缺损和输送盘 ,用自行研制的牵张器行输送盘骨牵张术修复颅骨缺损。牵张结束后 ,在A组动物牵张区注入体外培养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组同期注入生理盐水作对照。在牵张结束后的第 4周处死A、B两组动物 ,取牵张区新生组织标本行组织学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 :移植MSCs的A组动物牵张区新骨生成速度和钙化程度显著高于B组动物。结论 :局部移植MSCs可能有促进牵张成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张应力诱导生长期山羊颅骨缝改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处于生长发育期山羊颅骨冠状缝受张应力作用后的变化规律,探讨牙面矫形治疗的生物学原理。方法:选用处于生长期山羊12只,在颅骨冠状缝两侧安放自行研制的牵张器以每天0.4mm的速率进行骨缝牵张,连续加力8d后停止。在牵张结束后第0,2,4和8周分别处死3只动物,取骨缝标本进行X线检查和组织学观察。另选2只同龄山羊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所有实验动物的冠状缝均被成功分离。在实验早期(0,2周),扩大骨缝中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沿牵张力方向有序排列,骨缝边缘有大量的成骨细胞并出现幼稚骨小梁。在实验后期(4,8周),牵张骨缝新生骨组织改建活跃,骨缝组织结构最终基本恢复到正常状态。结论:骨缝组织受牵张力作用后将发生活跃的膜内成骨反应,主要集中于骨缝边缘,扩大的骨缝可以通过适应性改建恢复其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23.
输送盘牵张成骨修复山羊颅骨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输送盘牵张成骨技术修复山羊颅骨缺损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用成年雄性山羊10只,在其颅顶区制造全层骨缺损(25mm×10mm)模型。通过自行研制的两点式牵张器对其中8只动物进行输送盘骨牵张术。在牵张结束后的第4和第8周各处死4只山羊。通过X线片、组织学及扫描电镜等方法评价缺损修复和牵张间隙内新骨生成情况。另外两只不进行输送盘牵张的山羊,与固定8周实验组动物同期处死作为对照。结果实验组山羊的颅骨缺损均被成功修复,牵张间隙内有新骨再生。对照组颅骨缺损区没有自行关闭。结论输送盘牵张成骨术可以用来修复由于创伤或脑外科手术造成的颅骨缺损。  相似文献   
24.
目的:研究运用自体喙突移植重建髁突的可行性及其整复效果。方法:选取12只成年雄性山羊,手术截除右侧髁突与关节盘,取同侧喙突以L型钛板固定在下颌升支。分别在术后第4、12、24周各处死4只动物。通过大体观察、三维CT分析和组织学检查等方法评价自体喙突移植后的形态学和组织学变化。结果:所有动物术后咬合基本正常。术后4周可见喙突再生,术后24周时自体喙突形态基本接近正常髁突。新生髁突表面有较厚的致密纤维结缔组织覆盖,其下方的组织结构类似正常髁突表面的关节软骨。结论:自体喙突移植可以重建一个形态和功能都基本接近正常的髁突,因此这种技术可以作为一种整复TMJ缺损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5.
目的:观察个体化EH复合材料修复额眶部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9-01/2012-06用三维CT影像技术及计算机数控成型技术,制作个体化EH复合材料定制体,对35例额眶部骨缺损患者进行手术修复,随访6~24mo。结果:额眶部形态恢复效果满意,有2例术后发现皮下积液,经针刺抽吸清除及加压包扎后消失。无排异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个体化EH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操作方便,外形满意,术后并发症较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额眶部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26.
内眦角Z成形术矫治内眦赘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针对内眦赘皮解剖成因的内眦角Z成形矫治术。方法设计内眦角Z成形术的矫治术式。结果2004年5月至2006年7月临床应用129例,其中97例获6~24个月随访,内眦赘皮矫治彻底,外露瘢痕极少且疗效稳定。结论由于针对赘皮成因进行矫治,并将内眦角整体易位上移,赋予了传统的Z成形内眦赘皮矫治术新的内涵及应用。  相似文献   
27.
明胶海绵替硝唑敷料治疗干槽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总结吸收性明胶海绵替硝唑敷料治疗干槽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吸收性明胶海绵替硝唑敷料治疗46例干槽症,其中男性28例,女性18例,病情重者全身配合应用抗生素。结果 总有效率达97.8%,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 吸收性明胶海绵替硝唑敷料具有止痛,持续性消炎、抗菌作用及促进创口愈合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男性尿道异位开口于肛管的矫治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3例尿道异位开口于肛管的男性患者,6例伴睾丸位置异常,2例伴阴茎、阴囊异位.采用分期手术:一期手术行阴茎弯曲矫正,阴茎包皮内板和阴茎背筋膜皮瓣或游离口腔黏膜瓣预置于阴茎腹侧和阴囊处;二期手术将尿道从肛管处分离,采用一期预置组织重建尿道并在接合点行端端吻合,阴茎阴囊异位者行转位手术.结果:13例患者术后形态接近正常,重建尿道长度6-10.5 cm,平均8.4 cm,手术成功率69.2%(9/13),其中3例并发尿道皮肤瘘,1例尿道狭窄.结论:通过分期手术方式,可以将尿道从肛管完整分离并重建缺损尿道,恢复男性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生长期山羊颅骨冠状缝受牵张力作用后组织与细胞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生长期山羊,在颅骨冠状缝两侧安放自行研制的牵张器。实验组动物按0.4mm/d的速率进行骨缝牵张。在牵张结束后第0,2和4周分3组取骨缝标本进行X线摄像,扫描电镜及BMP与TGF-β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未进行骨缝扩张的动物作为对照。结果实验组动物的冠状缝均被成功分离。牵张结束后0与2周,扩大骨缝中可见胶原纤维沿牵张力方向有序排列,骨缝边缘出现大量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BMP和TGF-β在这些增殖活跃的细胞中呈高水平表达。第4周,受力骨缝边缘以膜内成骨方式进行改建,BMP和TGF-β阳性染色主要位于新生骨小梁四周的成骨细胞中。结论牵张成骨技术可以顺利扩张处于生长期动物的颅骨缝,BMP和TGF-β可能在颅骨缝牵张成骨过程中扮演重要调控角色。  相似文献   
30.
BMP-7基因促进大鼠下颌牵张成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骨形成蛋白-7(BMP-7)基因修饰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促进大鼠下颌牵张骨痂形成的可行性。方法:选用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和对照2组。建立大鼠下颌DO模型;于牵张结束最后1d,实验组大鼠牵张间隙内注射转染重组质粒pEGFP-BMP7的自体骨髓MSCs;而对照组大鼠注射转染pEGFP-N1空质粒的MSCs。分别于固定期第2、4、8周分3批处死大鼠,进行放射学、组织学观察,并进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牵张间隙内新骨形成和骨痂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计量学分析也显示各时间点实验组新生骨量(NBV1和NBV2)和新生骨小梁宽度(TN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基于MSCs的BMP-7exvivo基因治疗可有效促进DO新骨形成,从而缩短固定期,为临床颅颌面骨缺损的重建提供了一个极具价值的修复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